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奇珠单抗治疗银屑病短期疗效的单中心病例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依奇珠单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影响依奇珠单抗短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9月湘雅医院皮肤科收治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银屑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基线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连续变量以 M( Q1, Q3)描述,分类变量以百分比描述。依奇珠单抗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配对McNemar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的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118例银屑病患者,男94例、女24例,年龄 M( Q1, Q3)为43.4(32.5,53.0)岁,以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99/118,83.9%)和重度银屑病(72/105,68.6%)为主,皮损主要位于头皮(59/116,50.9%)。49例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2周后,27例(55.1%)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改善50%(PASI50);治疗4周后,分别有44例(89.8%)、30例(61.2%)、13例(26.5%)、10例(20.4%)达PASI50/75/90/100,且PASI评分[2.1(1.1,7.1)]、体表皮损面积[3.9%(0.5%,14.5%)]、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1.0(0.0,2.0)]和医生整体评估(PGA)评分[1.0(1.0,3.0)]均显著低于基线各项评分[12.4(8.8,23.2)、22.0%(11.3%,43.4%)、6.0(3.0,11.0)、4.0(3.0,5.0),均 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显著影响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后PASI75应答率( OR = 0.814,95% CI:0.659 ~ 0.958, P = 0.029)及PGA0/1的患者比例( OR = 0.743,95% CI: 0.562 ~ 0.917, P = 0.017),且基线BSA评分与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后PGA0/1的患者比例显著相关( OR = 0.924,95% CI:0.870 ~ 0.968, P = 0.003)。 结论: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可显著改善银屑病严重程度,且在基线疾病严重程度较轻和体质指数较低的患者中依奇珠单抗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细胞介素17相关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过程中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IL)-17与皮肤黏膜真菌感染易感性的基本机制,以及与IL-17相关的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布罗达单抗、拜莫克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在治疗银屑病中发生的浅部真菌感染。与IL-17相关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的浅部真菌感染以轻度或中度为主,多呈局限性,且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此外,本文介绍了对相关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评估、监控与治疗措施,为IL-17类生物制剂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对生物制剂治疗抵抗的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对生物制剂治疗抵抗的银屑病患者皮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中国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数据库中足量、规范化使用生物制剂 ≥ 24周、目前仍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入库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1 ~ 5分的73例成人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生物制剂治疗抵抗的银屑病患者皮损分布。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生物制剂使用者皮损残留部位分布的差异,McNemar检验比较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后各部位皮损残留情况,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皮损残留部位PASI评分与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的关系。 结果:73例银屑病患者经 ≥ 24周足量、规范化生物制剂治疗后,顽固性皮损最常累及下肢(46例,63.01%),其次为头皮(36例,49.32%)、上肢(27例,36.99%);治疗前后,面颈部、躯干、上肢、下肢、手足等部位残留皮损患者比例显著降低(配对 χ2值分别为5.14、7.69、9.90、4.17和6.13, P值分别为0.016、0.003、0.001、0.031和0.008),而头皮、生殖器部位残留皮损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13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与59例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的皮损残留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13例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前后,所有皮损残留部位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59例使用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治疗后,躯干、上肢和手足等部位残留皮损患者比例显著降低(配对 χ2值分别为4.90、9.09和7.11, P值分别为0.021、0.001和0.004),而头皮、面颈部、下肢及生殖器等皮损残留部位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73例患者上肢、下肢及总PASI评分与DLQI评分相关( H值分别为7.52、12.61、6.75,均 P < 0.05),DLQI评分超过10分者上肢、下肢及总PASI评分均显著高于DLQI低于5分者(均 P < 0.05)。 结论:对生物制剂治疗抵抗的银屑病皮损主要位于头皮,顽固性皮损最常累及下肢、头皮及上肢;使用两类生物制剂患者的皮损残留分布无显著差别,但相比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可能对更多的部位达到清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相关矛盾反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生物制剂相关矛盾反应为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出现与治疗目的相反的或使治疗疾病病情加重的矛盾现象。