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8月就诊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的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采用比索洛尔+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5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室重构指标、RAAS系统相关激素水平、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56%(43/45)比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5, P<0.05)。联合组治疗后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低于对照组[(8.52 ± 1.84) mm比(9.41 ± 2.09) mm、(48.53 ± 1.94) mm比(50.47 ± 2.35) mm、(9.12 ± 2.10) mm比(11.06 ± 2.38) mm、(88.96 ± 12.72) g/m 2比(96.56 ± 13.39) 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醛固酮水平低于对照组[(44.47 ± 4.27) ng/L比(48.63 ± 5.34) ng/L、(0.34 ± 0.07) μg/(L·h)比(0.41 ± 0.08) μg/(L·h)、(9.09 ± 0.66) U/L比(9.45 ± 0.75)U/L、(123.43 ± 14.08) ng/L比(131.36 ± 15.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侧颈总动脉收缩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均降低,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左、右侧PWV-BS、PWV-ES低于对照组[(5.42 ± 0.64) m/s比(6.02 ± 0.8) m/s、(4.89 ± 0.67) m/s比(5.86 ± 0.98) m/s、(8.02 ± 0.86) m/s比(9.34 ± 1.24) m/s、(6.98 ± 0.67) m/s比(8.02 ± 0.8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调节RAAS系统相关激素水平,逆转心室重构,改善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0 年 12 月—2021 年 6 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90 例T2DM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63例和SCH组27例)与155例同期于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以及收缩末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分析PWV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PWV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T2DM合并SCH患者发生颈动脉弹性变化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SCH组PWV-BS[(7.36±0.85)m/s比(6.24±1.51)m/s]及PWV-ES[(10.11±0.97)m/s比(8.36±1.31)m/s]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PWV-BS、PWV-ES与T2D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良好(P<0.05):PWV-BS、PWV-ES均与年龄(r=0.355、0.305)、吸烟(r=0.281、0.263)、促甲状腺激素(r=0.402、0.579)、体重指数(r=0.318、0.037)、空腹血糖(r=0.497、0.432)、收缩压(r=0.628、0.361)、舒张压(r=0.495、0.378)、总胆固醇(r=0.350、0.242)、甘油三酯(r=0.265、0.281)及IMT(r=0.698、0.614)呈正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78、-0.413)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WV-BS、PWV-ES 的共同影响因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 IMT(P均<0.05);PWV-ES预测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PWV-BS(96.3%比88.9%,61.9%比52.4%,P均<0.05);PWV-BS、PWV-ES的最佳阈值分别为6.36 m/s、8.72 m/s.结论 极速脉搏波技术可以检测出T2DM合并SCH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前血管弹性已经受损,PWV-ES和PWV-BS可作为预测指标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动脉硬化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颈部血管弹性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初步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排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病变组及中重度病变组,应用UFPWV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末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结果 3组PWVBS 、PWVE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组及中重度病变组各数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病变组各数值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年龄、血糖、总胆固醇及尿酸为PWVBS和PWVES的影响因素.计算出PWVBS和PWVES 95%可信区间,预测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 PWVBS及PWVES受动脉硬化易患因素影响.UFPWV可在早期发现颈动脉弹性变化,可间接估测冠状动脉弹性情况,进而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颈动脉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评估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SPE患者64例(SPE组)和正常妊娠妇女31例(对照组),两组均于产前、产后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并行双侧颈总动脉超声检查;使用M型超声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使用血管内中膜定量分析(QIMT)技术获取双侧颈总动脉中段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计算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2.29±4.1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79±5.03)周;对照组产前检查时间为孕(33.45±5.38)周,产后复查时间为(21.97±3.80)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组间比较:产前,SPE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Ds、Dd、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产后,SPE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IMT及PWVβ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②组内比较:SPE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PWVβ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对照组产后体质量、BMI、Ds、Dd均较产前减低(均P<0.05),PWVβ呈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比较,SPE组产前后PWVβ变化值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及SPE组PWVβ与年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Ds及Dd均呈正相关(Rall=0.23、0.29、0.30、0.43、0.28、0.24、0.38;RSPE=0.20、0.26、0.27、0.33、0.17、0.20、0.34,均P<0.05);其中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为影响颈动脉PWVβ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应用PWVβ可准确评估SPE患者颈动脉弹性;SPE患者产前PWVβ增加,颈动脉硬度增加,弹性功能已经受损;产后平均21.79周颈动脉弹性虽有明显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妊娠妇女产后同期状态,这与SPE患者产后Ds、Dd、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恢复情况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催乳激素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性激素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伴LVH组及高血压不伴LVH组.