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辐照方法对苦参及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考察电子束辐照和 60Co辐照对苦参药材、苦参中间体提取物及痢泻灵片中4种苦参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方法:用电子束辐照和 60Co辐照2种辐照方法,分别以0、1.5、3、5、7、10、20、30、40 kGy剂量对苦参、苦参中间体提取物及痢泻灵片进行辐照,采用HPLC法测定其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含量,并比较辐照前后成分含量变化。 结果: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分别在0.046 9~0.937 4 μg、0.020 5~0.410 4 μg、0.098 9~1.977 9 μg、0.048 7~0.973 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100.1%、100.5%、96.6%, RSD分别为1.69%、2.03%、3.14%、1.10%。电子束辐照和 60Co辐照2种辐照方法对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含量基本无影响,对苦参中间体提取物和痢泻灵片4个成分含量有影响。 结论:所建立的苦参碱类成分测定方法准确、重复性好、简单实用,可作为痢泻灵片质控方法。辐照对苦参药材苦参碱类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高剂量辐照对苦参中间体及成药有影响,可为企业质量控制及灭菌辐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测多评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5种核苷类成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美洲大蠊中尿嘧啶、尿苷、次黄嘌呤、肌苷及鸟苷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 μL.计算内参物尿苷与其他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a/b).一测多评法测定 10 批美洲大蠊中 5 种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比较.结果 5 种核苷类在各自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 97.0%~100.8%.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鸟苷的 fa/b 分别是 0.908 0、1.005 3、1.969 5、1.303 4.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美洲大蠊药材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清与海马内5-羟色胺和5-羟基吲哚乙酸的LC-MS/MS测定及其在白芍抗抑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测定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含量的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中药抗抑郁功效的评价.[方法]取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通过蛋白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后,利用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测定5-HT和5-HIAA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为40℃,流动相为0.1%甲酸水(含2 mmol·L-1乙酸铵):乙腈,流速为1 mL·min-1,质谱检测选择多重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将19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和30个白芍提取物组,每组6只.测定血清和海马中5-HT和5-HIAA含量,并进行悬尾实验与强迫游泳实验.[结果]5-HT和5-HIAA分别在0.1~1 000 ng·mL-1和1~5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白芍提取物组5-HIAA/5-HT值相对于模型组的变化程度,与行为学实验指标变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变化程度显著高于行为学实验,组内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更小.[结论]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同时测定血清、海马组织中5-HT和5-HIAA的含量,适用于白芍等具有神经保护功效药物的研究及药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艾可清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对洛匹那韦与利托那韦的大鼠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艾可清对药物代谢酶和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克力芝组分洛匹那韦(LPV)和利托那韦(RTV)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微粒体与混合探针和艾可清共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测定探针的含量变化,计算艾可清对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不同亚型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确定艾可清抑制的P450 亚型.建立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LPV和RTV含量;大鼠灌胃艾可清或溶媒,每日 1 次,连续 7 d,末次灌胃艾可清后 0.5 h灌胃克力芝,检测LPV和RTV的血药浓度,分析艾可清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艾可清甲醇提取物在 0~500 μg·mL-1 浓度范围内,对P450 代谢酶表型CYP2D6、CYP2C8、CYP2E1、CYP2C19、CYP1A2、CYP2B6、CYP2C9 和CYP3A4 酶活性的IC50 值依次为 7.7、75.3、144.0、99.5、43.5、104.5、49.3 和 204.9 μg·mL-1.建立了定量分析LPV和RTV的HPLC-MS/MS方法,LPV和RTV分别在 30~10 000 ng·mL-1 和 3~1 000 ng·mL-1 范围呈线性关系,最低定量限分别为 30 ng·mL-1 和 3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5%,LPV和RTV的准确度均在 96.3%~109.0%之间,提取回收率均不小于 88.7%,基质效应均在 93.8%~105.0%之间,血浆样品稳定性较好.与克力芝组比较,艾可清与克力芝联用组LPV的非房室模型参数AUC0-t、AUC0-∞、MRT0-t、t1/2z、tmax、Vz/F、Clz/F、Cmax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延长MRT0-∞(P<0.05);联用组RTV所有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艾可清对人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 中 8 个亚型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CYP2D6 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大鼠灌胃人等效剂量艾可清对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标准提取物的欧洲越橘提取物质量控制方法及药效活性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对照品非依赖性的20种花青素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法对市售欧洲越橘Vaccinium myrtillus提取物进行质量控制,同时筛选出代表性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以欧洲越橘标准对照提取物替代对照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联用技术,建立一种针对20种花青素类成分的定量方法,并利用该法对10批市售欧洲越橘提取物中的花青素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抗氧化能力测试法评价不同欧洲越橘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20种花青素类成分线性良好,r为0.999 4~1.000 0,精密度RSD为0.05%~4.23%,稳定性RSD为0.29%~3.3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02.1%,RSD为0.50%~4.12%.