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窗技术在显微根尖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窗技术是指在病变表面完整的骨板上进行切割以形成骨窗和游离骨块,从而获得手术入路,并在手术最后阶段将脱位的骨块重新放置到原位的手术方法。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此技术有改善手术视野和可操作性、减少术后骨缺损、促进病变区域骨愈合、维持颌骨轮廓完整性等优势。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制备骨窗是进行后续操作的重要前提,但在术区位置靠后或病变表面骨皮质厚而完整等情况下完成此步骤较困难,同时游离骨块复位后能否稳定在原位也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数字化导航技术和骨腔填塞材料的辅助应用可能有助于改进骨窗技术,为疑难病例患牙的保留提供更多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静态导航技术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根管治疗及根尖手术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相比裸眼操作,口腔手术显微镜的普及和应用有效提高了治疗精准度及预后。然而,在面临严重根管钙化、根尖周病损定位困难或毗邻重要解剖结构等复杂情况时,即使经验丰富的术者在进行显微牙髓治疗的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因素。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静态导航技术为应对疑难复杂牙髓根尖周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新模式,即通过锥形束CT拍摄、口内扫描、结合导航软件设计手术虚拟入路,继而在三维打印导板或实时导航设备的辅助下进行精准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本文对导航牙髓治疗的分类、特点以及国内外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颌侧切牙Oehlers Ⅲ型牙内陷合并根尖周病变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告3例因牙内陷导致严重根尖周病变的上颌侧切牙,包括Oehlers Ⅲa型1例及Oehlers Ⅲb型2例。针对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分别采用显微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的方法,使用不同生物陶瓷材料与不同的充填方法进行根管充填。3例Oehlers Ⅲ型牙内陷合并根尖周病变治疗完成后的术后随访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时间的体外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仿真头颅模型上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时间,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3对牙颌模型安装于仿真头颅模型上,每对牙颌模型选择前后牙各10颗,由1位具有3年以上显微根尖手术经验的主治医师分别于自由手、静态导板和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完成3组显微根尖手术的定点去骨开窗和根尖切除操作(每种技术使用1对牙颌模型,各20颗牙,共60颗牙),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前拍摄锥形束CT,于软件中规划手术路径;术后于模型的手术路径中插入塞规(用以测量孔尺寸的精密量具),并进行口内扫描,评估3组手术操作准确性(起点、终点和角度偏差),并比较手术时间。结果:手术机器人组起点偏差、终点偏差和角度偏差[分别为(0.37±0.11)、(0.37±0.10)mm,0.71°±0.17°]均显著小于静态导板组[分别为(0.59±0.14)、(0.65±0.18)mm,2.64°±0.75°]( P<0.05),且两组均显著小于自由手组[分别为(1.37±0.31)、(1.10±0.21)mm,9.84°± 3.15°]( P<0.05)。静态导板组手术时间[(1.20±0.03)min]显著少于手术机器人组[(2.18±0.03)min]( P<0.05),且两组均显著少于自由手组[(8.70±3.15)min]( P<0.05)。对于自由手组,前牙起点偏差、终点偏差和角度偏差[分别为(1.09±0.10)、(0.90±0.07)mm,7.22°±1.13°]均显著小于后牙[分别为(1.65±0.14)、(1.30±0.06)mm,12.46°±2.10°]( P<0.05);前牙手术时间[(5.75±0.57)min]显著少于后牙[(11.65±1.14)min]( P<0.05)。对于静态导板组或手术机器人组,前后牙手术操作准确性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可提高临床医师操作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体外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在体外牙颌模型上具有不同经验的操作者行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的准确性和操作时间。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对上下颌牙颌模型,将其固定于仿真人头颅模型上模拟临床操作,每个模型上下颌各10个牙位,共120颗牙,由2位具有不同经验的操作者(新手和经验者)分别在自由手与导航技术[包括动态导航技术(dynamic navigation,DN)和静态导板技术(static navigation,SN)](每位操作者每种技术各20颗牙)下完成显微根尖手术中骨开窗与根尖切除操作,记录操作时间。术前拍摄牙颌模型锥形束CT,模拟手术路径规划;术后拍摄锥形束CT,在导航精度分析软件中比较模拟与实际手术的路径在测量起点、终点和角度的偏差。结果:对于起点偏差,新手与经验者间仅在自由手组中[分别为(1.44±0.49)、(1.02±0.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q=4.67, P=0.020)。新手和经验者在终点和角度偏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手组内,DN和SN亚组的起点偏差[(0.76±0.32)和(0.66±0.20)mm]均显著低于自由手亚组( q=7.58, P<0.001; q=8.66, P<0.001),两亚组的角度偏差(5.0°±3.5°、3.9°±2.1°)也均显著低于自由手亚组(10.9°±6.1°)( q=7.38, P<0.001; q=8.70, P<0.001)。经验者组中,DN、SN亚组仅在角度偏差(3.6°±1.9°、3.2°±1.7°)上与自由手亚组(8.2°±3.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5.74, P=0.001; q=6.29, P<0.001)。对于手术时间,使用DN和SN后,新手[DN和SN亚组分别为(4.80±2.15)、(1.09±0.48)min]( q=14.60, P<0.001; q=20.10, P<0.001)和经验者[DN和SN亚组分别为(3.40±1.96)、(1.02±0.34)min]( q=5.86, P<0.001; q=9.37, P<0.001)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使用自由手[新手和经验者组分别为(14.72±6.00)、(7.39±3.33)min]。