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时代对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对策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后疫情时代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为改进和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28名2017级至2019级内科在培的住院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基本信息、内科住培医师面对疫情的抗疫态度和行动、疫情对内科住培医师执业规划及轮转计划的影响进行现况调查。数据通过"问卷网"问卷平台导出,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Origin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本院在培的住培医师("本院住培医师")、社会化培训的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外单位委托培养的住培医师("委培住培医师")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医师("并轨专硕")愿意奔赴湖北支援的比例分别占100%(30人)、86%(6人)、84%(80人)和77%(72人)。99%~100%的内科住培医师都愿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民群众的宣教。80%(24人)的本院住培医师参加了所在培训医院或当地的抗疫活动,而委培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和并轨专硕则分别为46%(44人)、14%(1人)和12%(11人)。97%(29人)的本院住培医师、89%(85人)的委培住培医师、86%(6人)的社会化住培医师及82%(76人)的并轨专硕表示以后仍愿意从事临床工作。内科住培医师认为应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知识培训的分别占98%(221人)、98%(221人)、90%(203人)、70%(158人)和60%(135人)。结论:各个身份内科住培医师都有非常强的抗疫意识和积极的抗疫行动,今后的内科住培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科的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科医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疗救援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作为新发传染病,集中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医疗救治提出很大挑战。尤其是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情复杂,合并较多心理问题,而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同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外科医师参与应急医疗救援,可对患者合并的外科疾病进行专科处理,同时对非外科医师培训COVID-19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外科相关问题,降低外科相关病死率。外科医师结合自身特点,扬长补短,利用团队意识佳、无菌观念强及心理素质好的优势,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快速适应并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建立重症管理观念,重点掌握疫情相关重症支持设备,针对疫情特点快速转型。建议结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复合型外科人才。希望上述思考可以对外科医师更好地参与传染病应急医疗救援及外科教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及非洲青年脑卒中的现状及防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过去的20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颅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例较高,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也更多样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等风险因素日渐增加。由于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因繁多、接诊医师的临床惯性思维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顾虑,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已近60年,考虑到中国及非洲医疗水平的地域差异,为了帮助中国援外医疗队对非洲青年脑卒中的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国内外尤其是非洲青年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早期识别、治疗、预防和宣教青年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藏高原地区唇腭裂畸形修复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西藏高原地区唇腭裂畸形的特点和修复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援藏期间所治疗的唇腭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患者进行麻醉风险评估,主要采用Millard Ⅱ式结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术对唇裂畸形进行修复,采用改良Von Langenbeck法对腭裂畸形进行修复。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如血肿、感染、伤口裂开、皮瓣血运障碍、腭瘘等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由患者根据Likert 5分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分(1~5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通过听音评价方法对腭裂语音进行评分,满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 s表示,手术前、后腭裂语音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2~57岁,中位数为32岁。46例中唇裂及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36例,其中28例为初次修复,8例为继发畸形的修复;腭裂畸形10例,均为初次修复手术。46例中ASA Ⅰ级39例,ASA Ⅱ级5例,ASA Ⅲ级2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2例,卵圆孔未闭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8例。唇裂和腭裂畸形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0 ml和50 ml,术后未发生上述并发症。术后随访6~24周,平均8周,唇裂畸形修复患者患侧唇峰下降充分,与健侧基本对称,双侧鼻孔对称性较术前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腭裂患者裂隙封闭,软腭活动度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较为满意,满意度评分平均为4.5分。腭裂术后语音评分为(4.3 ± 0.5)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4 ± 0.5)分( t=16.16, P<0.001)。 结论:西藏地区唇腭裂畸形患者具有治疗时机延误、畸形程度复杂、多合并其他器官先天性畸形等特点,术前要仔细评估患者全麻风险,采用经典术式对唇腭裂进行修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科院校援非医师外语交际能力培训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陆军军医大学连续3年承担援非医疗任务,这对援外医师外语能力、特别是听说交际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以往的援非医师语言培训存在内容形式单一、周期短、成效低的特点;医师自身外语能力受非洲口音影响,存在交际沟通障碍.针对以上问题,可在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采取交际-任务型教学,通过学习非洲英语口音,进行口音英语练习;以场景模拟和案例讨论方式进行医学交际练习以及跨文化人文交流.使援非医师外语培训朝着实效性、多元性方向发展,更好地辅助援非医师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OVID-19疫情期间非定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9年12月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短时间国家即确认其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感染,EW将其导致的肺炎命名为2019 冠状病毒病( COVID-2019) [1].已被证实具有高度传染性,重症中病死率高达60%以上[2].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0年1月20日将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各省市COVID-2019定点收治医院确定,收治管理方案陆续推出,包括国家卫健委《新型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等一系列护理规范[3].承担着常规患者诊疗任务的非定点医院如何预防管控疑似病例的误入院,保障医疗机构内部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又是COVID-19疫情期间高危潜在暴露的重点管理区域,加之大量医护人员外派支援湖北,科室人手不足,防护装备短缺等具体问题考验着呼吸专科医护管理人员的智慧.护理管理小组如何用好有限护理资源,协助医师做好患者筛查、加强接触预防、合理分配现有人员、承担知识培训、进行患者情绪疏导等工作对于保障科室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发展中的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理事单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占地面积6134.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05平方米,为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中心于2020年12月达到湖北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通过社区医院验收.现为湖北省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省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宜昌市医养结合优秀示范机构、国家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医疗援疆事业成效显著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针对喀什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的状况,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刚柔并济",采用"科教兴院""导师带徒""粤喀智联"等多种方式帮扶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医教研管全方位发展,带动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喀地一院成为新疆南部地区首家三甲医院;2018年,成为中山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2020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备选项目.2016年以来,广东省共向喀地一院选派计划内援疆医疗人才177人,85%以上人员为高级职称,创建了25个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多措并举之下,喀地一院诊疗能力大幅提升,各项核心指标持续增长:门急诊总人次数由2012年的56.75万例增长至2021年的91.02万例.入院患者人数由2012年的7.02万例增至2021年的8.30万例,三四级手术比例提高至61.59%,地区医疗水平显著提高.艾力彼医院综合排名由2016年1000名以外迅速攀升至2021年163名.援疆医疗队积极引入广东省医疗人才培育先进经验,全面规范喀地一院教学管理体系与规培基地建设,同步带动提升本地师资和学员水平,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结业考核合格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合格率由2017年的25.9%迅速攀升至2020年的81.0%,为全疆各地输送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人才培养逐步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边疆各族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更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