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部分花青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锦葵素变化最大,RSD为18.23%.欧洲越橘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其中矢车菊素与DPPH自由基率相关性为0.94,芍药素-3-O-半乳糖苷与总抗氧化活性相关性为0.93.二者有望作为欧洲越橘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活性的潜在质控成分.结论 基于UPLC-QQQ-MS/MS所建立的对照品非依赖性的欧洲越橘提取物中20种花青素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方法简单,适用于欧洲越橘提取物中20种花青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中药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UPLC-MS/MS测定比格犬血浆中炒酸枣仁提取物9种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能够同时测定给药炒酸枣仁提取物后比格犬血浆中木兰花碱、乌药碱、维采宁Ⅱ、异斯皮诺素、斯皮诺素、当药黄素、N-去甲基荷叶碱、6?-阿魏酰斯皮诺素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采用Waters HSS-T3 C18 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1%甲酸),梯度洗脱,9 种成分和 2 种内标于 8 min内完全分离;质谱检测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切换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分析方法经特异性、选择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验证,可满足犬灌胃炒酸枣仁提取物后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要求.结果显示,比格犬单次灌胃给药后,木兰花碱、乌药碱、维采宁Ⅱ、异斯皮诺素、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和酸枣仁皂苷B的Tmax 为2.40~3.20 h,t1/2 为2.08~6.79 h,其中木兰花碱和斯皮诺素的暴露量相对较高,Cmax 分别为 76.7、31.5 ng·mL-1,AUC0-∞分别为 581、315 ng·h·mL-1;其余 5 种暴露较弱的化合物的 Cmax 为 0.81~13.0 ng·mL-1,AUC0-∞为 6.00~106 ng·h·mL-1.该研究为炒酸枣仁后续相关药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到手香提取物11种溶剂残留量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到手香提取物中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1,2-二氯乙烷、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11种溶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供试品经顶空进样器85℃平衡45 min,分流比10∶1(V∶V),采用DB-WAX聚乙二醇为固定相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长 30 m,内径 0.32 mm,膜厚 0.5 μm),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 11种挥发性有机物分离效果较好,在0.22~23.86 μg·mL-1 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方法 定量限为0.008 4 μg·mL-1≤LOQ≤0.543 2 μg·mL-1;低、中、高水平下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4%~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0%(n=6),经方法学验证后该方法符合实验要求.3批样品中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及二乙烯基苯有检出,低于定量限,均未超标.结论 该方法易于操作,结果可靠,可用于中药到手香提取物中的残留溶剂检测,亦为其他中药提取物中残留溶剂分析提供方法参考,确保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UHPLC-MS/MS技术研究蒺藜炒制前后7个甾体皂苷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考察生、炒蒺藜提取物中polianthoside D、蒺藜皂苷 K、tribuluside A、terrestrinin D、蒺藜呋甾皂苷B、蒺藜皂苷 D和海柯皂苷元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探讨蒺藜的炒制原理.方法: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生、炒蒺藜提取物,采用 UH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组织(心、肝、脾、肺、肾、脑、肠)中 7 个甾体皂苷的含量,研究炒制对蒺藜中 7 个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建立的方法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各组织样本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蒺藜炒制前后 7 个甾体皂苷主要分布的组织、组织分布的最高浓度及最高浓度出现的时间点等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炒制对蒺藜甾体皂苷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具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阐明蒺藜炮制原理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5种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绿原酸、伞形花内酯、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并比较其种间差异.方法 两者 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 CAPCELL PAK-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1 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 290 nm.采用t检验比较 2种药材中 5 种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 5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6.03%~103.11%,RSD 0.51%~2.26%.大籽蒿和细叶亚菊中绿原酸、伞形花内酯、芦丁、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平均含量分别为 3.61、0.71、1.46、8.74、1.44 mg/g和 2.60、0.26、0.79、6.31、1.22 mg/g.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大籽蒿与细叶亚菊相比 5 种化学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娑罗子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4
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对蔗糖丸芯依次包药物层、隔离层和肠溶衣层,制备娑罗子总皂苷提取物肠溶微丸.以微丸上药率、收率、工艺可行性、七叶总皂苷含量及2h酸中释放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化肠溶微丸处方.照所得优化处方平行制备3批样品,并测得肠溶微丸的平均粒径为665.26μm,堆密度约为0.92 g/mL,脆碎度低于2.5%,总皂苷含量为(101.30±0.79)%.将所得肠溶微丸装入胶囊后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该肠溶微丸胶囊的2 h酸中释放量为(5.26±2.25)%,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介质中45 min时基本释放完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