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下颌骨牵引术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50例资料,获取术前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D3)、下颌骨长度(D4)、悬雍垂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5)、舌根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6)、会厌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7)、会厌长度(D8);下颌升支长度(D9)、下颌骨体的长度(D10)、总下颌长度(D11);上切牙下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以会厌根部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1)、会厌根部、上切牙下牙槽嵴、声门中点三者以上切牙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2)、下切牙上牙槽嵴、下颌骨下缘最远端、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最远端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3)、上切牙下牙槽嵴、硬腭后缘与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4)、两侧下颌角的度数(角5)、下颌角两侧的下颌角点与颏部的颏顶点以颏顶点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6);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口腔容积、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上中切牙牙槽嵴至会厌根部距离、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及上中切牙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分别以会厌根部和上中切牙牙槽嵴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等指标。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2组,喉镜暴露正常组20例,喉镜暴露困难组30例,建立喉镜暴露困难的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比较2组CT测量指标值,发现D4、D8、D10、D11、角3、角6以及口腔容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对鉴别诊断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意义较大,并以此建立决策树模型。 结论:采用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有潜力预测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外产时处理手术胎儿的呼吸管理经验——附20例病例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20例产前诊断存在畸形的胎儿行子宫外产时处理(ex 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手术的呼吸管理经验。方法:2016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20例行EXIT手术的胎儿,其中颌面部淋巴管瘤5例,颈部畸胎瘤4例,肺囊腺瘤3例,胸腔积液5例,隔离肺3例。对其采用母体胎盘途径麻醉,胎头娩出后,维持胎盘循环下,全部病例均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对胎儿进行人工气道建立,记录插管前后胎儿的血氧饱和度、胎心率,待插管成功后断脐,并抽取胎儿动脉血气。随即于产房内进行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给予3~5 cmH 2O(1 cmH 2O=0.098 kPa) PEEP支持,术中抽取血气分析,新生儿手术结束后转至NICU。 结果:(1)20例胎盘维持下胎儿处于麻醉状态,母体1.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瑞芬太尼泵入,胎儿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51.5±4.7)%,胎心率(155.3±11.34)次/min;(2)20例胎儿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24.20±3.43)s,声门暴露时间(3.20 ±1.12)s,1次插管成功率90%(18/20),其中2例声门暴露困难,行2次气管插管后成功;(3)使用3~5 cmH 2O PEEP支持下高频正压通气模式,可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SpO 2(92.10±3.34)%],胎儿平均住院时间(15.0±3.2)d,呼吸机维持时间(3.0±1.2)d,术后并发肺炎4例,肺不张2例。 结论:(1)避免母体过深麻醉,有效维持胎盘循环,可提供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良好氧合,为胎儿提供有效麻醉;(2)可视喉镜缩短了插管时间,声门暴露良好,可提高断脐后新生儿的氧合指数;(3)使用PEEP支持下高频通气模式,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测量气道参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气道参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4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行气道评估,记录患者BMI、颈围、张口度、甲颏间距及改良Mallampti分级,并采用超声测量颞下颌移动度、舌下表面深度、舌颏间距和会厌深度。测量结束后,行麻醉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使用直接喉镜暴露声门,记录患者CL分级,以CL分级≥2b级作为困难喉镜暴露的标准。根据患者喉镜暴露的困难程度将其分为非困难喉镜暴露组(NDL)和困难喉镜暴露组(DL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各指标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结合约登指数确定预测喉镜暴露困难临界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NDL组比较,DL组BMI、会厌深度和改良Mallampti≥Ⅲ级比例升高,张口度和甲颏间距降低( P<0.05)。改良Mallampti分级和会厌深度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AUC(95%CI)分别为0.728(0.619~0.836)和0.833(0.743~0.924)。会厌深度临界值为2.125 cm时,其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71%和89.86%。 结论:超声测量会厌深度可较准确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用于可视喉镜声门暴露检查术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用于可视喉镜声门暴露检查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可疑困难气道患者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 n=30):常规对照组(C组)、体表定位喉上神经阻滞组(NB组)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组(UNB组)。