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湿、毒、瘀"论治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通常局限于手足,伴或不伴有经典的斑块状皮损.其中连续性肢端皮炎和掌跖脓疱病是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的 2 个特殊类型.由于发于肢端并累及于甲,局部红肿、脓疱、脱屑伴痒痛,较寻常型银屑病更易并发银屑病关节炎,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更为棘手.现总结 2 例本院从中医"湿、毒、瘀"论治的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以除湿解毒化瘀通络中药内服外用,患者皮损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消退.为中医治疗特殊类型难治性银屑病提供治疗思路,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5例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代谢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中重度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代谢特征,为中西医论治该型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 年 9 月—2023 年 4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 95 例及预防保健科门诊健康人 48 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较健康人显著升高;ApoA1 较健康人显著降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较健康人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BMI及相关检测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代谢异常特征显著.结论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代谢异常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达木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阿达木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的20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首次治疗予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80 mg,之后第1、3、5、7、9、11周注射40 mg,于第4、8、12周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采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损的演变情况。治疗过程中监测不良反应。结果:4周时,12例PASI改善率达50%(PASI50);8周时,14例达PASI75;12周时,20例达PASI75,其中5例达PASI90,2例达PASI100。治疗前,RCM下皮损区域基底层黑素较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减少,治疗4周时较治疗前逐渐恢复;12周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20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肿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隔周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治疗重度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相关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银屑病患者阿达木单抗治疗后发生面神经麻痹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2岁。因全身反复鳞屑性红斑块12年,口角歪斜1 d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患者12年前头皮出现红色丘疹、斑块,伴脱屑,5年前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在我院确诊为银屑病,先后接受外用药及甲氨蝶呤片、阿维A胶囊等系统治疗,病情控制欠佳,反复发作。数月来患者病情加重,无发热、关节疼痛、咽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不适,半月前评估为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予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禁忌证后接受第1次阿达木单抗治疗(80 mg皮下注射),患者无不适;1周前接受第2次阿达木单抗治疗(40 mg),皮损稍好转。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右歪,伴饮水漏水、左眼闭合困难,再次就诊我科及神经内科。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14年,定期复诊,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病情稳定,否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源性疾病等病史,否认外伤史及性生活不洁史,近3个月无上呼吸道感染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银屑病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和系统性疾病 [1, 2]。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可出现脓疱或其他系统性症状,包括关节损害、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 [3,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后两种延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使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4周后有效但未达基愈患者的后续用药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232例完成0.05%/0.05%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4周治疗,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改善在50%~90%但未达基愈的斑块状银屑病受试者,在第5周时1∶1随机化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1次外用0.05%/0.05%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对照组每日1次序贯使用0.05%他扎罗汀凝胶、0.05%/0.05%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工作日使用他扎罗汀凝胶、周末使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进行第5~8周的治疗,第6周和第8周时评价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或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232例进入第5~8周治疗的患者中,200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全分析集(FAS)分别为110例、112例,安全性分析集(SAS)均为113例。连续治疗6周和8周后,试验组PASI评分的下降率分别为73.05% ± 16.69%和78.46% ± 15.40%,对照组分别下降66.73% ± 21.77%和67.02% ± 34.19%,两组比较,均 P < 0.05。治疗6周后,试验组达到PASI90的受试者比例(14例,12.7%)高于对照组(5例,4.5%, χ2=4.842, P=0.028);治疗8周后,试验组达到PASI75、PASI90的受试者比例(61.8%、23.6%)均高于对照组(48.2%、12.5%,均 P < 0.05)。