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纳米颗粒热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因其能够有效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识别、攻击和消灭癌细胞而备受关注。然而,有限的免疫应答率和潜在的高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为此,专家们提出了以免疫治疗为中心的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其中,热疗以其能够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却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成为免疫治疗最适合的辅助疗法。而基于新兴纳米颗粒的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则使得热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更为完美。因此,本综述将概述当前的热疗方法,探讨热疗激活全身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协同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厥阴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辨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治,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免疫学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是包括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子宫颈癌等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HPV预防性疫苗的问世为未感染HPV的人群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国内现已获批上市的5种HPV预防性疫苗没有治疗作用。子宫颈癌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是疗效有限且副反应明显。免疫疗法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甚至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细胞免疫疗法等在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还有待突破。本文系统回顾了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免疫学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各种免疫学策略的优缺点,特别关注国内外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希望为攻克HPV感染相关子宫颈疾病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于娟推拿治疗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于娟教授认为,婴幼儿鼻泪管阻塞发病因先天禀受父母精元不足,脏腑娇嫩,易外感风热邪毒,致心脾积热,日久邪热之毒上攻目窍,搏结于内眦,阻塞泪窍,致使泪道不通,另与母体孕期、哺乳期情绪或饮食因素有关,故以清心泻热、疏通窍道为基本治法,结合小儿鼻泪道解剖生理特点,重点用振法作用于鼻泪管,通过高频率振动刺激,使泪囊分泌物向下冲开封闭膜,改善溢泪症状,重局部且顾整体,最终“以手代术”、标本兼治,可在早期保守治疗中发挥良好疗效,且易被家长及患儿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气有余便是火”的白血病出血探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以发热、白细胞升高、贫血和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2种。中医认为,白血病发病与伏邪、火毒有密切关系。本文基于“气有余便是火”理论,认为白血病出血病机为骨髓邪气化火,阐明白血病肿瘤细胞与“火”的关系,治疗应以攻邪扶正降火为基本原则,立清热解毒、益气育阴等治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疗法通过溶瘤病毒在感染的肿瘤细胞内复制、裂解杀死肿瘤细胞,并促进"冷"-"热"肿瘤转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展开攻击从而达到抗肿瘤治疗的目的.病毒种类、病毒自身特征、宿主免疫力、给药途径及瘤种选择是OV高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关键.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OV可以经过基因编辑改造提高其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增强其复制和裂解细胞的潜能并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水平,同时通过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可以增强抗肿瘤疗效.肿瘤的异质性是提升肿瘤治疗效果需要突破的瓶颈.鉴于目前临床上单一应用OV疗法的疗效有限,而OV疗法与免疫治疗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上存在互补,其联合应用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从临床获批的OV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天然的或经基因编辑的OV种类、特点及抗肿瘤机制方面展开,同时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OV治疗进行梳理,总结OV联合治疗策略,尤其是联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和过继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herapy,ACT)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进行深入阐述,结合本项目组在OV研究中积累的经验提出OV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思考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免疫治疗晚期胃癌致重症肌无力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免疫治疗是一种依赖增强或抑制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消除癌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1].该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溶瘤病毒疗法、癌症疫苗、细胞因子疗法和过继细胞转移等,部分已在临床应用中显著获益[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伤寒温病一毒论及攻毒疗法在外感热病诊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基于"毒邪学说"理论,认为伤寒温病两者病因病机皆与毒有关,将外感热病分为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燥毒、痰毒、瘀毒、虚毒八种类型,以此进行辨证论治,称为八毒辨证.采用攻毒疗法为主治疗外感热病,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通过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因子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药疗法可分为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止血、健脾温肾祛湿和攻补兼施等,能有效遏制UC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为:(1)通过抑制上游信号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进而抑制 PI3K/AKT通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结肠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所引起的结肠组织损伤;(2)直接作用于PI3K-AKT通路,进而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和促炎因子的表达,缓解肠黏膜组织损伤,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3)通过PI3K/AKT途径下调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和辅助性T细胞3(T helper cell 3,Th3)的分化,调节免疫反应及细胞凋亡,改善肠黏膜屏障,缓解UC结肠炎症反应.中医药具有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多,治疗途径多样等特点,但其具体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今后,需对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易反复发作的消化性疾病和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噬菌体用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药物治疗是目前PJI治疗的基础,但由于生物膜的屏障作用及耐药机制的存在,目前PJI的药物治疗效果仍不尽满意。近年来,噬菌体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在PJI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并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噬菌体是自然存在的病毒,专门攻击和裂解细菌,对生物膜中的细菌也具有杀灭作用,且对细菌种类具有高度特异性而不影响人体微生物群。本文从生物膜的形成及耐药机制、噬菌体的生物类型及其杀菌机制、噬菌体对PJI的诊断作用、噬菌体治疗PJI的优势及限制以及噬菌体治疗PJI的临床进展等方面对噬菌体用于PJI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求为PJI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