镇静后,C组行口咽喉表面麻醉,NB组行表面麻醉联合体表解剖定位喉上神经阻滞,UNB组行表面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然后实施可视喉镜下声门暴露检查,检查完成后快速诱导完成气管插管术。于入室后(T 0)、可视喉镜进口腔前(T 1)、暴露声门即刻(T 2)、可视喉镜退出口腔后5 min(T 3) 时记录MAP、HR和SpO 2;记录麻醉诱导前清醒时和麻醉诱导后Cormack-Lehane(C-L)分级的符合情况;记录恶心呕吐、体动、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喉镜暴露时患者舒适度评分,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C组比较,NB组和UNB组T 2、T 3时MAP及HR降低,C-L分级符合率升高,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升高,恶心呕吐、体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NB组声音嘶哑发生升高( P<0.05);与NB组比较,UNB组T 2、T 3时MAP及HR降低,C-L分级符合率(97%)升高,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升高,恶心呕吐(0)、体动(0)及声音嘶哑(3%)发生率降低( P<0.05)。操作期间患者均未见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SpO 2均高于97%。 结论: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用于可视喉镜声门暴露检查术患者,可完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五种可视喉镜在模拟困难气道患者中的运用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5种不同类型可视喉镜在模拟困难气道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需气管内插管的575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5组[UE可视喉镜组(U组)、GlideScope可视喉镜组(G组)、C-MAC可视喉镜组(C组)、Airtraq可视喉镜组(A组)、A.P.Advance可视喉镜组(AP组)],每组115例,均通过佩戴颈托模拟困难气道。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气管内插管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总体成功率、喉镜暴露视野、插管时间、操作者主观评分、失败的原因、不良事件和插管的并发症。结果:佩戴颈托后患者张口度从(46±6)mm减少到(24±4)mm( P<0.05);五组患者首次气管内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6%(U组)、92%(C组)、86%(G组)、85%(A组)和60%(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组、G组相比,U组、C组软组织损伤或出血发生率较低( P<0.05);五种可视喉镜在总体成功率、喉镜视野暴露、插管时间、操作者主观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插管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575例颈部活动受限和张口受限的模拟困难气道患者中,五种可视喉镜使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UE可视喉镜具有最高的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最低的组织创伤率,C-MAC可视喉镜、GlideScope可视喉镜和Airtraq可视喉镜在性能上紧随其后,而A.P.Advance可视喉镜效果最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弯曲式咽喉镜取食管入口义齿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64岁,因“误吞义齿后咽痛10 h”于202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10 h前不慎误吞义齿,出现咽部疼痛,吞咽时加重,伴吞咽困难,无咯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对义齿形状描述不清。门诊拟“食管内异物”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史。专科检查:咽部未见义齿,咽部黏膜无充血、未见明显破溃;间接喉镜检查示会厌无充血肿胀,双侧梨状窝及声带窥视不清、未见义齿;颈部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食道CT扫描示两侧咽部软组织未见增厚,食管上段(C 5~7水平)见不规则高密度影,食管壁未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食管及咽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为“食管上段异物”。急诊行全身麻醉下硬质食管镜探查: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成功后,肩下垫橡胶枕;术者左手持硬性食道镜经口咽经右侧梨状窝进入食道内,距门齿约17 cm处窥及异物,但大小及形状无法窥清,异物钳取异物阻力明显,无法取出,遂退出硬性食道镜。改用弯曲式咽喉镜(日本永岛医科器械株式会社,型号10342100)探查:术者左手持弯曲式咽喉镜,沿舌背进入,挑起会厌,暴露声门、下咽部、食道入口,支架固定,旋转支架抬起患者喉体;助手操作内镜,内镜下可见食道入口下方义齿,食管黏膜水肿;以下咽异物钳夹持义齿主体时见两侧义齿钩均钩住食管壁,术者一手持吸引器、另一手持抓钳,将左侧义齿钩与食管壁分离;调整义齿方向,同法松解右侧义齿钩与食管壁,顺利取出异物。再次探查见食道黏膜局部破损未见明显穿孔,无活动性出血。置入胃管,撤除弯曲式咽喉镜。术毕患者安返病房。见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闭合性喉外伤伴杓区损伤的临床特征和内镜下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闭合性喉外伤伴杓区损伤的临床特征、内镜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4月至2018年12月因明显声音嘶哑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闭合性喉外伤伴杓区损伤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7~48岁,中位年龄21岁,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和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修复手术。评估其临床特点、喉镜表现、喉部CT特征、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发音质量主、客观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配对 t检验。 结果:12例患者在外伤后均立即出现明显的声音嘶哑伴咽喉部疼痛及发音痛、咯血性分泌物,无呼吸及吞咽困难。3例患者有轻微的颈部皮下气肿。喉镜发现14侧声带运动不良,损伤时间<48 h的4例患者的杓区和/或室带、声门后部黏膜撕脱,杓状软骨暴露4侧;损伤时间≥48 h的8例患者发现杓区、室带覆有较厚伪膜或肉芽,结构异常。术中探查发现,共17侧杓区(双侧5例,单侧7例)存在不同程度损伤,3侧仅声带突黏膜局限撕裂;14侧室带、声带黏膜自杓区垂直方向撕脱、杓状软骨暴露,其中杓状软骨形态异常6侧,骨折移位8侧。