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催化制过氧化氢消毒液物种成分分析及消毒性能观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索电催化制过氧化氢过程物种成分并观察其对 3 种指示菌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气体扩散流动电解池制备过氧化氢消毒液,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PR)检测活性氧种类及变化规律,并与市售过氧化氢对比,观察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3 种微生物指示菌的消毒效果.结果 电催化制过氧化氢消毒液中除过氧化氢外,还存在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 3 种亚稳态活性氧,其比例约为 5:3:1,且在电催化制结束后约 1 h内 3 种新生态活性氧含量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电催化制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在消毒作用1、5和30 min时对3种微生物指示菌能满足杀灭对数大于5.0的消毒作业要求.结论 电催化制过氧化氢消毒液在产生过氧化氢同时生成多种活性氧,可以有效提高杀灭微生物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枯草芽孢杆菌RN8的抗菌活性成分分离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从采自云南省丽江郊野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离其活性成分进行抗菌作用机制初步研究以寻找抗菌活性物质.方法:使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11种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拮抗菌进行筛选,通过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对发酵液中分离出的活性化合物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技术进行结构分析;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法检测RN8菌株发酵液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后的细胞脱氢酶活力,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DNA和钾离子泄漏率;将环四肽RN作用于白色念珠菌进行代谢组研究.结果:RN8菌株发酵液对17种测试指示菌具有拮抗效果,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RN鉴定为环肽类化合物,当其质量浓度为12.5 μg/mL时,抑制率达73.41%,EC50为4.69 μg/mL;KEGG数据库和路径拓扑分析显示,五个主要代谢途径有显著影响,包括嘧啶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这些过程涉及2'-脱氧胞苷等37种代谢物.结论:枯草芽孢杆菌RN8是广谱拮抗性菌株,其抑菌活性成分造成白色念珠菌细胞外膜的损伤,破坏细胞膜整体结构,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显著影响主要代谢途径,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介导乳腺癌预后及免疫浸润的潜在机制及干预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乳腺癌自噬相关分子模式和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特征,同时预测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方法 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数据,从UCSC Xena数据库获得乳腺癌拷贝数相关数据.使用R语言和 Perl 分析乳腺癌自噬相关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以及自噬相关基因的拷贝数情况.通过单因素 Cox 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ogistic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列线图构建自噬相关预后模型并评估其预后价值.利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京都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和CIBERSORT算法,探索其在乳腺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关键基因导入SymMap数据库获取相关中药,采用Cytocas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代表性自噬相关中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 大部分自噬相关基因在乳腺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有表达差异和拷贝数变异,其中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的突变频率最高.构建的自噬相关预后模型提示高风险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通过ssGSEA、ESTIMATE和CIBERSORT进一步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能对免疫细胞丰度、免疫细胞类型等产生影响.此外,预测结果提示调控乳腺癌自噬的中药功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阳类为主,药性以辛、苦、甘、寒为主,主要归肝、肺、胃经.实验验证进一步表明,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活血化瘀药郁金、补阳药肉苁蓉/淫羊藿可通过调控自噬活性抑制乳腺癌发展.结论自噬指示乳腺癌不良预后,并与肿瘤免疫浸润密切相关.调控乳腺癌自噬的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阳类为主,为乳腺癌的免疫和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Microtox(微毒)技术的中药微小生物活性发现与评价新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囿于现有科技水平尚难以对中药复杂药效/毒性物质基础、微小而广泛的药理作用机制及非典型的剂量效应关系等进行充分阐释,决定了我们仅仅依赖于对部分已知有效成分或者标志性化学成分及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还不能满足作为一个药物生物活性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最低要求.微毒(Microtox)技术是以一种非致病的发光细菌作为指示生物,以其发光强度变化为检测指标的,一种简单、可快速检测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毒性检测手段.我们团队基于Microtox技术创制的中药微小毒/活性检测技术新方法,配套研制首台(套)检测关键技术装备,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质量生物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实现对中药微小毒/活性的发现和定性定量快速检测,可以作为中药质量控制和风险预警的灵敏指标,用于客观评价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复杂性中药综合性能评价及审评决策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种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观察一种以抗菌肽(AMP)和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复合生物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的指示菌分别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念珠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4.0.该复合消毒液对小鼠LD50值>5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其原液对家兔完整皮肤和黏膜均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合型生物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生物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环境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探究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大鹿岛9个鹅耳枥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植物区系成分、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径级结构等指标表征群落特征,运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维管植物共计110种,隶属46科84属,包括种子植物44科82属107种和蕨类植物2科2属3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大部分具有温带分布性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和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重要值分别为52.84%、34.49%和21.54%.