-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指标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相关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分为2组(PEP组患者为8例,未发生PEP组患者为12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手术方式、术前/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值、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后发生PEP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后24~48 h β-hCG水平与术前β-hCG水平的比值对于预测术后发生PEP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PSM前,PEP组和非PEP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0.0±4.0)和(32.4±5.0)岁( P>0.05)。PSM后,匹配成功的PEP组患者为8例,匹配成功的非PEP组患者有29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0.0±4.0)和(30.1±3.2)岁( P>0.05),孕次、产次、停经天数、术前β-hCG水平、病灶最大径线等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P组患者病灶最大径线≤2.6 cm的患者所占的比例(6/8)高于对照组(31.0%,9例)( P=0.025)。PEP组患者术后24~48 h β-hCG/术前β-hCG比值 M( Q1, Q3)为52.9%(49.9%,59.7%),高于对照组31.5%(23.8%,39.0%)( P=0.001);PEP组患者β-hCG降至<6 U/L的时间 M( Q1, Q3)为52.0(34.8,92.0)d,大于对照组的24.0(20.5,31.0)d( P<0.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β-hCG/术前β-hCG比值预测术后发生PE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95% CI:0.725~1.000, P=0.001),预测PEP的cut-off值为48.5%,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3.1%。 结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中,病灶最大径线≤2.6 cm是术后发生PEP的相关因素。手术后24~48 h β-hCG与术前比值>48.5%是预测术后PEP发生并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种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种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的29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3组:96例行系膜缝扎联合输卵管切口缝合(A组),102例行系膜缝扎(B组),98例未行系膜缝扎与输卵管切口缝合(C组)。3组患者术毕均予甲氨蝶呤25 mg注射于病变侧输卵管系膜。结果:手术成功率A组为99.0%(95/96)、B组为99.0%(101/102)、C组为93.9%(92/9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2, P=0.04);术中出血量A组为(30.6±10.9)ml、B组为(30.9±11.6)ml、C组为(63.5±2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4.18, P<0.01)。术后3个月患侧输卵管通畅性(通畅、通而不畅、梗阻),A组分别为81.1%(77/95)、13.7%(13/95)、5.3%(5/95),B组分别为62.4%(63/101)、21.8%(22/101)、15.8%(16/101),C组分别为55.4%(51/92)、26.1%(24/92)、18.5%(17/9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64, P<0.01)。术后18个月患侧输卵管妊娠率及继发不孕率,A组分别为7.3%(7/96)、12.5%(12/96),B组分别为17.6%(18/102)、21.6%(22/102),C组分别为19.4%(19/98)、28.6%(28/9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6, P=0.04;χ 2=7.60, P=0.02);3组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5.8%(44/96)、35.3%(36/102)和33.7%(3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59, P=0.17)。3组均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时系膜缝扎联合输卵管切口缝合,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输卵管再通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09例宫角妊娠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并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高危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角妊娠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清宫术(在超声监视下或腹腔镜监视下)、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手术入路为腹腔镜或开腹)。采集接受手术治疗的宫角妊娠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是否发生PEP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分析发生术后PEP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例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的宫角妊娠患者,其年龄为(32.9±4.8)岁;其中18例术后发生了PEP,术后PEP的发生率为16.5%(18/109)。经产妇( OR=7.639,95% CI为2.063~28.279, P=0.001)、病灶最大径<1.5 cm( OR=8.600,95% CI为2.271~32.571, P=0.002)是影响宫角妊娠患者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在宫角妊娠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中,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后PEP的发生率最高(56.0%,14/25),明显高于腹腔镜监视下清宫术(1/10; χ2=6.172, P=0.013);清宫术后PEP的发生率(42.9%,15/35)显著高于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4.1%,3/74; χ2=25.950, P<0.01)。宫角妊娠手术中切除患侧输卵管及围手术期使用甲氨蝶呤(MTX)的患者术后PEP的发生率分别与未处理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经产妇、病灶最大径<1.5 cm以及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是宫角妊娠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宫角妊娠患者宜行宫角切开取胚或宫角切除术;若患者具备行清宫术的条件,建议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对于手术病灶清除确切的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MTX。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附件扭转患者临床和病理特点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妊娠期与非妊娠期附件扭转(adnexal torsion,A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治疗的376例A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妊娠期AT组72例,非妊娠期AT组304例,根据孕周妊娠期AT患者进一步分为妊娠早期AT组(≤14周,n=47)和妊娠中晚期AT组(>14周,n=25).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妊娠期AT组呕吐、下腹痛时间<24 h及持续性腹痛的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非妊娠期AT组(均P<0.05).②妊娠期AT组行手术路径(开腹手术者比例)和手术方式(保守性手术者比例)以及术后病理为黄体囊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妊娠期AT组,附件区包块的直径、术后病理为成熟性畸胎瘤、黏液性囊腺瘤和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妊娠期AT组(均P<0.05).③妊娠早期AT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腹腔镜手术和保守性手术的比例、附件区包块直径明显高于妊娠中晚期AT组,病理性囊肿的比例和扭转度数明显低于妊娠中晚期AT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如出现下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需警惕AT,尤其是妊娠早期、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病理多为黄体囊肿.