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观察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12例,脱落1例)、假针灸组(25例,脱落5例)和针灸组(25例,脱落3例).针灸组予针灸治疗,包括①针刺:百会、印堂、人迎、内关、阳陵泉;②精灸: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花(膈俞、胆俞);③皮内针:心俞、胆俞.假针灸组予安慰针刺、艾灸和皮内针治疗,穴位同针灸组.以上两组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12周.空白组不进行干预.3组均予饮食及生活方式宣教.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极速脉搏波速度,包括收缩初期脉搏波速度(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以及各时点血脂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灸组治疗2个月和3个月后双侧BS值、ES值均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针灸组治疗2个月后双侧ES均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双侧BS与ES均下降(P<0.05);与假针灸组比较,针灸组治疗 3个月后左侧BS与左侧ES均下降(P<0.05),针灸组左侧整体下降幅度优于右侧.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和组间血脂水平、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3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针灸疗法具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患者动脉弹性的作用,且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颈动脉弹性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极速脉搏波速度(UFPWV)评估颈动脉弹性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共86例。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DR组)39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SWE及UFPWV检查。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2组间SWE检查的弹性模量值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及UFPWV的收缩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收缩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SWE、UFPWV中诊断效能最高的参数以及两者联合预测DR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间颈动脉前壁Emax、Emean、Emin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max、Emean、Emi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726、0.703,以Emean≥55.25 kPa为截断值,其诊断的敏感度为61.5%,特异度为74.5%。而2组间颈动脉后壁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R组的PWV-BS和PWV-ES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PWV-BS较PWV-ES差异更显著。PWV-BS诊断DR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PWV-BS≥8.935 m/s为截断值,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61.7%。前壁Emean与PWV-BS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大于单独应用前壁Emean或PWV-BS,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3%、62.7%、64.0%、80.6%。结论:SWE与UFPWV均能评估颈动脉管壁硬度,两者联合对DR的预测效能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无创、定量的早期影像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0 年 12 月—2021 年 6 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90 例T2DM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63例和SCH组27例)与155例同期于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以及收缩末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分析PWV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PWV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T2DM合并SCH患者发生颈动脉弹性变化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SCH组PWV-BS[(7.36±0.85)m/s比(6.24±1.51)m/s]及PWV-ES[(10.11±0.97)m/s比(8.36±1.31)m/s]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PWV-BS、PWV-ES与T2D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良好(P<0.05):PWV-BS、PWV-ES均与年龄(r=0.355、0.305)、吸烟(r=0.281、0.263)、促甲状腺激素(r=0.402、0.579)、体重指数(r=0.318、0.037)、空腹血糖(r=0.497、0.432)、收缩压(r=0.628、0.361)、舒张压(r=0.495、0.378)、总胆固醇(r=0.350、0.242)、甘油三酯(r=0.265、0.281)及IMT(r=0.698、0.614)呈正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78、-0.413)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WV-BS、PWV-ES 的共同影响因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 IMT(P均<0.05);PWV-ES预测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PWV-BS(96.3%比88.9%,61.9%比52.4%,P均<0.05);PWV-BS、PWV-ES的最佳阈值分别为6.36 m/s、8.72 m/s.结论 极速脉搏波技术可以检测出T2DM合并SCH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前血管弹性已经受损,PWV-ES和PWV-BS可作为预测指标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动脉硬化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僵硬度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极速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价值.方法 48例COPD患者(COPD组)和45名志愿者(对照组)接受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后,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包括收缩期起始时PWV值(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PWV值(PWV-E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PWV-BS值和PWV-ES值均升高(P<0.05);COPD患者ufPWV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呈负相关(PWV-BS:r=-0.40,P<0.01;PWV-ES:r=-0.41,P<0.01).结论 极速成像技术可早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2010年ACR/EULAR提出的RA分类标准,纳入62例RA患者作为RA组,并根据关节X线分期分为非骨侵蚀组及骨侵蚀组,另招募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且均行颈超扫查,测量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并运用UF测量颈动脉收缩早期及收缩晚期脉搏波传导速度(BS和ES).