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质高回声数字化分析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数字化分析方法自动分割并定量经颅超声检查下黑质回声的变化,并评估其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纳入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652例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和99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对其进行经颅超声检查。应用数字化分析方法分析经颅超声图像黑质层面的图片,对得到的黑质高回声的定量化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性能,并与医生报告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最后将定量化的黑质高回声与帕金森病的疾病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得到482例研究对象的黑质高回声定量化结果用于分析,其中帕金森病组400例,健康对照组82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定量化的较大侧黑质高回声诊断帕金森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 CI 0.805~0.910),敏感度87.8%,特异度73.2%,该诊断的准确性与医生报告(曲线下面积0.884)一致。此外,定量化的黑质高回声与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采用数字化分析方法量化了黑质回声的变化,验证了该方法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性与医生报告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与实现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路线,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试验组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36.0±10.5)岁;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2.0±6.7)岁。试验组采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进行修复效果的术前三维数字化仿真预测,并根据患者意见修改修复体形态,患者对预测效果满意后,用数字化技术复制修复体形态设计至最终修复体,并用数控切削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对照组采用二维数字化设计进行修复效果预测,技师参考二维预测图片,雕刻修复体蜡型并用热压铸技术制作全瓷修复体。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数字化设计效果的仿真度、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的相似度进行评分,并对修复体进行患者满意度分级评价;由1名不知患者分组情况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口腔修复医师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标准,对两组修复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前牙美学修复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流程。试验组患者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仿真度的VAS评分[(8.5±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0.7)分]( P<0.01),对数字化设计效果与实际修复效果相似度的VAS评分[(9.6±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0.9)分]( P<0.01)。试验组修复体患者满意度分级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两组修复体质量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和表面光滑性上的医师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实现技术,可在术前进行三维数字化仿真设计和修复效果预测,设计效果可精准转移至最终修复体,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Python编程数字化测量豚鼠角膜曲率及离心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一种编程数字化技术和数学几何原理相结合对豚鼠眼球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方法:选取22只3周龄清洁级雄性三色豚鼠,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取出眼球,采用1 300万像素微距仪的高拍模式进行水平面及矢状面拍照,图片导入pycharm编程软件。应用Python 3.9预先编写好的分析程序,先通过刻度尺获取图片像素与实际距离的换算系数,再对角膜表面进行圆弧拟合及圆锥曲线拟合。圆弧拟合后的结果经换算后计算出豚鼠的角膜曲率半径;通过圆锥曲线通用方程拟合(Ax 2+Bxy+Cy 2+Dx+Ey+F=0),得出角膜表面的离心率e值;通过对全角膜及中央区3 mm的拟合,评估角膜的非球面性质。 结果:应用Python编程数字化方法可以完整清晰地展现豚鼠的角膜轮廓。横切面上,数字化拟合中央3 mm、数字化拟合全角膜以及曲率计测量全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693, P=0.190);矢状面上,3种方法测得的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500, P=0.030),其中曲率计测量全角膜的角膜曲率明显大于数字化拟合全角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横切面和矢状面上,3种方法测得的角膜曲率半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817, P=0.170; F=2.050, P=0.133)。离心率测量结果显示,横切面和矢状面数字化拟合中央区3 mm处e值分别为0.55±0.15和0.53±0.17,分别低于数字化拟合全角膜e值的0.66±0.10和0.64±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60、-5.210,均 P<0.01)。 结论:应用Python编程数字化方法测量豚鼠角膜曲率及离心率切实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现实技术在妇产科解剖教学和临床培训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妇产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临床学科。传统的妇产科解剖教学以文字和图片讲授为主,较为抽象难懂,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也存在操作机会少、安全性低的缺点。随着医学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从妇产科教学现状出发,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妇产科解剖教学、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及手术培训中的应用前景,尝试为开拓妇产科教学新局面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移动终端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图谱小程序的开发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小程序的辅助式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改进与发展建议。方法: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包含图例、组织学切片、示意图、知识点手绘图片等在内的内容涵盖广、专业性强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图谱小程序。利用其依托于微信平台的优势,建设了中英双语标注、师生实时互动交流等功能。选取30名口腔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使用图谱小程序前后进行测试,将两次学习成绩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 t检验分析。同时让45名学生使用为期1个月的图谱小程序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使用电子图谱的态度,学习过程中使用图谱小程序的满意度与意见,对未来师生共同使用图谱小程序的意见等。 结果:在使用图谱小程序辅助学习后,学生的测试成绩各项显著提高。其中,试验组填空题[(17.00±2.61)分 vs.(15.03±1.85)分]、识图题[(27.93±5.08)分 vs.