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 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 MDA 含量降低(P<0.01),SOD 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微生物来源石胆酸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来源的石胆酸(LCA)对脓毒症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组)、粪菌移植组(Sep-fmt组),每组各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Sham组仅行腹壁开关手术;Sep-fmt组于CLP后第2天给予粪菌液连续灌胃3 d;Sham组和Sep组根据体质量给予等剂量含10%甘油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连续灌胃3 d。采用粪便进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分析并筛选出胆汁酸代谢差异代谢产物。然后将30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6只)、脓毒症组(Sep组,12只)、LCA组(LCA-Sep组,12只),各组分别保证6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分析。LCA-Sep组在脓毒症造模之前给予100 mg/kg的LCA灌胃,连续5 d;Sham组、Sep组根据体质量给予等剂量溶媒连续灌胃5 d。采用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死亡情况并进行临床严重程度评分(CSS)。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并评估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结果:Sham组、Sep组和Sep-fmt组小鼠各次级胆汁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且Sep-fmt组中LCA的增幅最大,故后续实验选取LCA对脓毒症小鼠进行灌胃。CLP术后24 h,Sham组小鼠无死亡,Sep组小鼠死亡4只,LCA-Sep组小鼠死亡2只;各组存活小鼠CS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 ± 0.0)、(3.5 ± 0.5)、(2.5 ± 0.5)分,F = 47.500,P < 0.001]。α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和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8.766、8.766、9.704、10.994,P均< 0.05),且LCA-Sep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Sep组(P均< 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小鼠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H = 18.322,P = 0.001)。3组小鼠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2.17%、11.10%、34.47%,变形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10.99%、62.81%、40.58%。3组血清TNF-α、IL-6、IL-10及肝脏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4.749、14.363、15.158,F = 131.688,P均< 0.001),且Sep组TNF-α、IL-6水平及肝脏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更高,LCA-Sep组IL-10水平更高(P均<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ham组M2巨噬细胞数表达较多,Sep组M2巨噬细胞数表达有所减少;给予LCA预处理后,LCA-Sep组小鼠肝组织M2巨噬细胞数表达较Sep组增加。结论:脓毒症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升高和肝细胞损伤;肠道菌群代谢产物LCA可以下调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中的潜在致病菌丰度,促进M2巨噬细胞的极化,减轻全身炎症水平和肝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M2.5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暴露对C57BL/6J小鼠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肝淋巴生成的影响,为防治PM2.5暴露所致肝损伤提供新靶点.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2.5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MAFLD组和PM2.5-MAFLD组小鼠连续12周给予高脂饲料,其余两组给予普通饲料.从13~16周,PM2.5组和PM2.5-MAFLD组小鼠通过气管滴注法进行PM2.5染毒(每周2次);其余两组小鼠同时通过气管滴注法滴注生理盐水.末次PM2.5染毒结束24 h后将实验动物处死.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酸(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肝淋巴LYVE1表达水平;测定肝氧化应激指标(4-HNE和T-GSH/GSSG)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肝淋巴生成标志蛋白(PROX1和LYVE1),淋巴生成调节蛋白VEGF-C和淋巴连接蛋白VE-cadher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PM2.5染毒显著增加了 MAFLD组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降低了肝组织PROX1、LYVE1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肝4-HNE水平和降低了肝T-GSH/GSSG水平(P<0.05).然而,PM2.5染毒并没有显著影响C57BL/6J小鼠血清AST和ALT水平、肝组织中 PROX1、LYVE1、VEGF-C 和 VE-cadherin 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肝的 4-HNE 和 T-GSH/GSSG(P>0.05).结论 PM2.5染毒能显著加重MAFLD小鼠肝的氧化损伤,并且能通过降低肝VEGF-C减少肝淋巴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黄芪甲苷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衰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衰老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ST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21 d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70 mg/kg)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200 mg/kg)制备PCOS模型;黄芪甲苷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每天1次黄芪甲苷(50 mg/kg)灌胃给药,连续4周.给药最后10 d通过阴道涂片观察各组小鼠动情周期;给药结束后计算卵巢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l(GLB1)、P16、磷酸化P65(p-P65)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GLB1、P16、p-P65及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指数增加(P<0.05),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血清中T和LH含量显著增加(P<0.05),E2和FSH含量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GLB1、P16、p-P65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组小鼠动情周期恢复,卵巢指数降低(P<0.05),卵巢多囊样明显减少,血清中T和LH含量显著减少(P<0.05),E2和FSH含量显著增加(P<0.05),卵巢组织中GLB1、P16和p-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65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黄芪甲苷能有效平衡PCOS小鼠的性激素水平,缓解卵巢组织衰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Pre F的免疫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诱导表达系统制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口服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构建的质粒pUC57-Pre F与pNZ8149分别经Nco Ⅰ和Kpn Ⅰ双酶切,酶切产物经T4 DNA连接酶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pNZ8149-Pre F,电转化至感受态L.lactis NZ3900,经乳糖培养基筛选获得非分泌型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以nisin A为诱导剂诱导表达,经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标记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L.lactis NZ3900/pNZ8149、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组,15只/组,每只口服500 μL,于第1、2天进行初次免疫,第16、17天进行加强免疫,第14和28天经小鼠下颌取血并分离脾脏细胞,ELSIA法检测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诱导的体液和黏膜免疫应答水平,ELISpot法检测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重组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经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抗原蛋白Pre F特异性地表达在L.lactis NZ3900中,相对分子质量约 50 000;初次免疫后第 14 和 28天,与 PBS 和L.lactis NZ3900/pNZ8149组相比,L.lactis NZ3900/pNZ8149-Pre F组小鼠血清Pre F-特异性IgG抗体效价、肠洗液中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以及脾脏细胞中IFNγ和IL-4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68~-3.087,P均<0.05).