首次报道引发矛盾反应的生物制剂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首先出现在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随后是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其他类型生物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也可引起矛盾反应。本文综述了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相关矛盾反应的发生机制,常见矛盾反应(矛盾性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化脓性汗腺炎等)的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以及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矛盾反应的处理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感染疫情期间病情变化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纸质或电子调查问卷在2023年2月10 - 20日,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且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获取其在新冠疫情期间银屑病病情变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银屑病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接受不同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在延误治疗后病情加重情况。 结果:共收集177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男115例,女62例,年龄6 ~ 83(38.69 ± 14.18)岁,病程1 ~ 50(13.48 ± 9.70)年。74例(41.81%)银屑病病情加重,154例(87.01%)发生新冠感染,90例(50.85%)因新冠疫情延误银屑病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病情加重与延误治疗、新冠疫情前未规律治疗及皮损未完全清除等因素显著相关( P < 0.001或0.05),与新冠感染和性别(均 P > 0.05)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银屑病加重与新冠造成的延误治疗( OR = 3.34,95% CI:1.35 ~ 8.22, P = 0.009)和皮损未完全清除( OR = 3.10,95% CI:1.28 ~ 7.50, P = 0.012)相关,与疫情前是否接受规律治疗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P = 0.130)。应用阿达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乌司奴单抗、依奇珠单抗的患者中,延误治疗者病情加重发生率均高于未延误治疗者(均 P < 0.05)。 结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在新冠引起延误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疾病加重,特别是对皮损未完全清除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特应性皮炎样皮疹4例分析与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使用白细胞介素17(IL-17)拮抗剂治疗银屑病后出现特应性皮炎(AD)样皮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方法:报告4例银屑病患者在使用IL-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的AD样表现,分析归纳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结果:本文4例患者,男2例,女2例,银屑病史10 ~ 35年,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后5个月至2年不等,躯干、四肢和/或面部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伴少量渗出。4例患者既往均有特应性病史,均伴有血清总IgE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3例在系统使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AD样皮炎控制。同时继续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1例因AD样皮炎反复而停用司库奇尤单抗。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包括48例患者;结合本文的4例患者,共报告52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0.1 ± 13.6)岁;由司库奇尤单抗诱发37例,依奇珠单抗诱发14例,柏达鲁单抗诱发1例;从开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至出现AD样皮炎的时间为1周至2年不等;皮疹表现为瘙痒性红斑、丘疹,伴鳞屑或渗出;皮疹主要位于四肢41例(78.8%),其次是躯干32例(61.5%)和面部20例(38.5%);57.7%的患者有个人或家族特应性病史;5例报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7例报告血清总IgE水平升高。32例(61.5%)患者停用IL-17拮抗剂治疗,并给予一种或多种联合治疗,包括系统使用环孢素、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其他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他克莫司软膏,光疗;20例(38.5%)患者继续使用原IL-17拮抗剂,给予外用药物,联合或不联合口服抗组胺药或环孢素治疗;经过以上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银屑病皮疹及AD样皮疹得到控制。结论:银屑病患者接受IL-17拮抗剂治疗后出现AD样皮炎的发生率不高,患者常伴有特应性病史、特应性家族史及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结合病情,在对症处理新发皮疹的同时可以考虑继续原方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达木单抗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例1 女,18岁。因周身鳞屑性红斑伴发热及关节疼痛8年,于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发红斑伴脱屑,5年前逐渐弥漫至全身,2年前先后出现双膝关节、足跖、足跟、足趾关节及腰部疼痛。1年前就诊于我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银屑病性关节炎,给予甲氨蝶呤7.5 mg每周1次,治疗1月余,疗效欠佳,后自行停药。体检:体温37.9 ℃,心率125次,呼吸23次,血压115/80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等;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皮肤科情况:头面、躯干、四肢弥漫肿胀性红斑伴脱屑,累及98%体表面积;双手足指(趾)均可见水肿性红斑伴脱屑,有关节压痛,不伴关节肿胀、变形;双手足指(趾)甲均可见甲板增厚,部分远端分离。骶髂关节、双膝关节、足跟和足底疼痛。母亲有银屑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98 × 10 9/L,血小板602 × 10 9/L,中性粒细胞6.84 × 10 9/L,单核细胞0.85 × 10 9/L;尿常规示尿潜血++,尿白蛋白±,尿白细胞酯酶+++;红细胞沉降率59 mm/1 h,C反应蛋白17.2 mg/L,血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测定阴性。