(25.13±3.31)分]与总分[(78.77±8.59)分 vs.(72.90±6.0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图谱小程序辅助教学的满意度高、对师生互动功能的认可度高,使用小程序的整体效果好。 结论:图谱作为《口腔组织病理学》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在呈现组织结构的直观性与真实性等方面对口腔医学生的理论学习有重要作用。将图谱与电子媒介结合,尤其是利用便携的移动设备,无疑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特征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特征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眼底照相图片。根据是否伴有肾功能异常分为DKD组和对照组。应用U-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将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及结构数字化,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网膜血管形态学特征与DKD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648例,男410例,女238例,年龄(53±10)岁。2型糖尿病不伴肾功能异常的对照组398例,DKD组250例;收集双侧眼底图像1 296张。DKD组患者男性占比(68.4%比60.1%, P=0.032)、年龄[(54±9)比(52±10)岁, P=0.005]、收缩压[(136.8±17.3)比(130.3±15.4)mmHg(1 mmHg=0.133 kPa), P<0.001]、总胆固醇[(4.5±1.4)比(4.2±1.0)mmol/L, P=0.009]、甘油三酯[ M( Q1, Q3)][1.7(1.2,3.0)比1.4(1.0,2.3)mmol/L, P<0.001]、胱抑素C[(0.9(0.8,1.0))比0.8(0.7,0.9)mg/L, P<0.001]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1.0±0.3)比(1.1±0.3)mmol/L, P=0.001]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后,相对于血管弯曲度最低四分位数组,第三分位数组(右眼: OR=1.825,95% CI:1.204~2.768, P=0.005)和第四分位数组(左眼: OR=1.929,95% CI:1.218~3.055, P=0.005)DKD的发生风险增加;视网膜静脉血管管径平均值增加(左眼: OR=1.044,95% CI:1.013~1.075, P=0.005)与DKD发生风险相关;血管分形维数(左眼第四分位数组: OR=0.444,95% CI:0.199~0.987, P=0.046)和视网膜血管密度(右眼第二、四分位数组: OR=0.639,95% CI:0.409~0.998, P=0.049; OR=0.534,95% CI:0.331~0.864, P=0.010)降低与DKD的发生风险相关。 结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特征异常与DKD存在关联,视网膜静脉血管管径增加、血管密度降低与DKD的发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检验形态学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与临床教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学检验形态学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对临床教学的作用。方法:收集外周血、骨髓片、尿沉渣、寄生虫、分泌物、腔积液、医学微生物、染色体等实验室形态学检验图片,应用Authorware多媒体软件、Access数据库、Web接口制作了能够在线学习、实训和考试的数字化网络平台;30名临床检验实习生随机分入传统教学组与软件教学组进行形态学检验考核,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考试用时、实践操作成绩以及满意度评价。采用SPSS 13.0进行Student’s 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软件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88.0±6.4)分,(85.3±7.1)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76.3±8.1)分,(80.3±7.9)分]( P=0.000 1),而理论考试用时(93.7±10.5) min,低于传统教学组的(115.8±16.2) min( P=0.033 8);问卷调查显示,软件教学组对教学内容系统性、手段多样性、临床学习兴趣、考核公平性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软件教学能够提升形态学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专业技能,为适应检验医学职业化教育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辅助的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以提供教学模式新思路.方法:将30名口腔正畸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知识点配合病例图片展示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即在常规讲授教学前组织研究生学习三维数字化软件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典型病例中的应用.采用随堂测验和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教学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堂测验中,对照组得分为(9.87±1.71)分,实验组得分为(11.40±1.99)分,实验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在课前对此次课程的期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满意度综合评价中,实验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模式应用于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值得在正畸研究生教学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医学生传染病教学数字化图片库建设实践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传染病疾病谱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生重大变化,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季节性,传统的传染病教学方式面临挑战,图片是教学重要的内容和辅助手段,但医学图片库面临内容陈旧、不易检索和应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数字化图片具有易获取、易传播、易检索和标签化处理的特性,笔者所在教研室通过事实病例图片采集、图库扩充和标准化标注索引等工作实践,图片总量增加近600件,重新标引数字化图片占到全库95%以上,促进了本学院医学生传染病医学图片库的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胃癌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发展迅速,是目前各大行业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医学方面,其中深度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和临床肿瘤学分析.根据 10 年来的研究结果,AI与医学结合能够极大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对疾病诊断和分级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对指导手术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影像组学方面,AI可以从标准医疗成像中提取并分析图像的向量特征,用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早期复发情况的预测.同样的,在数字病理学方面,AI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扫描标准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运用卷积神经网络来处理图像特征,用于胃癌的病理诊断和治疗前的疗效预测等.内镜技术和AI结合近年来也表现出良好的前景,AI能从内镜视频流和静止图片抓取病变特征和确定病变部位.总而言之,目前在肿瘤领域,AI技术可以协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减少人为误差;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能从某种治疗中获益,减轻治疗负担.AI的出现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种福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