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护理对甲状腺恶性肿瘤切除行 131I治疗患者的心理痛苦及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甲状腺恶性肿瘤切除患者行 131I治疗的患者的心理痛苦及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核素病房甲状腺癌术后行 131I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情况及护理后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 结果:出院时两组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降低的更显著;干预组患者服药前准备充分、服药后完全依从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出现的并发症有恶心、呕吐、颈部肿胀、腮腺肿胀,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协同护理有助于减轻甲状腺恶性肿瘤切除行 131I治疗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 131I清甲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 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近全切术后首次行 131I治疗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108例,年龄24~78(46.5±11.9)岁。将患者按首次行 131I治疗的剂量(2.96 GBq、3.70 GBq和5.55~7.40 GBq)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清甲成功的判断标准,即 131I治疗后(4±1)个月 131I诊断性全身显像示甲状腺床无放射性浓聚,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 131I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 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效果的影响。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59例DTC患者首次行 131I清甲的成功率为70.4%(112/159)。2.96 GBq组的首次 131I清甲成功率为58.3%(21/36),3.70 GBq组为69.2%(63/91),5.55~7.40 GBq组为87.5%(28/3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071, P<0.05) 。手术方式为全切的DTC患者的清甲成功率为74.2%(95/128),高于近全切患者的54.8%(17/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2, P<0.05)。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清甲成功率为73.9%(99/134),高于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的52.0%(13/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4, P<0.05)。患者在性别、年龄、 131I治疗前血清Tg水平以及 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311~3.073,均 P>0.05)。 结论:131I治疗剂量、手术方式、 131I治疗前TSH水平是影响DTC全切或近全切患者清甲成功率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 131I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AFTN)是一种能引起甲状腺毒症的疾病,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其中99%为良性,多发生在甲状腺的2个侧叶,峡部少见。AFTN的治疗方法有手术、 131I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其中 131I治疗是一种治疗AFTN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AFTN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方法,以及 131I治疗的原理、临床应用与疗效等作一综述,为AFTN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TC患者 131I治疗后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预测模型探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为 131I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构建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接受 131I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最终达标的266例DTC患者[男性78例(男性组)、女性188例(女性组),年龄18~70(40.0+11.5)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共16项)和出院后定期复查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数据及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次的调整剂量。通过计算随机森林模型重要度筛选出较为重要的临床特征;以筛选出的特征为自变量,以左甲状腺素钠片达标剂量为因变量构建多种回归模型,通过交叉验证选出准确率最高的模型。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 结果:266例患者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体表面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收缩压/舒张压、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时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分别为(68.4±12.9)kg、(165.8±12.8)cm、24.6±3.5、(1.9±0.2)m 2、(140.1±19.1)g/L、(88.6±5.5)fl、(125.7±18.9)mm Hg/(82.7±12.4)mm Hg、(4.1±2.2)pmol/L、(117.0±30.1)μg/d。通过特征筛选,重要度排在前6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体表面积、体重、血红蛋白、身高、体重指数、年龄,其重要度均数依次为0.2805、0.1951、0.1315、0.1252、0.1080、0.0819。径向基核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53.4%,142/266)最高,高于经验给药的首次达标率(15.0%,40/266);SVR模型在女性组中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高于男性组[60.6%(114/188)对35.9%(28/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51, P<0.001)。 