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少,而灌、草层植物种较为丰富,群落尚未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鹅耳枥种群径级结构反映出该群落由增长型种群构成.(2)聚类分析将鹅耳枥群落划分为4类群丛,排序分析结果在验证前述聚类分析结果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佐证土层厚度、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是影响鹅耳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常绿阔叶林植被型下各种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结构、动态等特征已有大量研究,本研究基于浙江的天童和古田山、湖南的八大公山以及云南的珠江源、雕翎山和鸡足山6个大型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对其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生长型类型百分比、种-面积关系进行了综合比较,以期进一步了解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东、中、西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1)中国中亚热带中部的八大公山样地物种的科、属、种丰富度最高,其次为东部的天童和古田山样地,而西部的珠江源、雕翎山和鸡足山样地的丰富度最低,相同植被类型样地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东、中、西部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2)东部样地木本植物的科、属均以热带区系为主,尤其泛热带分布的科、属最多,而中、西部样地虽然以热带科为主,但以温带属居多,北温带分布属最多;(3)东、中部3个样地木本植物以乔木成分为主,天童、古田山和八大公山样地乔木种比例分别是57.4%、51.6%和55.9%,西部样地灌木(珠江源、雕翎山和鸡足山样地分别是56.9%、54.2%、48.5%)成分均高于乔木(43.1%、41.7%、42.7%),中部样地木本植物落叶种(59.2%)占比远高于常绿种(40.8%),东、西部样地则是常绿种比例高于落叶种,天童、古田山、珠江源、雕翎山、鸡足山样地常绿种比例分别是51.3%、59.1%、62.7%、69.8%、58.3%;(4)八大公山和雕翎山样地的常绿种(分别有97种和67种)和落叶种(141种,29种)在数量上差距最大,雕翎山和珠江源样地的常绿种(69.8%,62.7%)和落叶种(30.2%,37.3%)在比例上差距最大.上述研究结果反映了中国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为指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从东到西的物种周转特征和植被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胡黄连提取物化学指示性成分与感官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究胡黄连PicrorhizaeRhizoma在提取环节提取物指示性成分含量与颜色、苦味等感官属性之间的变化关联规律,及在浓缩、干燥环节温度对上述3类指标的影响.方法 基于HPLC技术建立胡黄连5种指示性成分香草酸及胡黄连苷Ⅳ、Ⅲ Ⅱ、Ⅰ含量测定方法;使用色差仪对液体颜色以L*、a*、b*进行数值量化;采用健康志愿者人工评价法对苦度值进行量化表征.在水提环节对成分含量、颜色及苦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在浓缩及干燥环节对上述3类指标受温度影响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在水提环节,L*和b*值与各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a*值与各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苦度值与香草酸及胡黄连苷Ⅲ、Ⅱ含量及成分综合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浓缩环节,60 ℃温度条件下与70、80 ℃相比指示性成分含量更高,并且溶液颜色的L*、b*值更小,a*值更高.在干燥环节,在各温度条件下各成分含量均有降低,温度对香草酸、胡黄连苷Ⅲ含量、L*、a*值影响显著(P<0.05),对其他成分含量及b*值无显著影响.苦度值在浓缩及干燥环节则不存在规律性变化.结论 分析揭示了在制剂前处理环节胡黄连5种指示性成分含量与颜色、苦味感官属性的内在关联规律及温度对3类指标的影响,表明化学指示性成分含量及感官属性受不同环节因素的影响,为胡黄连在制剂前处理环节化学成分与感官属性之间关联性应用的可行性提供指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圈养大熊猫肠道乳酸菌分离及益生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大熊猫数量稀少、繁殖困难,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目的]分析圈养大熊猫肠道可培养乳酸菌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为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方法]采用 3 种培养基分离大熊猫粪便中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过氧化氢试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基于BOXA1R-PCR图谱遗传多样性选取代表菌株进行 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分析乳酸菌菌株安全性和益生特性.[结果]通过初步鉴定共分离获得 58 株乳酸菌,根据 BOXA1R-PCR 结果挑选 20 株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 株菌分属于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这 4 个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肠道乳酸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20株乳酸菌均不溶血,17株乳酸菌对 11种抗生素均敏感;11株菌耐pH值 2.0酸性条件,14 株菌对 0.3%的胆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5 株菌SW-51、SW-48、MQ-41、SW-58 和MX-23 对 3 种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效果,50%以上的供试菌株具有自凝聚和共凝聚能力,3 株菌的产酸和生长速率较一致,其中乳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MX-23 生长最快且产酸能力最强.[结论]大熊猫肠道内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其结构与组成受其年龄影响,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尼泊尔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与时空格局变化——基于参照条件的评估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是维持人类社会供给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针对尼泊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区域间气候差异明显的特点,结合基于参照条件的评估方法可以得到生态系统质量的相对水平值,其结果能够反映出不同的变化信息.植被是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利用尼泊尔五大地理区以及四种主要植被生态系统类型划分出20个生态评估区,从表征植被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生产功能和垂直结构3个方面计算生态参数相对密度指标(RVI),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植被生态系统质量指数(VEQI),并以其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参照,构建基于参照条件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模型,计算了尼泊尔2016和2020年基于参照条件的植被生态系统质量指数(VEQI')并分析其生态系统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016至2020年,尼泊尔生态系统质量现实值VEQI的平均值增加了 3.49%,总体上,在参照生态系统质量(VEQIref)提高(约1.41%)的背景下,生态系统质量相对水平值VEQI'增加了 1.42%;(2)对于尼泊尔地区,评估区89%分位数的VEQI与其对应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参照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总体差异较小,可以代替作为参照值;(3)从空间格局变化趋势来看,尼泊尔生态系统质量变好、基本稳定和变差的面积分别占植被生态系统总面积的74.16%、14.25%和11.59%.与数量不足、较难收集利用的野外观测台站数据相比,国家自然保护区更接近理想参照生态系统的假设,通过有限的自然保护区确定生态评估区的参照值,实现生态系统质量的快速评估,其结果具有更好的时空可比性,可以为区域生态质量变化评估及量化分析等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