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拉鲁肽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8-12周龄、健康清洁级FVB/NJ雄性小鼠3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Acute lung injury group,ALI组)和利拉鲁肽干预组(ALI+LIRA组)三组,每组12只.采用气管内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混悬液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气管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利拉鲁肽干预组在造模0.5 h后给予利拉鲁肽(2 mg/kg)皮下注射干预,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肺脏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D,SP-D)表达;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BALF 和肺组织中 SP-D 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I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BALF中总蛋白浓度、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肺组织中SP-D阳性细胞数减少,分泌到BALF中SP-D和肺组织中的SP-D的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与ALI组相比,ALI+LIRA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BALF中总蛋白浓度、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肺组织中SP-D阳性细胞数增加,分泌到BALF中SP-D和肺组织中的SP-D的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程度,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与促进SP-D分泌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病理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数字病理(digital pathology,DP)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数字切片(digital slides,DS)与传统光镜观察的总体一致性已超过98%,其中影响诊断结果的主要分歧不足1%[1-2].因此,统计学上认为DS的诊断效能不亚于传统光镜,甚至在某些场景中表现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分级注意力的多示例口腔癌病理分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针对病理数据超大尺寸、标注成本高昂等问题带来的病理分类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多示例网络,引入分级注意力模块,设计一种兼顾示例级和图像块级损失的病理分类算法.回顾性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86例口腔癌(126例鳞癌、60例腺癌),其数字病理切片划分为验证集、测试集及训练集.首先对病理图像进行前后背景分割,去掉背景中的噪声部分,然后采用ResNet50对分割后的病理图像提取特征,并将特征输入第一级注意力网络,得到基于图像块的注意力得分和损失,再根据注意力得分对图像块进行排序重置标签输入第二级注意力网络,得到基于示例级别的损失,最后将两级注意力的损失作为模型的总损失,通过训练最终网络,得到口腔癌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两级注意力的多示例网络准确率为78.95%,AUC为0.8430,相较于基线模型均有更高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过表达热休克蛋白70蛋白对大鼠心肌钝性挫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过表达对对大鼠心肌钝性挫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Ad空病毒和pAd-HSP70腺病毒,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病毒注射2 d后,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制备心肌挫伤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肌钙蛋白(cTn)-Ⅰ、cTn-T、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yo)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SP7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Tn-Ⅰ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46±1.02、43.08±3.88和25.19±1.96;cTn-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7±0.98、27.26±1.99和19.44±1.35;H-FAB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59±1.32、52.15±3.46和35.72±2.80;Myo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0.80±2.49、73.65±5.73和50.33±4.8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上升( t=4.610、3.396、4.904、2.99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下降( t=3.143、3.505、3.341、2.48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31.38±4.26)个]比较,模型组大鼠[(87.90±7.71)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 t=6.53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55.19±5.03)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降低( t=3.39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08、0.40±0.03、1.53±1.51,Cyt C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3、1.77±1.46、0.96±0.07。