骶髂关节CT平扫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密度增高、毛糙,关节面下可见多发锯齿样骨质破坏,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血电解质、血脂、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HIV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类风湿因子、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定量检测以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均无异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乙型肝炎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100 IU/ml)。胸CT检查:两肺间质纹理增多。诊断: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EP)合并关节病型银屑病。治疗:于2020年6月26日给予依奇珠单抗皮下注射,第0周160 mg,之后第2、4、6周各80 mg。2周时红斑脱屑明显好转,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改善达50%,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2周后皮疹复发,于第6周时恢复至治疗前的周身弥漫性红斑伴发热,关节疼痛较治疗前好转。于2020年8月5日更换为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第0周80 mg,第1周40 mg,之后每2周40 mg,随访至第16个月。阿达木单抗治疗第3周时,患者周身弥漫性红斑伴脱屑较前明显改善,皮肤肿胀消退,PASI评分改善达30%。第5周时,皮损较前进一步好转,仅遗留散在细碎鳞屑,出现正常色泽皮肤,达到PASI60。第12周时,原有弥漫性红斑脱屑基本消退,仅四肢及头皮可见少量点状红斑及鳞屑,达到PASI95,关节疼痛症状也基本消失。见图1。随访至2021年11月,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治疗》读后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第二届博鳌医学论坛皮肤病生物疗法研讨会上,大会组委会赠送笔者由张学军、郑捷主审、张耀华主编的《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治疗》一书,偷闲细读,收获良多!近几年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领域进展迅速,本书的问世为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颇具特色,全书共10章、20余万字:第1、2章分别介绍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分类、治疗、共病,以及银屑病生物制剂的定义和分类、适应证与禁忌证、用药前筛查和用药监测、疗效评估、不良反应、停药时机和再次用药、疫苗接种、特殊人群用药,既有传统观点也有最新理念;第3~8章重点介绍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内容包括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注意事项和建议等,涵盖了目前国内市场上常用的生物制剂,详细列举了每种生物制剂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情况,给人以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之感!第9章简要介绍定稿前5种国内尚未上市的生物制剂,为今后临床应用提前做好了普及;第10章生物制剂联合治疗,介绍了生物制剂联合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书后附录了银屑病评估中临床常用的量表及剂量单位和给药方法中英文对照及主要缩略词表,方便读者临床使用和参考。最后列举了主要参考文献,方便读者查阅原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种白细胞介素类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对乌司奴单抗、依奇珠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 4 种白细胞介素类生物制剂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河北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用药(化学药品)目录遴选评价表》,从有效性、药学特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其他属性 5 个方面对上述 4 种白细胞介素类生物制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乌司奴单抗、依奇珠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和古塞奇尤单抗的评分分别为 79.3、77.8、68.3 和 76.3 分.古塞奇尤单抗可实现皮损全清,且药物留存率高;乌司奴单抗为"双靶向"白细胞介素-12 和白细胞介素-23 抑制剂,除用于银屑病外,还可用于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依奇珠单抗为非全人源生物制剂,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 4 种生物制剂中最高,但价格相对低廉;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是获批用于儿童及青少年银屑病的白细胞介素类生物制剂.结论:对于追求完全清除且希望长期保持较佳疗效的患者,可考虑古塞奇尤单抗;对于有炎症性肠病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乌司奴单抗;对于儿童银屑病,可考虑使用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对于希望能快速起效且支付能力有限的患者,可以选择依奇珠单抗,但易发生过敏和有发生结缔组织病高风险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依奇珠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可能会导致或加重炎症性肠病,临床使用中应格外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甲银屑病的系统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甲银屑病(nail psoriasis,NP)属于银屑病特殊部位受累,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类型的银屑病,大部分银屑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甲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其生长缓慢,局部药物不能有效地穿透甲板,且NP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疗程长、病情易反复,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生活质量.虽然银屑病的治疗已经被研究了数十年,但NP属于难治部位,治疗具有挑战性.NP的系统治疗如口服维A酸类药物、甲氨蝶呤、环孢素、阿普米司特、托法替布等,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依奇珠单抗等,部分药物可有效改善NP,治疗相对安全和有效,显示出其治疗NP良好前景.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NP的系统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