结果 RA组BS、ES及IMT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RA患者骨侵蚀组BS、ES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P<0.05),而两组间IMT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S、ES与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0.25.结论 UF可为检测RA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依据.随着病情进展,RA患者动脉弹性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功能.方法 应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UI)对80例PIH患者(妊娠期高血压28例,轻度子痫前期32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与6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颈动脉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及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进行检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随着PIH病情进展,颈动脉PWVBS、PWVES值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健康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PWVBS分别为(4.81±0.33) m/s、(5.64±0.27) m/s、(6.01±0.32)m/s、(6.22±0.26) m/s.健康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PWVES分别为(5.50±0.80)m/s、(6.67±0.37) m/s、(8.23±0.41) m/s、(8.97±0.56) m/s.结论 UFUI技术能够早期、简便、准确地反映PIH颈部血管弹性功能的变化.随着PIH病情的加重,颈动脉血管的弹性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极速脉搏波技术在评估体重指数与颈动脉弹性相关性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利用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评估体重指数(BMI)与颈动脉弹性相关性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人群277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及血脂、血糖(GLU),并计算BMI,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再利用ufPWV测量颈动脉收缩早期脉搏波传导速度(BS)、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ES).依据BMI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超重组76例(151条颈动脉)、肥胖组22例(43条颈动脉)及正常体重组179例(357条颈动脉).结果:(1)正常组与超重组比较,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S、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正常组或超重组比较,BS、ES、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年龄、血压等混杂因素,将肥胖组与正常组或超重组进行两两比较,BS、ES、IMT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BMI与BS、ES、IMT的相关性分析显示,ES的相关系数(0.403)明显大于BS、IMT.结论:ufPWV技术与IMT相比,在显示血管弹性与BMI的相关性上更敏感.ufPWV技术可作为定量评估动脉弹性及粥样硬化的新型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极速脉搏波(ultrafast ultrasound imagine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18例(肝硬化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UFPWV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ima-media-thickness,IMT)、收缩开始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肝硬化组左侧颈总动脉IMT、PWVBS及PWVES分别为(0.64±0.08)mm、(6.72±0.89)m/s和(8.95±1.21)m/s,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颈总动脉(P<0.05);肝硬化组右侧颈总动脉IMT、PWVBS及PWVES分别为(0.65±0.09)mm、(6.56±1.01)m/s和(8.81±1.32)m/s,明显高于对照组右侧颈总动脉(P<0.05);肝硬化组左右侧颈总动脉IMT、PWVBS及PWV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左右侧颈总动脉IMT、PWVBS及PWV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左、右两侧颈总动脉PWVBS、PWVES与IMT呈正相关[r=0.302和0.289(左侧)、0.294和0.303(右侧),P<0.05].结论:在评价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功能时,UFPWV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新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颈部血管弹性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初步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排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病变组及中重度病变组,应用UFPWV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末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结果 3组PWVBS 、PWVE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组及中重度病变组各数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病变组各数值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年龄、血糖、总胆固醇及尿酸为PWVBS和PWVES的影响因素.计算出PWVBS和PWVES 95%可信区间,预测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 PWVBS及PWVES受动脉硬化易患因素影响.UFPWV可在早期发现颈动脉弹性变化,可间接估测冠状动脉弹性情况,进而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ltraFastTM极速成像技术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中的重复性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UltraFastTM极速成像技术(UF)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PWV)测量中的重复性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对象为32例健康志愿者(64条颈动脉),由两位统一培训的操作者应用UF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血管壁扩张脉搏波传导速度(BS-PWV)和收缩期结束时血管壁回缩脉搏波传导速度(ES-PWV),分析评价两位测量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两位测量者间颈总动脉BS-PWV、ES-PWV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和0.801,BS-PWV和ES-PWV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6008、0.969 3,P均<0.05),Bland-AItman图显示颈动脉PWV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在规范化的测量条件下,不同测量者间UF测量颈动脉PWV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动脉硬化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