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物稠度分级在喉部分切除术后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8例,试验组67例。对照组给予食物种类指导、进食体位及姿势指导、口腔护理等常规吞咽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对摄入食物稠度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分级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进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时间,进食时误吸发生率,进食感受VAS评分。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管留置天数少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EAT-1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量化食物稠度能够为喉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摄食管理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指导方案,提高进食的安全性,缩短留置胃管时间,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进食的主观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均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行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而营养不良、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性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录像吞咽造影检查法(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配合摄食细节管理能有效改善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降低吞咽障碍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速康复理念下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后早期适时进食水方案的制订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下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后早期适时进食水的时间,以及早期进食水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进食水管理方法,试验组采取全面评估后早期适时进食水管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6~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及术后2 h、4 h、6 h患者口渴饥饿发生率,术后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6 h、6~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9.5%(22/113)、13.3%(15/113),低于对照组的32.7%(37/113)、23.9%(2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16、4.21,均 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严重程度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级6例,对照组分别为17、29、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2.72, 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6 h口渴发生率分别为14.2%(16/113)、8.0%(9/113)、2.7%(3/113),低于对照组的26.5%(30/113)、29.2%(33/113)、40.0%(35/113),术后4、6 h饥饿发生率分别为11.5%(13/113)、8.0%(9/113),低于对照组的32.7%(37/113)、34.5%(39/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35 ~ 32.39,均 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生理评分(31.04 ± 1.00)分、心理评分(33.50 ± 1.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46 ± 1.78) 、(31.37 ± 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102.36 、-66.26,均 P<0.05)。 结论:术后早期适时进食水管理,可降低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此外,还可降低患者口渴饥饿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舒适度,对于实现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物流动测试在喉癌术后患者吞咽-摄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食物流动测试的吞咽-摄食安全管理对促进喉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11月在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开放式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5月入院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6—11月入院的3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食物种类指导、进食体位及姿势指导、进食环境管理、口腔护理等常规进食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吞咽-摄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使用食物流动测试方法指导个体化进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进食时发生刺激性呛咳情况和胃管留置天数,采用经口摄食吞咽功能评价量表(FOIS)、进食感受VAS主观评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喉癌患者刺激性呛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胃管留置天数少于对照组,FOIS、V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食物流动测试的吞咽-摄食管理能够为喉癌术后患者提供精准的进食指导,可以提高进食的安全性,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胃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进食的主观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某城区糖尿病患者共病现状及健康行为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城区社区服务机构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共病患病现状,并对其健康行为进行初步分析,为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糖尿病监测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至2014年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0 334例糖尿病患者资料,系统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现患率,调查的共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慢性呼吸系统/肺部疾病、肿瘤、慢性肾脏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同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包括饮食行为、锻炼情况、工作强度、交通方式、吸烟及睡眠情况。结果:调查人群中:⑴单纯糖尿病患者共521例,共病患者共9 813例,共病患病率为94.96%。⑵合并一种共病病种患者共6 279例,占63.99%;合并两种共病患者共2 726例,占27.78%;合并多种共病患者共808例,占8.23%;其中合并一种共病病种中以心脑血管共病的患者最多,共6 153例(占62.70%)。⑶单纯糖尿病患者与共病患者在饮食口味偏向、是否经常吃不健康食物、膳食结构是否合理、豆腐和豆制品摄入量、每天平均吃蔬菜、每天平均吃水果、每天平均吃鸡蛋、每天平均吃鱼和肉、摄食减少、规律锻炼、锻炼方式、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体力活动综合分级、其他体育锻炼、运动综合评分、每周工作小时数、步行上下班或购物时间、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购物时间、上下班或购物的交通工具、天气好时步行外出、是否吸烟、睡眠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共病发生率较高,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的共病最多。单纯糖尿病与共病患者相比在饮食行为、锻炼情况、工作情况、交通方式、睡眠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共病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吞咽安全性评估的摄食管理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吞咽安全性评估的摄食管理在老年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26例老年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摄食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吞咽安全性评估的摄食管理,为期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误吸发生率、生活质量及衰弱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简明健康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分别为11.11%(7/63)、33.33%(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吞咽安全性评估的摄食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衰弱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摄食细节管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口腔癌整复术后患者康复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摄食细节管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口腔癌整复术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癌整复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摄食细节管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误吸、误咽、呛咳、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摄食细节管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口腔癌整复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吞咽-摄食管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吞咽障碍性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吞咽-摄食管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专科护士主导的家庭赋权方案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家庭赋权理论的吞咽障碍管理方案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误吸发生率及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的102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根据吞咽功能情况给予常规口腔肌肉运动训练、口腔感觉训练、呼吸训练和直接摄食指导等方面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建立由康复专科护士主导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根据患者误吸风险等级结合赋权理论给予针对性的吞咽障碍管理方案。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和刺激性呛咳发生情况)、照顾者照顾能力(采用中文版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评价)。结果:本研究共5例研究对象失访,试验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3例。最终试验组49例、对照组48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2周后,试验组的吞咽功能评分为(29.18±4.49)分,低于对照组的(33.33±4.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刺激性呛咳8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6例,刺激性呛咳14例;试验组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总分为(25.02±2.64)分,对照组为(34.35±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由专科护士主导的家庭赋权方案可以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和刺激性呛咳发生率,同时也能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加速术后康复(ERAS)是围手术期医学临床实践及路径管理的重要进展。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与早期摄食摄饮是其重要的转归目标,该目标的前提需要确保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以及有效的镇痛管理。老年患者由于增龄及疾病相关的脆弱肠道功能以及阿片类药物镇痛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单纯依赖阿片类药物控制术中疼痛及术后疼痛应激会显著影响术后ERAS进程。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实施以下措施:(1)局部麻醉(局麻)药物为主的椎管内、外周神经阻滞以及伤口浸润镇痛,以控制切口痛;(2)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围手术期炎症相关的炎性痛;(3)阿片类药物控制围手术期疼痛应激,特别是使用kappa受体激动剂控制内脏手术相关的内脏痛,以达到围手术期有效控制疼痛应激的前提下,达到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最小化;而预防性多模式镇痛更有益于该目标的实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正是基于这样的临床理念和老年患者特点而制定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