连续用药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822, P=0.093)。 结论:使用0.05%/0.05%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银屑病4周后有效但未达基愈的患者,继续进行为期4周的0.05%/0.05%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是一种比序贯使用0.05%他扎罗汀凝胶、0.05%/0.05%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更优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奇珠单抗治疗银屑病短期疗效的单中心病例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依奇珠单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影响依奇珠单抗短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9月湘雅医院皮肤科收治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银屑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基线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连续变量以 M( Q1, Q3)描述,分类变量以百分比描述。依奇珠单抗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配对McNemar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的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18例银屑病患者,男94例、女24例,年龄 M( Q1, Q3)为43.4(32.5,53.0)岁,以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99/118,83.9%)和重度银屑病(72/105,68.6%)为主,皮损主要位于头皮(59/116,50.9%)。49例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2周后,27例(55.1%)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改善50%(PASI50);治疗4周后,分别有44例(89.8%)、30例(61.2%)、13例(26.5%)、10例(20.4%)达PASI50/75/90/100,且PASI评分[2.1(1.1,7.1)]、体表皮损面积[3.9%(0.5%,14.5%)]、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1.0(0.0,2.0)]和医生整体评估(PGA)评分[1.0(1.0,3.0)]均显著低于基线各项评分[12.4(8.8,23.2)、22.0%(11.3%,43.4%)、6.0(3.0,11.0)、4.0(3.0,5.0),均 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显著影响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后PASI75应答率( OR = 0.814,95% CI:0.659 ~ 0.958, P = 0.029)及PGA0/1的患者比例( OR = 0.743,95% CI: 0.562 ~ 0.917, P = 0.017),且基线BSA评分与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后PGA0/1的患者比例显著相关( OR = 0.924,95% CI:0.870 ~ 0.968, P = 0.003)。 结论: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可显著改善银屑病严重程度,且在基线疾病严重程度较轻和体质指数较低的患者中依奇珠单抗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细胞介素17A介导银屑病及心血管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是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发病的主要通路,IL-17A是相关免疫通路中的关键节点,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和银屑病的重叠炎症通路,促进炎症、凝血和血栓形成,在银屑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IL-17A的炎症作用能减少重度银屑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本文综述近年来IL-17A介导银屑病的全身性炎症及其心血管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预防及减少银屑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继发湿疹样皮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67岁,因周身斑块脓疱伴发热8 d于2019年7月15日就诊。患者8 d前因腹泻、呕吐伴发热于外院消化科住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期间仍有发热且四肢出现红斑,其上见脓疱,伴疼痛,红斑面积逐渐扩大累及躯干、面部。患者有10余年银屑病史,否认脓疱型银屑病史,3年前因斑块状银屑病于外院治疗,此后不规律间断服用阿维A。有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美托洛尔。否认湿疹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物制剂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生物制剂与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年龄、以1∶1比例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或司库奇尤单抗)或甲氨蝶呤治疗的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儿各10例。治疗第4、8、12周时分别评估PASI、医师对病情整体评分(PGA)及体表受累面积(BSA)评分,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主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广义估计方程。 结果:治疗第4、8周时,生物制剂组PASI75应答率(7/10、10/10)及PASI90应答率(5/10、9/10)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PASI75:1/10、5/10,PASI90:0/10、1/10;均 P<0.05),而第12周时生物制剂组与甲氨蝶呤组PASI75(10/10比8/10)及PASI90应答率(9/10比4/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基线时两组PASI、BSA、PG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治疗第4、8、12周时生物制剂组PASI、BSA评分及第8周时PGA评分均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PASI: Z值分别为2.50、3.56、2.63;BSA: Z值分别为2.87、3.57、2.40;PGA: Z = 2.81,均 P<0.05)。分析各组评分随时间的变化,生物制剂组治疗4、8、12周,PASI、PGA、BSA评分均显著低于各基线评分(均 P<0.01);除BSA评分外,第8、12周PASI及PGA评分显著低于第4周相应评分(均 P<0.05);然而,第12周PASI、PGA、BSA评分与第8周相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甲氨蝶呤组第4、8、12周PASI、PGA、BSA评分均显著低于前一相邻时间点相应评分(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650),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生物制剂组不良反应以感染为主,甲氨蝶呤组以感染及转氨酶升高为主。 结论:生物制剂和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生物制剂比甲氨蝶呤能更快达到PASI75、PASI9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