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的表达下降,Cyt C的表达增加( t=3.704、8.22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表达增加,Cyt C的表达降低( t=7.294、5.46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SP70过表达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Cyt C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MC大鼠的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诱导免疫抑制与肺部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诱导免疫抑制与肺部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32只体重20~25 g的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组)、肺部感染模拟组(SP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脑缺血再灌注后肺部感染模拟组(SAP组),每组各8只。通过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及向气管内定量注入致病菌模拟肺部感染的发生。24 h后收集各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BAL)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10 (IL-10)表达量,计算BAL、血标本、肺匀浆中的菌落计数(CFU);72 h后观察肺和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统计肺组织病理评分、脾指数,计算MCAO组及SAP组脑梗死体积。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SAP组外周血TNF-α、IFN-γ低于CON组[(87.20±4.37) ng/L比(112.96±9.91) ng/L、(86.71±11.25) ng/L比(126.42±14.61) ng/L, t=5.320、4.81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10水平高于CON组[(192.36±20.23) ng/L比(148.85±22.35) ng/L, t=-3.22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L中SAP组除TNF-α高于SP组[(47.13±3.84) ng/L比(64.31±11.25) ng/L, t=-3.236, P<0.05]外,其余炎性因子水平与CON及S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外周血、BAL及肺匀浆中的荷菌量明显高于SP组[(6.77±16.79)×10 4 CFU/ml比0 CFU/ml、(14.07±7.59)×10 5 CFU/ml比(7.69±14.74)×10 4 CFU/ml、(5.03±2.85)×10 6 CFU/ml比(9.76±9.24)×10 4 CFU/ml]。光镜下显示SAP组肺部炎症严重程度高于CON组,但低于SP组,与肺组织病理评分相一致(9.00±2.27比0.53±0.30、15.20±2.52比0.53±0.30, t=-8.264、3.203, P<0.05)。SAP组与MCAO组存在脾细胞凋亡现象,但两组的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80±11.74)%比(32.43±11.43)%, t=-0.435, P>0.05]。 结论: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增加发生肺部感染的易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膨式聚氨酯泡沫在致命性出血模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在致死性肝创伤大出血动物模型中评价自膨式聚氨酯泡沫(self-expanding polyurethane polymer,SPUP)的止血效果。方法:建立猪致死性肝创伤大出血模型,进行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致伤后30 min将实验动物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纱布填塞组(gauze packing group,GP),泡沫材料填塞组(foam packing group,FP)和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每组各6只。监测48 h记录生存时间、生命体征、失血量、凝血功能及血液指标,并于死亡或处死后行肝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后三组动物均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其中FP组、GP组48 h生存率显著高于BC组(6/6 vs 4/6 vs 0/6)。FP组生存时间与G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 vs (44.58±5.53) h, P>0.05],与BC组相比显著延长[48 h vs (1.64±0.17) h, P<0.01]。FP组出血量明显少于GP组和BC组[(19.2±7.3) g/kg vs (41.3±8.6) g/kg、(51.5±7.3) g/kg,均 P<0.01]。与GP组和BC组相比,FP组的心输出量有明显改善[(5.0±0.53) L/min vs (4.13±0.41) L/min、(2.38±0.48) L/min,均 P<0.05]。FP组与GP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乳酸水平均好于BC组;FP组膀胱压明显高于GP组[(18.83±3.25) cmH 2O vs (3.83±1.47) cmH 2O, P<0.05, 1 cmH 2O=0.098 kPa],BC组未见膀胱压异常增高。FP组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继发性损伤。 结论:应用SPUP行腹腔填塞止血可以有效减少致死性肝创伤大出血模型的出血量,有效维持生命体征,提高短期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术前沟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其在医患沟通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共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肾上腺良性病变、体重指数(BMI)<30 kg/m 2、肿瘤最大直径<8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其中32例术前采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观察组),40例术前未行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对照组)。术前两组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薄层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组将CT影像检查图像重建3D可视化数字模型及全息影像,用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及术中导航。两组患者皆完成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填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 结果:本研究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破裂例数、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5±17.9) min和(63.9±19.2) min( F=5.552)、(45.8±7.2) ml和(49.4±6.6) ml( F=4.623)、0例和5例、(2.5±0.4) d和(2.8±0.6) d]( F=6.