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运网络背景下基层医院新生儿转诊现状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收集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及转诊病例并对转诊相关工作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埔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及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新生儿相关资料。结果:共收治新生儿1 670例,转诊新生儿128例,单程转运距离78 km,转诊新生儿的中位年龄为0.5 h(0 h,25 d),中位胎龄38 +3(29 +1,42 +4)周,中位体重3 000(1 250,4 800)g。转诊前新生儿危重病例24例,经上级医院治疗好转出院125例,转诊后治疗无效死亡3例。2018年、2019年、2020年转诊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10.3%、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362, P=0.001);转诊病例中的危重症比例逐年提高(分别为9.4%、23.9%、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89, P=0.010)。转诊患儿中母亲孕期未规律产检者,新生儿危重症的发生率较高( χ2=5.129, P=0.032)。 结论:基层医院新生儿救治能力逐年提高,需转诊的新生儿病例并不少见,未来应重视区域性转运网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增强居民卫生意识,改进基层医疗手段,最大化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和最优过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患儿院际转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重症患儿院际转运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出影响转运预后的关键性医学特征,提高转运的成功率。方法:前瞻性的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的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重症医学特征数据和第三代儿童死亡风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PRISM Ⅲ)评分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基于逻辑回归、决策树模型、Relief算法3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转诊结局预测模型对风险预测模型所选医学特征进行验证和分析,探寻影响院际转运风险的关键医学特征。结果:在纳入的549例转诊患儿中,新生儿222例(40.44%),非新生儿327例(59.56%),院内死亡50例,病死率为9.11%。对所收集的151项重症患儿医学特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三种模型各自选取影响转诊结局的前15项重要的特征,共有34项入选。其中决策树模型所选特征与PRISM Ⅲ指标的重叠度为72.7%,高于逻辑回归的36.4%和Relief算法的27.3%,且训练预测精确率为0.94,也高于纳入所有特征训练精确率0.90,表明决策树模型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实用性的预测模型。在决策树入选的前15项重要特征中,通过量化特征的小提琴图对转诊结局影响的大小排序为:碱剩余、总胆红素、钙离子、总耗时、动脉氧分压、血液(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二氧化碳分压、血糖、收缩压、心率、器官衰竭、乳酸、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体温、发绀,其中有8项重要特征与PRISM Ⅲ的指标重叠,分别是收缩压、心率、体温、瞳孔反射、神志状态、酸中毒、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血糖。利用决策树分别对新生儿和非新生儿两个数据集选择有高度影响的前15个医学特征,共有19项特征入选,其中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的重要特征之间有8个差异项和11个重叠项。结论:机器学习模型可作为预测重症患儿院际转运风险的可靠工具。决策树模型具有较佳的性能,有助于识别影响院际转运风险的关键医学特征,提高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2016至2017年转运危重新生儿死亡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至2017年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转运危重新生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新生儿转运入院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非死亡组,分析两组间转运时呼吸支持方案、胎龄、体重、转运时间、转出医院级别、转运距离、死亡原因等的差异。结果:(1)转运新生儿的病死率(1.74%,26/1 496)高于同期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病死率(1.10%,144/12 863)( χ2=4.382, P=0.036)。(2)转运新生儿入院后死亡病因前5位依次为败血症、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生窒息史( OR 3.655,95% CI 1.606~8.318, P=0.002)、出生1 d内转运( OR 2.536,95% CI 1.156~5.563, P=0.020)及转运时需机械通气( OR 9.232,95% CI 3.848~22.149, P<0.001)是转运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转运时需机械通气为转运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死亡组中,二级转出医院出生1 d内转运的新生儿死亡例数(14例)多于三级转出医院(2例)( P=0.026),而三级转出医院转运距离≥200 km的新生儿例数(3例)多于二级医院(0)( P=0.022)。 结论:转运时需机械通气为转运危重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转运的危重新生儿死亡者主要集中在出生1 d内转运、转运中需机械通气及出生窒息的新生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运新生儿病情危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现状,并探讨转运新生儿病情危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管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降低区域内新生儿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 2018 年 11 月—2021 年 12 月接收的 1172 例转运新生儿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作为判断新生儿病情危重程度的依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转运新生儿病情危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该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转诊的新生儿疾病前四位依次是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败血症、呼吸衰竭、新生儿湿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日龄≤7 d、转诊前血糖高、转运时长≥2 h、母亲产前应用激素、男性、转诊前血氧饱和度低与新生儿的危重程度有关.将回归结果绘制成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 0.750,模型灵敏度为 0.710,特异度为0.666.