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IL-6、PCT、hs-CRP在新生儿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新生儿肺炎(neonatal neonatal pneumonia,NP)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82例NP患儿为NP组,其中细菌感染肺炎46例纳入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肺炎36例纳入非细菌感染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新生儿42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定量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CT、hs-CRP水平。比较分析三组研究对象血清IL-6、PCT及hs-CRP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IL-6、PCT、hs-CRP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NP患儿血清IL-6、PCT、hs-CR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8.36±50.33)pg/mL比(22.91±8.48)pg/mL比(9.02±8.11)pg/mL,(1.52±2.28)ng/mL比(0.49±0.37)ng/mL比(0.07±0.03)ng/mL,(15.87±2.60)mg/L比(4.60±2.29)mg/L比(2.08±0.53)mg/L, F值分别为606.662,12.443和573.974, P值均<0.05];且细菌感染组血清IL-6、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 P<0.05),非细菌感染组血清IL-6、PCT及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细菌感染组NP患儿血清IL-6与PCT、IL-6与hs-CRP、PCT与hs-CRP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05,0.224和0.408, P值均<0.05)。细菌感染组NP患儿中的P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hs-CRP和IL-6阳性检出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48%(43例)比60.87%(28例),93.48%(43例)比78.26%(36例), χ2值分别为13.883和4.389, P值均<0.05]。IL-6、PCT、hs-CRP对细菌感染性NP患儿单独检测效能分别为63.41%,79.27%和90.24%,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为96.34%,均优于以上指标的单独检测效能。 结论:细菌感染性NP患儿血清中IL-6、PCT、hs-CRP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各指标对于细菌感染性NP患儿早期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IL-6、PCT、hs-CRP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的生物膜菌群分析及其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管导管内腔表面细菌生物膜(endotracheal tube-bacterial biofilm,ETT-BF)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采取气管插管留置时间≥48 h的新生儿30例,根据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组(2~6 d)13例、B组(7~14 d)9例和C组(>14 d)8例。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下ETT-BF的形态,分析3组患儿VAP的发生率,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阳性率、菌株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提示气管导管留置达3 d可在气管导管内腔表面观察到片状基质物,留置4 d可见球菌黏附,随着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细菌生物膜结果趋近完善。30例新生儿中,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阳性率达23.3%(7/30),均为革兰阴性菌。A组无患儿发生VAP,B组有2例VAP患儿,C组有5例VAP患儿,3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2, P=0.004)。不同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下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3, P=0.598)。13例A组患儿中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者7例,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随着留置时间延长,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逐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7例VAP患儿中,5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与其对应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一致,分别为液化沙雷菌、产酸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且菌株耐药性一致。 结论:早期的ETT-BF定植菌可能来自上呼吸道,较少发生迁移引起VAP,随着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患儿的VAP发生率升高,气管导管表面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可发现同一病原菌,具体病原菌来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脏超声: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敏感监测手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长期以来,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被认为是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自肺脏超声(LUS)开展以来,本课题组发现在对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方面,LUS不但优于传统胸部X线,且细菌性肺炎患儿LUS异常征象出现的时间早于CRP、PCT等传统感染敏感指标,现结合典型病例对此予以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液培养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液培养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2017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将281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设为病例组,559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的胃液培养检查结果,并分析其与新生儿感染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胃液培养阳性率为39.86%(112/281),高于对照组的31.48%(176/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82, P<0.05)。新生儿胃液细菌培养阳性患儿中羊水粪染、胎膜早破、脐带绕颈情况更为多见( χ 2=10.01、7.63和10.63, P<0.05)。 结论:新生儿胃液细菌培养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及抗感染治疗或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见病原体感染所致新生儿肺炎血清相关因子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常见病原体感染所致新生儿肺炎血清相关因子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方法:新生儿肺炎157例分为细菌性肺炎组48例、支原体肺炎组52例、病毒性肺炎组57例,对照组(健康新生儿)60例。比较各组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比较各组细胞亚群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对细菌性肺炎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肺炎组患儿CRP、PCT、WB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3.73±9.04)mg/mL比(5.20±1.23)mg/mL、(3.47±1.01)ng/mL比(0.21±0.07)ng/mL、(10.94±3.21)×10 9/L比(4.83±1.24)×10 9/L, F值分别为588.29、349.80、89.16, P值均<0.05];支原体感染肺炎组患儿CRP、WBC均较对照组升高[(31.79±9.08)mg/mL比(5.20±1.23)mg/mL、(8.82±2.74)×10 9/L比(4.83±1.24)×10 9/L, t值分别为22.46、10.15, P值均<0.05);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CD3 +、CD4 +及CD4 +/CD8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3.50±7.56)%比(69.61±5.68)%、(31.07±4.85)%比(37.65±5.30)%、(1.24±0.35)比(1.51±0.38), t值分别为5.02、7.37、26.58, P值均<0.05];病毒性肺炎组CD4 +、CD4 +/CD8 +较对照组低[(30.67±7.72)%比(37.65±5.30)%、(1.17±0.32)比(1.51±0.38), t值分别为6.32、13.07, P值均<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CD4 +、CD4 +/CD8 +较对照组低[(30.30±5.67)%比(37.65±5.30)%、(1.04±0.29)比(1.51±0.38), t值分别为8.14、16.89, P值均<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CD8 +较对照组高[(30.20±5.50)%比(25.94±4.95)%, t=8.06, 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恢复期CD3 +、CD4 +、CD4 +/CD8 +较急性期水平升高[(69.88±7.51)%比(63.50±7.56)%、(36.94±7.83)%比(31.07±4.85)%、(1.42±0.47)比(1.24±0.35), t值分别为4.15、4.42、2.13, P值均<0.05]。