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SVR模型有望提高经 131I治疗后的DTC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的首次达标率,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高危DTC患者术后较高剂量 131I治疗后疗效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无转移的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给予较高剂量 131I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DTC全切术后的378例中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75例,中位年龄45(13~85)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首次 131I清甲和(或)辅助治疗,剂量3.70~5.55 GBq。同时 131I治疗前行术后残留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治疗后2~7 d行 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所有患者在 131I治疗后至少6个月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的疗效反应评估体系进行术后 131I治疗疗效反应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术后残留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靶/非靶比值(T/NT)与Rx-WB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在疗效满意(ER)组与疗效欠佳(nER)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 结果:ER组与nER组间在肿瘤最大径、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N分期、术后与首次 131I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127、-2.702,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6.783,均 P<0.05);年龄、性别、被膜受累、肿瘤多灶性、T分期、复发风险分层、首次 131I治疗剂量、TSH水平、尿碘水平、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半定量指标T/NT、 131I Rx-WB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505~-0.664, χ2=0.064~5.501,Fisher确切概率法,均 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 99Tc mO 4-显像T/NT与Rx-WBS显像评分呈中度相关( r=0.530,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是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预测ER的最佳临界值为5.90 ng/ml、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59.81%。 结论:给予较高剂量 131I治疗的中高危DTC患者,不论甲状腺 99Tc mO 4-显像提示残留甲状腺多少均可以得到同样的ER比率;且术后2个月内行首次 131I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psTg是预测无转移中高危DTC患者临床ER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有关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思考与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尽管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保留了部分滤泡细胞的特征,使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 RAI)成为术后一线治疗手段,但高达2/3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DTC在初始或治疗中逐渐呈现RAI难治性(RAI-refractory, RAIR)状态。RAIR-DTC治疗手段相对有限,患者的10年生存率仅10%,是甲状腺癌死亡病因最主要占比人群 [1]。相对明确的RAIR-DTC概念于2012年被提出,从病灶的核医学分子影像学特征可以将RAIR分成4种情形:(1)病灶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成功后,首次RAI治疗即不摄碘;(2)起初摄碘,逐渐不摄碘;(3)部分病灶摄碘,部分病灶不摄碘;(4)病灶虽然摄碘但仍呈现临床进展 [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DTC病灶的失分化倾向,但4种情形背后的分子生物学背景及机制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RAIR-DTC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断治疗。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指南沿用了RAIR-DTC最初的界定,针对这类患者不推荐后续 131I治疗,并建议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抑制治疗下主动监测随访。针对随访中出现进展或伴有局部症状的RAIR-DTC患者,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以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生存是目前临床诊疗管理的重中之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前正常碘盐饮食对尿碘浓度和摄碘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正常碘盐饮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 131I治疗前尿碘浓度和摄碘率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 131I治疗的DTC患者,其中男59例、女130例,年龄(43.7±12.2)岁。根据 131I治疗前4周是否行碘盐饮食将患者分为正常碘盐饮食组和限碘盐饮食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2组的年龄、性别、尿碘浓度、摄碘率和肿瘤危险度分层的差异。此外,根据尿碘浓度将患者分为2组:a1组,尿碘<200 μg/L;a2组,尿碘≥200 μg/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碘浓度的因素。 结果:正常碘盐饮食组和限碘盐饮食组患者尿碘浓度分别为(140.53±76.66)和(121.74±74.64) μg/L( t=1.67, P=0.489);2组摄碘率如下:(3.77±1.06)%和(3.42±0.97)%(2 h)、(3.33±1.07)%和(3.21±1.15)%(4 h)、(2.90±2.60)%和(3.23±2.94)%(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2.33、0.68、-0.81,均 P>0.05);2组年龄( t=0.56, P=0.889)、性别( χ2=1.33, P=0.250)、肿瘤危险度分层( χ2=0.14, P=0.70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危险度分层与尿碘浓度有关[比值比( OR)=3.914(95% CI:1.505~10.176), P=0.005]。 