结论 转运患儿疾病构成谱相对稳定;早产、性别(男性)、日龄≤7 d、转诊前血糖高、转诊前血氧饱和度低、转运时长≥2 h、母亲产前应用激素是新生儿发生危重情况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以上危险因素,及早做好抢救准备,提高救治能力,同时完善各级转运救治网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5G+区块链的危重症患儿全流程闭环转运体系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基于 5G网络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危重症患儿全流程闭环转运体系,通过转运平台实现转运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并设置危重症患儿病情早期恶化风险评估及预警、临床危急值提醒、新生儿液体治疗监控警示、儿童重症肺炎快速分级等辅助决策功能,形成高效、安全、便捷的危重症患儿转运网络,提高了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诊疗质量,确保了患儿转运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建立江门地区综合主动型新生儿转运网络的探索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建立区域性的新生儿转运网络对提高本地区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7年我院自基层单位转运的1325例新生儿资料,按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建立前后分两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病种结构变化、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后危重新生儿转运例数增加,转运病种以早产儿为主,转运过程中出现低体温、血糖异常、呼吸改变等的发生率下降,转运新生儿治愈率升高.结论 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提高了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诊治水平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灾害背景下新生儿转运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生儿在灾害中极易受到更大伤害,对仪器设备及医护人员均有着特殊需求,需要建立并完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以便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各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需要制定灾害背景下新生儿转运应急预案,并做好准备且熟练掌握.灾害发生时,需由政府一级组织转运指挥,以求统一、合理、高效地安排急救转运资源.同时,灾害发生时还应考虑到家属及救援人员的心理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宁夏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立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宁夏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立经验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名转运新生儿的一般资料、病种、呼吸支持情况、申请转运地区及转归预后.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是起病及病情恶化的关键期,需要被转运的概率较大;转运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早产儿、新生儿重症肺炎和肺透明膜病;转运患儿中危重症占比较大;新生儿转运网络65.78%为三级医疗机构,34.22%为二级医疗机构,24.67%为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对新生儿转运需求较大;转运范围包括宁夏各市县及周边地区;转运入院的危重新生儿90%可治愈,放弃治疗患儿以先天畸型多见.结论 在医疗资源相对不平衡的地区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转运网络管理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作用,为建立降低区域内新生儿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及改善预后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化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转会诊救治网络,选择朝阳区2016年10月-2017年9月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转运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妇幼年朝阳区共分娩59 071例活产,共转运2 769例新生儿,占活产总数的46.9‰.危重新生儿共1 570例,占活产数的26.5‰.其中转至区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776例,危重新生儿346例;转至市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149例,危重新生儿121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转运成功率为100%.区级及市级救治医院的新生儿疾病顺位前3的分别是新生儿感染、早产、新生儿黄疸及早产、肠道疾病、新生儿窒息.结论 提高各级助产机构救治水平及转运体系信息化程度,形成“助产机构—妇幼保健院—社区服务中心”为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基地的区域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网络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基于新生儿转运网络(neonatal transport network, NTN)、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为基地的区域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外院确诊为ROP后依托区域型NTN转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治疗的406例患儿的转运、手术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06例中,男性257例,女性149例;出生胎龄(29.5±1.9)周,范围为24周 +5~36周;出生体重(1 234.8±268.9) g,范围为580~2 400 g;转入时间为生后(48.9±18.5) d,范围为15~78 d;转运距离(216.5±78.6) km,范围为10~625 km;转运途中无患儿死亡.360例(88.7%)极早早产儿,335例(82.5%)极低出生体重儿.1区、2区、3区病变分别为98例(24.1%)、286例(70.4%)、22例(5.4%);1~5期病变分别为51例(12.6%)、156例(38.4%)、183例(45.1%)、12例(3.0%)、4例(1.0%);186例(45.8%)有Plus病变;252例(62.1%)达到治疗标准且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激光治疗165例(65.5%),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93例(36.9%),玻璃体切除16例(6.4%),巩膜环扎2例(0.8%).最终共有18例患儿为视网膜结构不良,其中入院时已存在视网膜脱离者16例(4期12例、5期4例),仅2例为转入时无视网膜脱离但术后病情仍进展至4期.在本院接受激光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患儿的视网膜结构不良发生率为0.9% (2/236).而视网膜结构不良组(18例)转入时间明显晚于治愈组(234例)[80(38~270)与50 (19~150)d,Z=3.387,P<0.001]. 结论 以NICU为基地,依托转运的区域型ROP治疗网络可使ROP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