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核素显像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全身骨显像是筛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全身骨显像所用放射性示踪药物为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显像原理是99mTc-MDP通过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的方式与骨组织内羟基磷灰石晶体结合,行SPECT检查时,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全身骨显像的主要优势是一次显像扫描全身骨骼,价格便宜,灵敏度高,不足之处是骨的良性病变如退行性变、骨折等也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可能被误判为骨转移,特异度相对较低。目前已有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将SPECT骨代谢成像结合CT解剖结构特征,放射性浓聚区的定位更准确,并可以提高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除了SPECT,SPECT/CT,还有核素PET/CT、PET/MR显像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目前常用的放射性示踪药物有18F-NaF、18F-FDG、18F/68Ga-PSMA。18F-NaF能够与骨组织中的羟磷灰石共价结合,对成骨性转移的灵敏度高,而同机融合的CT图像也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优于全身骨显像。但因为18F-NaF PET/CT只能检查骨转移病灶,无法评估前列腺癌原发灶及其他部位转移,且PET/CT价格昂贵,目前18F-NaF PET/CT临床应用极少。18F-FDG是目前PET/CT检查的常用显像剂,在肿瘤中应用广泛,大部分肿瘤细胞糖酵解水平增加表现为FDG摄取明显增加,但部分前列腺癌表现为FDG摄取正常或轻度增高,对前列腺癌溶骨性转移的灵敏度高。18F-NaF PET/CT在骨转移诊断方面要优于18F-FDG PET/CT,但18F-FDG PET/CT除了能够评价骨病灶外,还可以评估全身脏器及淋巴结受累情况。PSMA PET实现前列腺癌精准影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跨细胞膜表面的Ⅱ型糖蛋白,其在大部分前列腺癌细胞膜上显著高表达,并随着前列腺癌的进展、转移和复发而明显增加,是前列腺癌靶向受体显像及放射配体治疗的重要靶点。PSMA PET检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率与PSA水平相关,即使是PSA<10 ng/ml的患者仍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PSMA PET可取代全身骨显像,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检查方式。PSMA PET原发灶阴性患者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枢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峡部或棘突螺钉的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枢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峡部或棘突螺钉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基于宁波市第六医院2022年1月就诊的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据,其枢椎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构建枢椎单侧椎弓根细小畸形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寰椎及齿状突骨折,继而进行枕颈和寰枢固定。枢椎解剖正常侧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变异侧分别采用椎板、峡部或棘突螺钉固定,其中棘突螺钉分别采用水平、垂直和斜向三种固定技术,并植入枕骨或寰枢螺钉完成枕颈和寰枢固定模型的建立。最后分别计算各组模型活动度(ROM)和应力分布情况。内固定模型ROM与完整模型ROM比较使用单样本 t检验。 结果:在枕颈固定中,各螺钉固定组在C0~C1、C1~C2节段ROM均低于完整组( P<0.05);在寰枢固定中,各螺钉固定组在C1~C2节段ROM均低于完整组( P<0.05)。与完整模型ROM比较,椎板螺钉组、峡部螺钉组、水平棘突螺钉组、垂直棘突螺钉组和斜向棘突螺钉组在C1~C2旋转方向ROM降幅均最大,在枕颈固定中分别下降98.47%、98.19%、97.30%、98.71%、98.95%,在寰枢固定模型中分别下降99.13%、98.81%、99.24%、99.06%、99.06%。 结论:枢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峡部或棘突螺钉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based angiography, OCTA)是一种定量评估视网膜微血管灌注的新型非侵入性技术。由于视网膜和脑小血管具有相似的胚胎起源、解剖特征和生理特性,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可能为研究脑小血管病的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对OCTA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旨在评估OCTA能否成为早期预测脑血管病发生以及监测疾病变化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micro-PET/CT在活体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对活体大鼠脑出血(ICH)模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28只在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注射0.125 U/μL胶原酶Ⅳ构建大鼠ICH模型(ICH模型组),其余4只以0.9%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Ⅳ构建假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ICH模型组大鼠按脑出血后的时间分为7个组:6、24、48 h和3、5、7、14 d,每组4只。假手术组和7个ICH模型组均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 18F-FDG micro-PET/CT显像, 18F-FDG micro-PET/CT勾画感兴趣区(ROI)法和多田公式分别计算ICH模型组各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大鼠显像后取脑,观察脑内血肿情况。同一时间点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并将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为0分; 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大鼠大脑 18F-FDG分布均匀。