喉部CT显示,声带运动不良侧的声门和/或声门上结构呈不规则增厚,双侧杓状软骨结构不对称3例,伴移位2例。采用显微手术修复缝合撕脱的喉黏膜、软骨膜及杓状软骨,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即刻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患者的发音质量参数[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弱音(A),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最长发声时间(MPT)]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 t值分别为12.792、12.792、10.340、3.276、2.865、3.781、3.173、3.090, P值均<0.05)。除1例患者出现声带瘢痕外,其余患者喉形态正常,声带运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喉狭窄。 结论:对于闭合性喉外伤伴有明显声音嘶哑者,喉镜下发现声带运动障碍、室带/声带黏膜撕脱或杓区结构异常时,应评估杓区及杓状软骨的损伤情况。对于高度怀疑病例,需尽早行支撑喉镜下显微修复手术,可有效减少声带运动障碍和喉瘢痕/狭窄的发生,重建喉部正常结构,恢复发音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ARI评分法预测国人困难气道的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简化的气道风险指数(SARI)评分法预测国人困难气道的有效性。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 3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90岁,ASA分级Ⅰ~Ⅲ级。麻醉诱导前确定SARI评分(包括张口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颈部活动度、下颌前突能力、体重、是否有困难气管插管史7个评估项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ARI评分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和困难喉镜暴露的有效性。结果:SARI评分、张口度、改良Mallampati分级及甲颏距离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AUC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0.89~0.93)、0.84(0.82~0.86)、0.81(0.79~0.83)、0.83(0.80~0.85);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AUC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0(0.88~0.91)、0.79(0.76~0.81)、0.76(0.74~0.78)、0.73( 0.70~0.75)。与张口度、改良Mallampati分级和甲颏距离比较,SARI评分预测困难气管插管和困难喉镜暴露的AUC增大( P<0.05)。 结论:SARI评分法对国人全麻患者困难气管插管和困难喉镜暴露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测量应用于OSAHS病人困难喉镜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测量皮肤到舌骨的距离、皮肤到会厌的距离及皮肤到声带前联合的距离来预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困难喉镜暴露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OSAHS病人150例,ASA分级Ⅰ~Ⅲ级.麻醉前进行常规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及应用超声测量皮肤到舌骨的距离、皮肤到会厌的距离及皮肤到声带前联合的距离.麻醉诱导后采用直接喉镜气管插管,记录喉镜暴露分级,将Cormack-Lehane 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依据喉镜暴露分级的结果将病人分为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和困难喉镜暴露组,比较两组间Mallampati分级及超声测量值的差异.计算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超声测量的最佳截点,分析各评估方法对困难喉镜暴露的预测效果.结果:困难喉镜暴露组Mallampati气道分级>Ⅱ级的病例数的比例明显多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P<0.05).困难喉镜暴露组皮肤到舌骨的距离及皮肤到会厌的距离均明显长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P<0.05),皮肤到舌骨的距离及皮肤到会厌的距离最佳截点分别为1.12 cm及2.23 cm.皮肤到声带前联合的距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测量皮肤到舌骨,皮肤到会厌的距离对OSAHS病人困难喉镜暴露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声门暴露困难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对声带息肉切除、疼痛、嗓音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对声带息肉(VCP)切除、疼痛、嗓音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110例VCP声门暴露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支撑喉镜下会厌牵拉技术,对照组患者予以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疗效,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嗓音质量[振幅微扰值(shimmer)、噪声能量(NNE)、基频微扰值(Jitte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略高于对照组的94.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分别为(3.60±1.22)分、(4.05±1.34)分、(2.93±0.87)分、(1.80±0.59)分,与对照组的(3.71±1.08)分、(4.11± 1.26)分、(2.89±0.92)分、(1.76±0.6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声门暴露时间为(5.90±1.8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7±1.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发声时间、声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itter、shimmer、NNE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2%,略低于对照组的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撑喉镜下会厌牵拉技术与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是声门暴露困难VCP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均能促进病情恢复,改善患者嗓音质量,而后者可明显降低声门暴露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