妊娠期治疗AT,无论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都是安全可靠的,且不影响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不典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不典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 2021年4 月—2022 年7 月收治曾误诊的不典型异位妊娠9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出现突发性腹痛6例,持续性隐痛突然加剧3 例;麦氏点压痛 6 例,右下腹压痛 3 例,反跳痛 5 例,腹肌紧张 4 例;肠鸣音减弱 9 例,Rovsing's征阳性4 例;腹腔移动性浊音3 例.血白细胞升高6 例,轻度贫血3 例;腹部B超检查均提示右下腹低回声.就诊初期外院均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拟行手术治疗,遂转我院.误诊时间(14.2±3.1)h.入我院后经进一步询问病史,5 例经腹腔穿刺、4 例经阴道后穹隆穿刺确诊异位妊娠.9 例确诊后皆急行腹腔镜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术后2~3d痊愈出院.结论 不典型异位妊娠早期易误诊.基层医院接诊医师应加强对其认识,提高对育龄期急腹症女性警惕性,详细问诊,对怀疑异位妊娠者,要及时行相关检查,并需全面分析病情,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分析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突变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1例LPL基因突变致HTG-AP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基因突变位点以及诊治情况.结果 该病例为青年女性,因"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 d"入院.入院前1 d暴饮暴食后出现中上腹持续性绞痛,呈阵发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同时伴恶心、呕吐.既往因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治疗.门诊急查血淀粉酶342.4 U/L、血脂肪酶3 132.0 U/L;腹部CT平扫符合胰腺炎并周围渗出表现.入院后立即予中高流量吸氧、液体复苏、醋酸奥曲肽抑制胰液分泌、乌司他丁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持续胰岛素泵入快速降脂、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入院后3 h,患者病情急性加重,考虑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静脉采血可见乳糜血,TG达到63.66 mmol/L,诊断为HTG-AP.经DNA测序发现,该患者LPL:NM_000237.2:c.89-1G>C、LPL:NM_000237.2:c.900G>A;p.(Gly300=)杂合突变,其父母上述两个位点DNA测序结果均未见异常,考虑该患者LPL基因突变为后天突变.在前述治疗基础上,予血浆置换、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后该患者因妊娠停用贝特类药物,于发病16个月后TG升高至4.8 mmol/L.结论 本例HTG-AP患者为青年女性,因暴饮暴食急性起病且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绞痛,呈阵发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同时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等严重并发症;LPL:NM_000237.2:c.89-1G>C、LPL:NM_000237.2:c.900G>A;p.(Gly300=)杂合突变导致HTG-AP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米非司酮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为米非司酮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 2023 年 3 月.筛选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稽留流产及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AMSTAR 2 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依据GRADE分级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 共纳入 7 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英文文献 1 篇,中文文献 6 篇.方法 学质量,低质量 1 篇,极低质量 6 篇;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中级 3 个,低级 10 个,极低级 7 个.7 篇文献中,2 篇报道了有利于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成功率升高,其中 1 篇还报道了有利于患者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降低;1 篇报道了有利于稽留流产患者完全流产率升高,二次清宫率降低;4 篇报道了有利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和体征改善,其中 1 篇还报道了米非司酮高剂量(12.5 mg/d)的总有效率优于低剂量(6.5 mg/d).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稽留流产及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循证依据尚不充分,可能存在潜在的用药安全风险,仍需补充更多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考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interstitial heterotopic pregnancy,IHP)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后发生IHP的患者中,经过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切开、绒毛组织清除、残腔内壁电凝和宫角缝合治疗的1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宫内妊娠结局.结果 18例患者中9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破裂,其中6例病变侧的输卵管已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2.1±16.4) 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分别于孕35周及孕36周早产,余16例均足月分娩.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及剖宫产术中均未发现持续性异位妊娠及子宫破裂.结论 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可行的.既往有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史的患者更易发生病灶破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甲氨蝶呤给药方案联合微创保守手术对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不同甲氨蝶呤(MTX)给药途径联合米非司酮及微创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因输卵管妊娠接受腹腔镜保守治疗的116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给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在术中取出妊娠物后给予MTX 20 mg局部注射于输卵管近端的浆肌层;观察组在术前给予MTX 50 mg/kg单次肌肉注射,24~48 h后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β HCG恢复时间及术后体温、月经来潮时间及再次妊娠时间及PEP发生率、输卵管通畅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素A(INH A)水平.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β-HCG恢复时间、术后体温、月经来潮时间及再次妊娠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β-HCG、孕酮、VEGF、INH-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核心简表(QOL-C30)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MTX术前预处理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更有利于避免输卵管组织结构的二次破坏,保护输卵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力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的一种常见慢性病,虽是良性病变却具备恶性行为,进行性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生育力造成持续性破坏.隐匿性的临床特征常导致诊断困难.因其为雌激素依赖性,药物治疗多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防止病情发展或复发,但对于改善生育力作用有限.手术治疗是缓解慢性疼痛的有效手段,但不恰当的手术操作可能对盆腔环境、卵巢储备功能造成破坏,导致生育力下降.发生恶变的内异症患者进行放化疗时可对生育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尽管药物、手术、辅助生殖技术(ART)能够帮助一些合并不孕的患者获得妊娠,但妊娠后可能并发产科不良结局.寻找早期诊断方法,避免过度治疗,规范手术操作,综合卵巢储备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保护患者生育力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