结论 基于L.lactis诱导表达系统构建的RSV 口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研发RSV黏膜疫苗提供了参考,也为开发其他病毒或细菌口服疫苗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槐花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槐花对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肠炎模型组、低浓度槐花给药组(低剂量1.04 g·kg-1)和高浓度槐花给药组(高剂量3.12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饮用外,其他组每天自由饮用新鲜配制的3%DSS溶液连续饮用7 d以构建肠炎模型.低、高剂量槐花给药组分别通过灌胃不同浓度槐花悬液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表型测定,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评分,采用血清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检测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两种紧密连接蛋白包括闭锁小带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明显降低,脾重量、粪便含水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均显著升高,脾重量、粪便含水量和活动指数(DAI)评分均显著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0 1).(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黏膜通透性显著降低.(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两种紧密连接蛋白ZO-1以及occlud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两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结论 槐花对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有恢复作用,并可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醛固酮诱导多器官损害小鼠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与评价醛固酮诱导多脏器损害小鼠模型.方法 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 μg/(kg·d))、醛固酮低剂量组(150 μg/(kg·d)),醛固酮中剂量组(300 μg/(kg·d)),醛固酮高剂量组(450 μg/(kg·d)),通过手术在皮下埋置含有醛固酮的渗透性微泵,输注醛固酮4周建立醛固酮损害模型.每周记录小鼠体重、血压.4周造模结束后,小鼠处死取材,观察并分析小鼠血压及各脏器组织学形态等.结果 (1)输注醛固酮4周后,醛固酮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而醛固酮低剂量组无明显升高;(2)小鼠置入渗透泵后,第2周与第3周醛固酮低、中、高剂量组收缩压均显著升高,但在第4周,醛固酮低、中、高剂量组血压均有所下降;(3)醛固酮低、中、高剂量组肾以及心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间质水肿、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醛固酮低剂量组肝出现了少量的胶原沉积;醛固酮中、高剂量组有不同程度的的肝细胞损伤、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结论 醛固酮可以诱导小鼠的多脏器损害,在该种造模方式下脏器的损伤主要表现水肿、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TLR4/JNK/NF-κB通路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加急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受体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细菌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诱导法构建慢加急肝衰竭小鼠模型;生化分析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 β)、TLR4的mRNA表达.CCK8筛选凉血解毒化瘀方对Raw264.7细胞的干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p-JNK、JNK)的表达.结果 与ACLF模型组比较,凉血解毒化瘀方可降低血清ALT、AST、TBIL含量,减少肝组织细胞坏死、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肝组织TNF-α、IL-6、IL-1β、TLR4的mRNA表达,并降低肝组织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实验进一步发现凉血解毒化瘀方可抑制巨噬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下调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论 凉血解毒化瘀方能有效改善ALCF小鼠肝功能、抑制其炎症反应的疗效,其机制与其下调TLR4/JNK/NF-κB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茱萸丸调控TMA/FMO3/TMAO通路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抗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旨在研究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47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10只,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阿托伐他汀钙组10只,以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各组小鼠共灌胃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生化法检测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检测血浆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脏中二甲基苯胺单加氧酶3(FMO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脏FMO3、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ATP结合盒转运子G5抗体(ABCG5)、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和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HE染色可见主动脉内膜大面积增厚,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严重;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升高;肝脏TC、TG、LDL-C升高;血浆中TMA、TMAO水平升高;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HE染色随着茱萸丸浓度的增加,斑块富集区域逐渐缩小,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降低;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降低;肝脏TC、TG、LDL-C降低;血浆中TMA、TMAO水平降低;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茱萸丸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MA/FMO3/TMAO脂代谢通路,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和分解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状态的量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90只6~8周龄SPF级雌性NOD.H-2h4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对照(AIT)组、补中益气汤高剂量(BZH)组、补中益气汤中剂量(BZM)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BZL)组、亚硒酸钠(SS)组,共6组,每组15只.BZH组每日予以16.38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M组每日予以8.19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L组每日予以4.10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SS组每日予以0.26 mg·kg-1亚硒酸钠片灌胃,NC组及AIT组每日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TSH及脾脏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MHC-Ⅱ及CD80、CD86、CD40分子表达,以及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①HE染色可见AIT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各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均有所恢复,其中BZM组小鼠每日灌胃8.19 g·kg-1补中益气汤效果最为显著.②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gAb、TSH水平发现,AIT组小鼠血清TgAb较NC组显著升高,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降低小鼠血清TgAb水平,其中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剂量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其余组小鼠血清TSH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AIT组小鼠脾脏IL-10分泌较NC组降低,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升高脾脏IL-10的分泌水平,与TgAb结果相似,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④AIT组小鼠较NC组比较脾脏DCs表面因子CD40、CD80、CD86及MHC-Ⅱ表达升高,脾脏T细胞Th17/Treg水平升高,各治疗组脾脏DCs表面因子水平降低,Th17/Treg水平降低.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降低AIT小鼠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改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DCs表面CD80、CD86、CD40及MHC-Ⅱ的表达,促进IL-10的分泌,维持Th17/Treg轴平衡,延缓AIT发生.推荐小鼠最佳灌胃剂量为9.18 g·kg-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