ICH模型组大鼠在出血后6、24、48 h和3、5、7、14 d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分别为(2.21±0.30)、(3.51±0.66)、(2.83±0.20)、(2.12±0.50)、(1.44±0.37)、(1.02±0.25)、(0.51±0.12)分; 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见 18F-FDG摄取减低或缺损; 18F-FDG micro-PET/CT勾画ROI法测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4.05±3.00)、(27.19±1.25)、(25.58±1.57)、(21.94±0.98)、(19.88±1.53)、(18.35±2.11)、(16.29±1.53) mm 3;多田公式计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3.17± 1.93)、(26.09±1.35)、(24.64±1.95)、(21.31±1.32)、(19.07±1.64)、(17.29±1.38)、(15.63±1.98) mm 3。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ICH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8~3.06,均 P>0.05)。2种方法所得的脑血肿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r=0.99, P<0.001)。ICH模型组大鼠解剖后,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可见不规则血肿形成,与 18F-FDG micro-PET/CT显示的放射性稀疏及缺损区相对应。 结论:18F-FDG micro-PET/CT能准确显示ICH后血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其可以作为活体验证大鼠ICH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的新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下颌骨牵引术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50例资料,获取术前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D3)、下颌骨长度(D4)、悬雍垂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5)、舌根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6)、会厌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7)、会厌长度(D8);下颌升支长度(D9)、下颌骨体的长度(D10)、总下颌长度(D11);上切牙下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以会厌根部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1)、会厌根部、上切牙下牙槽嵴、声门中点三者以上切牙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2)、下切牙上牙槽嵴、下颌骨下缘最远端、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最远端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3)、上切牙下牙槽嵴、硬腭后缘与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4)、两侧下颌角的度数(角5)、下颌角两侧的下颌角点与颏部的颏顶点以颏顶点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6);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口腔容积、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上中切牙牙槽嵴至会厌根部距离、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及上中切牙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分别以会厌根部和上中切牙牙槽嵴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等指标。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2组,喉镜暴露正常组20例,喉镜暴露困难组30例,建立喉镜暴露困难的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比较2组CT测量指标值,发现D4、D8、D10、D11、角3、角6以及口腔容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对鉴别诊断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意义较大,并以此建立决策树模型。 结论:采用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有潜力预测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支架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20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诊断提示EVAR术后支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49~86岁。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DU检查。对CTA及CDU显示的患者瘤体内漏、气泡影、脓肿、血肿、肠瘘及支架闭塞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CTA检查显示内漏为9例,CDU检查显示内漏8例,漏诊率为1/9,误诊率为0,约登指数为0.89。其中CDU诊断Ⅱ型内漏3例,与CTA比较漏诊1例。CDU诊断Ⅰa型内漏3例,Ⅰb型内漏2例,与CTA检查结果一致。CDU及CTA均未检出Ⅲ型及Ⅳ型内漏。CDU显示气泡影8例,与CTA比较漏诊率为2/10,误诊率为0,约登指数为0.80。CDU检查脓肿、血肿、瘤体增大、支架闭塞以及瘤腔内液性暗区的比例分别为8/20、2/20、4/20、1/20及2/20,与CTA检查结果一致。CTA检查3例主动脉肠瘘(AEF)患者,CDU均未检出。CDU随访显示5例解剖外旁路通畅,解剖外旁路闭塞患者1例,感染范围及瘤腔气体影减少患者2例,瘤体内漏情况无明显变化者1例,以上随访结果与CTA检查一致。结论:CDU可对EVAR术后支架感染患者瘤体内及瘤体周围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准确率较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SPECT/CT断层骨显像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在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17, 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02、-10.08、-10.16, 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3、-0.57、-0.13, P值均>0.05)。 