对于不同牙位,新手和经验者使用自由手在前牙的操作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后牙( q=8.14, P<0.001; q=5.20, P=0.007),而使用DN和SN时前后牙的操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技术对前后牙操作的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计算机辅助显微根尖手术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特别是新手操作的准确性,缩短操作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选择性与完全去龋技术治疗恒牙深龋近髓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完全去龋技术治疗恒牙深龋近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恒牙深龋患者52例(患牙52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选择性去龋组)和对照组(完全去龋组)各26例(患牙26颗),分别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以对应方法去龋。根据去龋完成后是否露髓,采用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或TheraCal LC间接盖髓,流体树脂封闭牙本质层,3M复合树脂分层充填窝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术中露髓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采用符合方案分析和意向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成功率。结果:选择性去龋组的术中露髓率(0%)明显低于完全去龋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选择性去龋组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为(2.9 ± 0.7)分,明显低于完全去龋组(3.3 ± 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20,P = 0.039);选择性去龋组的术后并发症(2例牙髓炎)与完全去龋组(1例根尖炎和2例牙髓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69);符合方案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性去龋组术后半年的成功率(91.30%)和完全去龋组的成功率(87.50%)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失访不计入 = 0.696,95% CI 失访不计入:0.128 ~ 3.790,P失访不计入 = 0.675)。意向治疗分析结果显示,选择性去龋组术后半年的成功率分别为80.77%和92.31%,完全去龋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0.77%和88.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失访全部失败 = 1.000,95% CI失访全部失败:0.328 ~ 3.047,P失访全部失败 = 1.000;RR失访全部成功 = 0.667,95% CI失访全部成功:0.121 ~ 3.666,P失访全部成功 = 0.641)。结论:与传统完全去腐技术相比较,选择性去龋技术牙髓暴露风险低、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建议在恒牙深龋近髓患者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颌侧切牙腭侧隐匿性牙骨质撕裂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在牙根表面的硬结缔组织,约为20~50 μm,根尖和磨牙根分叉区较厚,约为150~200 μm,是维持牙与牙周组织联系的重要结构,具有稳固牙根、承受和传递咬合力的生理功能[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显微根尖手术对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绍兴市口腔医院诊治的根尖周炎患者75例.其中38例患者行显微根尖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另37例患者行传统根尖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疼痛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7 d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BI)和牙周袋探诊深度(P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比27.0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7.89%比37.84%,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PLI、GBI和PD均低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7 d PLI、GBI和P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37%比78.38%,P<0.05).结论 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根尖周炎效果显著,且可显著改善牙周指标,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左下第一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根管治疗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由于根管系统解剖复杂、根管内感染微生物复杂多样、临床医生技能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常导致根管内感染控制不足或出现新的感染.当遇到治疗失败的病例时,需要仔细分析初次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综合考虑患牙情况、患者全身情况以及临床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耗材的支撑,选择合适的再治疗方案.本文报道的病例为左下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失败,存在冠部修复体、纤维桩及根管遗漏,经过完善的非手术根管再治疗和及时的冠修复,获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显微根管联合手术治疗右上颌侧切牙Ⅲ型牙内陷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牙内陷是一种牙发育畸形,因成釉器在钙化前内陷而引起.Ⅲ型牙内陷是从牙冠延伸到根尖的内陷,其解剖结构复杂,治疗难度大.本病例报道了一例右上颌侧切牙Ⅲ型牙内陷的内陷周围炎,初步治疗方案选择对内陷进行清创,但窦道无变化,且患者出现了温度刺激敏感的症状和体征,随后对主根管进行根管治疗,主根管治疗2周后窦道愈合.2年后窦道复发,对患牙进行了显微根尖手术及引导组织再生术,最终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