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腹环揉推拿法对失眠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振腹环揉推拿法对失眠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尊重临床伦理的前提下,招募40名胃失和降型失眠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将4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并未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组采取振腹环揉法进行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保和丸口服,每次9 g,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SI)评分、胃泌素及胃动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胃泌素及胃动素检测结果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更接近健康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部推拿可显著地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并提高睡眠质量,一定程度地提升了失眠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进一步印证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经典理论的临床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辅助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观察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辅助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次2 mg,每晚1次)并给予睡眠卫生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每周5次,每次30 min.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结束12周)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积分)、"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治疗期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观察72例患者治疗前PQSI总积分与"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或P<0.01),"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亦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及"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时,治疗组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QSI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前PQSI总积分与"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 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患者的胃脘部不适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且安全性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治疗中老年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阿森斯量表(AIS)研究振腹环揉法治疗中老年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推拿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推拿治疗组采用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人参归脾丸治疗.治疗前后患者进行PSQI、AIS评分,比较患者的失眠症状.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治疗前PSQI、A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治疗组PSQI、AI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PSQI、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在改善老年心脾两虚失眠患者症状上疗效确切且与人参归脾丸治疗作用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振腹环揉法对PCPA失眠大鼠脑、肠组织中SP及GAL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振腹环揉法对PCPA失眠大鼠脑肠组织中SP及GAL蛋白表达的影响,验证腹部推拿治疗失眠存在脑肠互动现象.方法 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组、药物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PCPA法建立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推拿组进行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干预,药物组按人鼠比例进行人参归脾丸灌胃.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下丘脑及小肠冷冻匀浆,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物质(SP)、甘丙肽(GAL)在下丘脑及小肠(中段)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下丘脑及小肠中SP蛋白表达量均降低,下丘脑中GAL蛋白表达量降低,小肠中GAL蛋白表达量升高;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下丘脑及小肠中SP蛋白表达量均升高,下丘脑中GAL蛋白表达量升高,小肠中GAL蛋白表达量降低,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腹环揉法通过调节PCPA失眠大鼠SP及GAL的表达,改善失眠大鼠睡眠状态及肠道蠕动,这种现象验证了腹部推拿治疗失眠存在脑肠互动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振腹环揉法对PCPA失眠模型大鼠脑电活动及下丘脑5-HT、β-EP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实验动物脑电实验以及血清酶联免疫检测,观察振腹环揉法对PCPA(对氯苯丙氨酸)失眠模型大鼠脑电活动及下丘脑5-HT、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月龄SD大鼠18只(雌雄各半),在电极埋置术后1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组(n=6).对模型组和推拿组大鼠进行PCPA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于束缚鼠板仰卧位每日1次;对推拿组大鼠进行"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7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脑电监测和血清酶联免疫检测.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δ波百分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θ波、α波、β波百分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内5-HT、β-EP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δ波百分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θ波百分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内5-HT的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EP的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振腹环揉法对PCPA失眠模型大鼠脑电活动及下丘脑5-HT、β-EP含量有影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振腹环揉法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内SP、GAL、β-EP含量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内的SP、GAL、β-EP的浓度,结合失眠大鼠症状改善变化,探讨振腹环揉法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10只大鼠.空白组不进行造模和治疗;模型组仅造模但不治疗;推拿组造模后推拿治疗.分别在治疗5 d、10 d各处死5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内SP、GAL、β-EP浓度,并观察失眠大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潜睡眠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SP含量,第5天与第10天比较模型组、推拿组SP含量均升高(P<0.05).比较治疗5 d、10d后SP含量模型组小于其他各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GAL含量,模型组、推拿组第5天和第10天比较,GAL含量均升高(P<0.05).治疗5 d后和10d后模型组GAL含量均低于其他各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β-EP含量,第5天与第10天比较,模型组、推拿组β-EP含量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5 d后和10 d后β-EP含量各组间比较,模型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PA造模法能够模拟大鼠失眠的发生,振腹环揉法具有改善失眠大鼠模型失眠症状的作用,振腹环揉推拿疗法能够调节失眠大鼠模型下丘脑内SP、GAL、β-EP浓度治疗失眠.振腹环揉推拿疗法能改善下丘脑AS细胞排列状态调节下丘脑功能,改善昼夜节律和下丘脑能量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