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0.7) d和(1.6±0.8) d]、留置尿管时间[(1.8±0.4) d和(1.9±0.5) d]、术后卧床时间[(1.6±0.4) d和(1.7±0.4) d]、病理类型、住院时间[(4.6±0.5) d和(4.7±0.6)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谈话时签同意书所用时间[(23.9±1.1) min和(25.2±2.6) min]、对肿瘤病情了解程度[(7.8±0.4)分和(7.6±0.3)分]、对手术方案和并发症了解程度[(7.9±0.5)分和(7.5±0.4)分]以及对医生术前谈话效果满意程度[(7.9±0.4)分和(7.6±0.2)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医患沟通,可以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理解度,增加医患沟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重复细针穿刺活检术对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临床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为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重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repeat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rFNAB)的时机及特征,并进一步优化穿刺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初次FNAB结果为Bethesda Ⅲ类,行rFNAB的71例(73枚结节)患者资料,女57例,男14例,年龄(45.7±10.4)岁。按照rFNAB结果将结节进行分组,BethesdaⅡ为良性组21枚、Bethesda Ⅴ/Ⅵ为恶性组39枚,以上两组统划为诊断明确组,其余分类为非明确诊断组13枚。记录rFNAB结果、穿刺间隔时间、术后病理、超声特征、FNAB特征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和数字表示,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 ± s)表示,应用 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 结果:本研究对73枚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进行了rFNAB,结果显示60枚(82.2%)结节得到明确诊断,13枚(17.8%)结节未非明确诊断。恶性组的钙化特征与良性组、非诊断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恶性组中,29例接受手术治疗,初次FNAB后间隔时间超过3个月再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2例(8.0%),复发风险为中危。重新审查rFNAB恶性组的31个初次穿刺样本,其中9个(29%)镜下细胞轻度异型,22个(71.0%)取材不良,多以纤维及钙化成分为主。 结论:初次FNAB为Bethesda Ⅲ类的结节在超过3个月随访后,新增或持续存在可疑超声征象尤其是存在微钙化征象时应行rFNAB,但穿刺时应针对结节边缘非钙化区进行多点穿刺,以提高rFNAB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人工智能的儿科病理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如图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取得了卓越的成果。随着医学图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辅助的医学图像分析成为研究者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其中病理学图像作为医学图像的一个分支在这类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最近工作中很多成人肿瘤的病理图像分析任务都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与成人研究相比,儿科相关的研究因其人口基数小、发病率低、难于获取数据、疾病谱与成人不同等问题,未能得到足够关注和实质性进展。本文将总结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成人病理图像的研究成果、儿科病理与成人相比较的不同之处和面对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在儿童病理图像分析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黄素恢复自噬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黄素在D-氨基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 n=8),对照组、大黄素组、D-GalN/LPS组、大黄素+ D-GalN/LPS组和自噬抑制剂3-MA+大黄素+ D-GalN/LPS组。经小鼠腹腔注射D-GalN (700 mg/kg)/LPS (10 μg/kg)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3-MA(15 mg/kg)和(或)大黄素(20 mg/kg)腹腔注射于模型建立前30 min,6 h后在麻醉下处死小鼠并采集血、肝组织标本。采用比色定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自噬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量,并分析实验动物生存率。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 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GalN/LPS组AST、ALT、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2 476.80±263.14)U/L、(271.71±47.15)U/L、(537.92±89.35)pg/mL、(169.74±25.52)pg/mL、(1.37±0.22)U/mg]显著升高( P<0.05)。与D-GalN/LPS组相比,大黄素+D-GalN/LPS组AST、ALT、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1 248.01±380.70)U/L、(142.59±34.63)U/L、(288.91±67.21)pg/mL、(61.83±13.64)pg/mL、(0.80±0.21)U/mg]显著降低( P<0.05)。与D-GalN/LPS组相比,大黄素+D-GalN/LPS组可明显减轻肝组织肝细胞的病理损伤,提高小鼠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D-GalN/LPS组肝组织LC3-Ⅱ、Beclin1表达下降;而与D-GalN/LPS组相比,大黄素+ D-GalN/LPS组肝组织LC3-Ⅱ、Beclin1表达升高。联合自噬抑制剂3-MA后大黄素的肝保护效应被逆转,AST、ALT、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2 398.78±233.57)U/L、(242.79±43.46)U/L、(505.07±67.89)pg/mL、(151.46±14.11)pg/mL、(1.27±0.15)U/mg]升高( 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加重。 结论:大黄素减轻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这可能与激活LC3-Ⅱ、Beclin1蛋白恢复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