CD3 +、CD4 +预测细菌性肺炎的AUC为0.753、0.775。 结论:不同种类新生儿肺炎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有所差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类型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合使用双氧水与碳酸氢钠口腔干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双氧水与碳酸氢钠口腔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出生的9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干预,另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出生的95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联合使用双氧水与碳酸氢钠口腔干预。比较两组气管内痰培养结果、VAP、口腔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内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VAP、口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联合使用双氧水与碳酸氢钠对新生儿进行口腔干预可有效减轻细菌危害,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俯卧位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呼吸支持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了解俯卧位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有创呼吸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6月—2023年9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胎龄<35周、需有创呼吸支持治疗的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仰卧位组(37例)和俯卧位组(40例).俯卧位组患儿每俯卧位通气6 h行仰卧位通气2 h,循环交替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入组6 h,俯卧位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氧合指数、气管插管细菌定植率,以及新生儿疼痛、躁动及镇静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仰卧位组(P<0.05);两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综合征、皮肤压疮、喂养不耐受和Ⅱ~Ⅳ度脑室内出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需要机械通气NRDS患儿的氧合功能,增加舒适度,减少气管插管细菌定植,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和辅助性T细胞17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疾病进展、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于 2021 年 6 月—2023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12 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足月新生儿 80 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Th1、Th2、Th17 细胞比例及Th1/Th2 细胞比值,分析Th1/Th2 细胞、Th17 细胞在观察组、对照组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儿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所有患儿均行统一方案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Th1/Th2 细胞、Th17 细胞表达差异,分析Th1/Th2 细胞、Th17 细胞与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h1 细胞比例[(14.23±1.56)%vs.(19.87±3.24)%]、Th1/Th2[(1.56±0.34)%vs.(2.98±0.73)%]低于对照组(t=16.020、18.040,均P<0.01),Th2 细胞比例[(10.56±2.13)%vs.(8.12±1.00)%]、Th17 细胞比例[(12.34±1.09)%vs.(8.76±0.78)%]高于对照组(t=9.519、25.130,均P<0.01).细菌感染组Th1 细胞比例[(12.11±1.08)%vs.(16.54±2.31)%]、Th1/Th2[(1.34±0.25)%vs.(1.68±0.30)%]低于非细菌感染组(t=13.460、6.540,均P<0.01),Th2 细胞比例[(11.23±1.12)%vs.(9.87±0.76)%]、Th17 细胞比例[(13.11±2.13)%vs.(11.32±1.09)%]高于非细菌感染组(t=7.291、5.359,均P<0.01).重度患儿Th1 细胞比例[(11.53±2.43)%vs.(17.85±2.31)%]、Th1/Th2[(1.29±0.13)%vs.(1.89±0.24)%]低于轻度患儿(t=13.110、13.700,均 P<0.01),Th2 细胞比例[(12.32±2.11)%vs.(9.04±1.02)%]、Th17 细胞比例[(14.24±3.42)%vs.(10.11±1.45)%]高于轻度患儿(t=11.110、9.005,均P<0.01).治疗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Th1 细胞比例[(21.32±2.14)%vs.(14.23±1.56)%]、Th1/Th2[(2.43±0.35)%vs.(1.56±0.34)%]高于治疗前(t=28.330、18.870,均 P<0.01),Th2 细胞比例[(8.78±1.09)%vs.(10.56±2.13)%]、Th17 细胞比例[(9.21±0.87)%vs.(12.34±1.09)%]低于治疗前(t=7.873、23.750,均P<0.01).治疗无效组患儿Th1 细胞比例[(11.23±1.14)%vs.(20.19±2.12)%]、Th1/Th2[(1.20±0.23)%vs.(2.45±0.23)%]低于治疗有效组(t=21.970、25.470,均P<0.01),Th2 细胞比例[(13.11±1.38)%vs.(8.56±1.00)%]、Th17 细胞比例[(14.87±2.21)%vs.(9.30±0.21)%]高于治疗有效组(t=19.160、22.720,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h1/Th2 细胞、Th17 细胞联合预测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治疗效果的效能更优(AUC=0.940、95%CI=0.835~0.978,灵敏度为 94.00%,特异度为 78.98%).Th1/Th2 细胞与Th17 细胞负相关(r=-0.613,P<0.05).结论 Th1/Th2 细胞在足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升高,Th17 细胞降低,与患儿病情进展、治疗效果有关,可作为评估患儿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水平与感染类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α1-抗胰蛋白酶(α1-AT)、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在医院分娩的115名健康新生儿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水平,根据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分别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非细菌感染组(4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的鉴别价值.结果 感染组血清sTREM-1、MMP-9、α1-A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sTREM-1、MMP-9、α1-A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四项指标联合鉴别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6,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4%和77.27%.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生可引起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水平变化,同时该四项指标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临床药师对新生儿真菌性肺炎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新生儿真菌性肺炎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真菌性肺炎继发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和完善了治疗方案,患儿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导致新生儿肺炎的原因包括真菌及细菌感染,应正确把握用药时机,明确诊断,抗感染治疗时应充分衡量获益和风险.临床药师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临床治疗,可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