选取年龄、绝经时间与前2组匹配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血液相关指标及性腺激素水平(催乳激素(PRL)、睾酮、雌二醇和黄体酮)检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心脏射血分数(EF)及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峰)与充盈早期峰值速度(E峰)流速比值(E/A);测量血管功能相关参数,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对各个参数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 3组间体质量指数(BMI)、PRL及LAD、E/A、cf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及BMI影响后,3组间的PRL及cfPWV、LAD、E/A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女性IVST的主要危险因素是PRL(β=-0.325,P=0.013),绝经后女性LVPW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PRL(β=-0.296,P=0.016)和cDBP(β=2.605,P=0.048),绝经后女性左心室重量的主要危险因素为PRL(β=-0.393,P=0.001),以EF、E/A为因变量:绝经后女性EF的主要危险因素为PRL(β=0.241,P=0.041),绝经后女性cfPW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舒张压(β=0.287,P=0.023).结论 女性绝经中晚期后,PRL水平下降对动脉硬化及LVH有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极速脉博波传导速度技术实时定量评估慢性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减退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技术定量评估慢性肾病(CKD)患者颈动脉弹性减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1例CKD患者,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1、2期者为早期组(n=44),eGFR<60 ml/(min·1.73 m2)的3~5期者为中晚期组(n=47);另选择47例无CKD且肾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并获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以ufPWV技术检测收缩起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及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以双侧颈动脉平均值为最终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早期组PWV-ES较对照组增高(P<0.05);中晚期组cIMT、PWV-ES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中晚期组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降低(P<0.05).cIMT与年龄相关(r=0.216,P=0.011);PWV-BS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关(r=0.183,P=0.031);PWV-ES与年龄(r=0.496,P<0.001)、收缩压(r=0.338,P<0.001)、舒张压(r=0.264,P=0.002)及空腹血糖(r=0.241,P=0.004)均相关.随年龄增加,3组cIMT均呈上升趋势(P均<0.01),其中早期组cIMT与年龄相关系数最高(r=0.572);PWV-ES亦升高(P均<0.01),早期组PWV-ES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最高(r=0.698).结论 ufPWV参数PWV-ES用于评估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优于传统指标cIMT,并对评估早期CKD患者肾功能具有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潜阳育阴颗粒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潜阳育阴颗粒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潜阳育阴颗粒,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血压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指标[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红细胞沉降率(ES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极速成像脉搏波传导速度[双侧颈动脉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LDL、HDL、TC、TG、CRP、IL-6、TNF-α、APTT、PT、全血高切、全血中切、全血低切、ESR均有所改善(P<0.05,P<0.01),其中观察组TC、LDL、TNF-α、APTT、ESR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PWV-BS、PWV-ES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 潜阳育阴颗粒联合基础治疗可提高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压血脂水平、炎症状态、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动脉弹性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技术定量评估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技术定量评估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形态及弹性变化的价值.方法 纳入330名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成年人,根据血压分为正常组(n=159)、临界组(n=43)及高血压组(n=128).正常组收缩压(SBP)<130 mmHg且舒张压(DBP)<80 mmHg;临界组130 mmHg≤SBP<140 mmHg和/或80 mmHg≤DBP<90 mmHg;高血压组SBP≥140 mmHg或DBP≥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者.测量并比较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 T)、收缩起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及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并以cIM T=0.05 cm为临界值进行亚组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cIM T、cIM T≥0.05 cm者占比、PWV-BS及PWV-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血压水平升高,cIMT、cIMT≥0.05 cm比例及PWV-ES均升高(P均<0.05),但仅正常组与临界组间PWV-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0.05 cm时,各亚组间PWV-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亚组PWV-ES高于正常亚组(P<0.05);cIMT<0.05 cm时,临界亚组PWV-BS及PWV-ES均高于正常亚组(P均<0.05),高血压亚组PWV-BS低于临界亚组(P<0.05)而PWV-ES高于正常亚组(P<0.05).cIMT、PWV-BS及PWV-ES均与年龄成正相关(r=0.64、0.33、0.69,P均<0.01).结论 临界性高血压成年人颈动脉形态及弹性已发生改变,且弹性变化可能早于形态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尿酸水平与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超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的相关性及其在性别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人群130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226例,共356例,分别根据男女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全部人群分为Q1、Q2、Q3、Q4共4组.利用ufPWV技术检测颈动脉收缩起始脉搏波速度(PWV-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PWV-ES).比较不同尿酸水平间及男性女性间PWV-BS、PWV-ES差异.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年龄、BMI、eGFR等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ufPWV增高的关系.结果 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年龄、BMI、TC、Scr、PWV-ES及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eGFR、HDL显著降低.男性血尿酸、PWV-BS及PWV-ES均显著高于女性(P分别为<0.001、0.0024、0.0018),男性血尿酸与PWV-BS、PWV-ES均不相关,女性血尿酸仅与PWV-ES呈正相关(r=0.265,P<0.05).男性与女性血尿酸均与BMI、TC、Scr成显著正相关,与HDL、eGFR成显著负相关,并且女性相关程度大于男性.Logistic回归显示以Q1组为对照,在矫正了年龄、BMI、SBP、DBP、TC、TG、HDL、LDL、FBG、Scr、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血尿酸Q4组可独立于上述因素成功预测PWV-ES增高的风险,女性(OR:5.15,95%CI:1.20~22.10,P=0.027),全体人群(OR:2.41,95%CI:1.42~5.69,P=0.042),但该因子预测价值不能独立于eGFR而存在.结论 血尿酸可间接反应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PWV-ES可作为血尿酸对血管功能损伤早期无创性评估的指标;血尿酸是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eGFR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