结论:正常碘盐饮食对DTC患者 131I治疗前尿碘浓度和摄碘率或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TgAb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 131I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TgAb)阳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首次 131I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 131I治疗的1 624例PTC患者,根据TgAb水平将其分为TgAb阳性组[246例,其中男36例、女210例;年龄43.5(31.0,52.0)岁]及TgAb阴性组[1 378例,其中男439例,女939例;年龄44.0(34.0,53.0)岁]。患者均于 131I治疗后6~12个月接受疗效评估[基于血清TgAb和Tg检测,超声、CT、 131I-全身显像(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并被归类为疾病持续(复发)组及无持续(复发)组。采用 χ2检验比较TgAb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疗效差异;采用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TgAb阳性患者中疾病持续(复发)组及无持续(复发)组的一般特征差异,并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TgAb阳性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TgAb阳性和阴性组中疾病持续(复发)者分别占15.4%(38/246)和10.4%(143/1 378),2组 131I治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2, P=0.020)。在TgAb阳性患者中,疾病持续(复发)组与无持续(复发)组淋巴结转移情况(35与23例)、手术与 131I治疗间隔时间[2.0(1.5,3.0)与2.3(2.0,3.0)个月]、首次 131I治疗前刺激性Tg(sTg)水平[0.18(0.04,5.78)与0.04(0.04,0.46) μg/L]、首次 131I治疗前TgAb水平[40.15(19.13,156.15)与22.25(7.53,76.20) kU/L]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7.13, z值:-2.29、-2.41、-2.80,均 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gAb阳性患者 131I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OR)=89.326(95% CI:25.005~319.106), P<0.001]。 结论:TgAb阳性PTC患者 131I治疗的总体疗效相对较差,淋巴结转移是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首次 131I治疗前TgAb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后复发风险中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治疗与否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复发风险中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行 131I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隐匿性病灶、减少DTC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这被称为辅助治疗,同时也兼具了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作用。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治疗指南建议复发风险中危的DTC患者选择性考虑行 131I治疗。该文对行与未行 131I治疗的复发风险中危DTC患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 131I对改善该类患者复发和生存的结论并不一致。中危患者除术后不明原因的高甲状腺球蛋白(Tg)血症外,尚无其他统一的临床病理特征可用于推荐行 131I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TC术后患者 131I治疗与男性预后关系的倾向得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研究男性是否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 131I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并进行 131I治疗的1 677例DTC患者[年龄11~84(43.9±12.5)岁],分为男性组(546例)和女性组(1 131例),采用PSM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数据偏差及混杂变量的影响。将患者评估结果分为疗效满意(ER)、疗效不确切(IDR)、生化疗效不佳(BIR)及结构性疗效不佳(SIR),其中ER、IDR被分为预后良好组,BIR、SIR被分为预后欠佳组。2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C术后患者 131I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预后欠佳的关系。 结果:PSM前,男性患者预后欠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21.2%(116/546)和14.0%(158/1 131); χ2=17.53, P=0.001];PSM后,2组间预后欠佳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107/537)和15.6%(84/537); χ2=5.43, P=0.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M前,男性[比值比( OR)=1.439(95% CI:1.016~2.038), P=0.040]、高T期(T3+T4期)[ OR=1.816(95% CI:1.273~2.590), P=0.001]、N1b期[ OR=1.766(95% CI:1.233~2.530), P=0.002]、M1期[ OR=9.833(95% CI:3.190~30.309), P<0.001]及sTg水平[ OR=1.035(95% CI:1.029~1.042), P<0.001]是预后欠佳的危险因素;PSM后,高T期(T3+T4期)[ OR=1.870(95% CI:1.212~2.886), P=0.005]、M1期[ OR=8.993(95% CI:2.434~33.225), P=0.001]、sTg水平[ OR=1.040(95% CI:1.030~1.049), P<0.001]依旧是预后欠佳的危险因素,而N1b期[ OR=1.459(95% CI:0.938~2.270), P=0.094]和男性[ OR=1.383(95% CI:0.912~2.096), P=0.127]不再是预后欠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sTg最佳界值为10.25 μg/L,预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0%(222/274)和84.2%(1 181/1 403)。 结论:经过PSM减少选择偏差后,男性不再是DTC术后 131I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高T期(T3+T4期)、M1期及sTg≥10.25 μg/L是DTC术后 131I治疗预后欠佳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