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参考脑区对阿尔茨海默病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SUV比值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参考脑区对阿尔茨海默病(AD)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SUV比值(SUVR)的影响。 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间正常对照(NC)28名[男13名,女15名,年龄(57.3±9.5)岁]、β淀粉样蛋白(Aβ)阳性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19例[男4例,女15例,年龄(73.3±7.3)岁]和AD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1.9±9.1)岁]的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定义6种参考脑区:全小脑(WC)、小脑灰质(GM)、小脑白质(WM)、参考信号强度的参数化估计(PERSI)、部分容积校正(PVC)后的WC(WC_pvc)、PVC后的小脑GM(GM_pvc),分别计算14个ROI[由自动解剖标记(AAL)模板定义的全脑,由AAL模板定义的梭状回、颞下回、舌回、颞中回、枕叶、海马旁回、顶叶、后扣带回、楔前叶以及上述脑区构成的Meta ROI,由Desikan Killiany模板定义的braak_Ⅰ~Ⅱ、braak_Ⅲ~Ⅳ、braak_Ⅴ~Ⅵ]的SUVR,用AUC衡量SUVR对疾病组与NC的分类能力,并评估SUVR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大部分脑区的SUVR在AD疾病谱中表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在NC与MCI的分类中,基于WC_pvc的SUVR整体表现相对最优(AUCs:0.975~1.000);在NC与AD的分类中,10个脑区SUVR在WC_pvc方法下效能最优(AUCs:0.976~1.000)。基于小脑WM的梭状回SUVR表现出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最高的相关性( rs=-0.72, P<0.001);基于WC_pvc的楔前叶SUVR表现出与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最高的相关性( rs=0.78, P<0.001)。 结论:基于WC_pvc的SUVR在AD疾病鉴别、相关性分析等任务中获得了较好的效能,推荐将其用于AD 18F-Florzolotau PET图像半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A型主动脉夹层及B型主动脉夹层各1例,采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格式的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数据,经过边界分割和三维重建,并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精简模型结构,分别打印硬质模型及软质硅胶模型用于手术前规划。结果:病例1和病例2打印模型与CTA测量内径的平均差分别为0.46 mm和0.14 mm,标准差1.07 mm和1.05 mm,偏差范围-1.8~2.1 mm。病例1数据处理及模型打印总耗时18 h。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的复制胸主动脉夹层和胸腹主动脉夹层复杂的解剖结构,根据不同场景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模型可以基本满足术前规划的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涡静脉扩张模式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不同涡静脉扩张模式患眼脉络膜厚度(ChT)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23年4~10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患者80例89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4例71只眼,女性17例18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名28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名26只眼,女性1名2只眼。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BM400K BMizar行黄斑区超广角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扫描速率1 536 A扫描×1 280 B扫描,扫描范围24 mm×20 mm。设备自带软件记录颞上、鼻上、颞侧、中心凹区、鼻侧、颞下、下方、鼻下等9个分区的ChT。横断面(en-face)OCTA模式观察脉络膜中大血管层上下涡静脉解剖和功能吻合情况。依据en-face图像脉络膜中大血管层显示的涡静脉扩张差异,将CSC组患眼再分为上优势型组、对称型组、下优势型组,分别为36、35、18只眼。两组间比较采用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黄斑中心凹区及不同区域ChT均增厚,其中中心凹差异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5、5.018、2.902、4.667、7.276、3.307、3.868、4.795、2.583, P<0.05)。与对照组ChT比较,上优势型组颞下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10, P>0.05);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07、5.163、2.526、4.310、6.285、2.656、3.812、2.173, P<0.05)。对称型组中心凹区及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488、5.554、3.457、5.314、7.256、3.507、5.584、6.019、2.994, P<0.05)。下优势型组颞上、鼻上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50、1.465, P>0.05);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78、4.168、5.244、2.783、5.040、3.432、2.095, P<0.05)。 结论:En-face超广角OCTA上涡静脉扩张分布与ChT呈对应关系,CSC患眼脉络膜引流的首选途径可能是上优势型涡静脉引流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