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后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 131I治疗后唾液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 131I治疗的107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72例,年龄(42.8±1.0)岁。比较唾液腺损伤患者与唾液腺正常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原发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并发糖尿病、 131I治疗前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L-T 4)时间、 131I治疗剂量、 131I全身显像(WBS)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期望频数<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结果:107例DTC患者中,37例患者发生唾液腺损伤,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为3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唾液腺损伤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大于唾液腺正常患者[(45.84±2.10)岁对(41.11±0.97)岁,(127.59±3.10) mm Hg对(119.86±1.84) mm Hg],唾液腺损伤患者 131I治疗前TSH水平低于唾液腺正常患者[(99.82±8.46) mIU/L对(122.59±4.03) mIU/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457、5.210、6.288,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131I治疗前TSH水平、收缩压是唾液腺功能损伤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OR=1.017、0.989、1.023,均 P>0.05)。 结论:年龄较大、 131I治疗前TSH水平较低及收缩压较高是DTC患者行 131I治疗出现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31I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辐射损伤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技术成熟、效果显著,是DTC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造成的唾液腺辐射损伤(口干、腮腺肿痛、味觉改变等)会对DTC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各种唾液腺辐射损伤防护剂层出不穷,但其确切疗效较为局限,且治疗方案尚未规范统一。笔者就DTC患者术后行 131I治疗对唾液腺的辐射损伤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NLRP3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形态、功能及NLRP3表达的影响,为修复放射性涎腺组织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 建立小鼠下颌下腺放射损伤模型,记录饮水情况,于照射后1、3、7、14 d进行唾液流率检测,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检测NLRP3及Caspase-1在小鼠放射性下颌下腺损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时间的累积,放射组小鼠饮水量逐渐增多,唾液流率减少,下颌下腺中炎症细胞不断增多,腺泡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空泡化等病变;在照射后的7和14 d,放射组NLRP3和Caspase-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辐射可诱导小鼠下颌下腺组织损伤,并激活NLRP3炎症体促使其表达量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唾液腺显像半定量分析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后涎腺功能受损的预测评估及动态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131I治疗前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SGS)半定量指标对唾液腺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以期开发可早期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 年-2022 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术后患者 72 例及术后未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40 例,测定其治疗前后SGS其15 min摄取率(uptake rate at 15 minutes,UR15‰)、摄取指数(concentrate index,CI)、唾液腺排泌率(maximum secretion ratio,MSR%)、最小排泌时间(time interval from stimulation to minimum count,Tmin)等参数,填写调查口腔干燥症状评估量表(The Oral Dryness-Severity Scale,ODSS),分析半定量参数与唾液腺损伤的关系,并寻找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结果:72 例DTC术后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的双侧腮腺CI,双侧颌下腺UR15‰、CI、Tmin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腮腺 UR15%、MSR%、Tmin,双侧颌下腺 MSR%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双侧腮腺ΔMSR%(r =-0.58)、ΔTmin(r =-0.42)及双侧颌下腺ΔMSR%(r =-0.45)、ΔTmin(r =-0.33)与唾液腺损伤呈负相关.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术的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先于摄取功能损伤出现,MSR%和Tmin降低可提示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CI、UR15‰可能提示摄取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唾液腺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唾液腺损伤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间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26~64岁)DTC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且在131I治疗后2~4d行Rx-WBS的患者.所有患者(48个腮腺,48个颌下腺)在131I治疗前1d行唾液腺动态显像(SGS)均提示唾液腺功能正常,其中21例(42个腮腺,42个颌下腺)131I治疗后3个月复查时行SGS.分别从SGS结果和临床表现判断唾液腺损伤情况,并将Rx-WBS图像上唾液腺对131I的浓聚情况[唾液腺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SUR)]与其对比.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数据,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SUR预测唾液腺炎性损伤的灵敏度.结果 根据SGS结果分组,腮腺功能降低组(n=12)和腮腺功能正常组(n=30)的Rx-WBS所测SUR分别为3.60(2.55,4.33)和2.75(2.33,3.29)(z=-2.005,P<0.05).Rx-WBS图像上,颌下腺功能降低者(n=15)与功能正常者(n=27) SU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4,P>0.05).腮腺炎组(n=32)和颌下腺炎组(n=28) SUR均高于对应的无炎性病变组[n=16,3.16(2.53,4.01)和2.49(2.06,2.81);n=20,4.43(2.67,7.61)和2.93(1.92,4.65);z值:-3.073和-2.740,均P<0.05];SUR阈值分别取2.97和3.66时,其预测发生腮腺炎和颌下腺炎的灵敏度分别为59%(19/32)和64% (18/28).结论 可通过Rx-WBS来预测DTC患者131I治疗后唾液腺损伤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放射性涎腺损伤中自噬基因Beclin 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 1在放射性涎腺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临床资料和病理科存档的115例下颌下腺组织蜡块,其中正常下颌下腺25例(正常组),下颌下腺炎组25例,下颌下腺退行性改变组25例,放射性下颌下腺炎组21例,放射性下颌下腺退行性改变组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涎腺炎性病变组织中,放射性下颌下腺炎组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下颌下腺炎组(均P<0.05);在涎腺退行性病变组织中,放射性下颌下腺退行性改变组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下颌下腺退行性改变组(均P<0.05).结论:放射性损伤能明显增加涎腺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自噬可能参与了涎腺放射性损伤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放射性核素(99mTcO4ˉ)显像在涎腺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放射性涎腺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放射性涎腺损伤(radiation-induced salivary glands dam-age)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放疗时,涎腺常与靶区相邻从而不可避免地受到的损伤,是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放射性涎腺损伤可以出现猛性龋、进食困难、口腔黏膜疾病、味觉丧失、牙周炎等症状[1],长期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全身疾病,严重降低了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评价放射性涎腺损伤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涎腺损伤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包括B超、CT、X线涎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但是B超、CT、X线涎管造影是以观察涎腺形态为主,欠缺对涎腺功能方面的评价.放射性核素显像虽然能评价涎腺功能,但是有辐射,不适合重复使用.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凭借其无创、无辐射、软组织高分辨率以及可以提供活体组织的生化信息、间接反映活体组织的病理变化等优势,陆续被应用于评价放射性涎腺损伤.本文就磁共振技术在评价放射性涎腺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2/6/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电子鼻咽镜活检病理确诊的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64例,其中调强适形放疗患者34例,三维适形放疗患者30例,观察患者放疗开始后4周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等急性不良反应及放疗结束半年放射性涎腺损伤、放射性脑损伤等晚期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半年评价疗效,分析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随访得到两组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DFS).结果 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放疗开始后4周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等急性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更轻(P<0.05);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放疗结束半年放射性涎腺损伤严重程度更轻(P<0.05),放射性脑损伤等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严重程度更轻(P<0.05);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半年客观缓解率无明显差别,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疗鼻咽癌患者相比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及晚期不良反应更轻,客观缓解率及完全缓解患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2/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