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粪尿短期储存氨释放与养分转化的抑制剂作用成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削减粪尿储存过程中氨(NH3)排放与氮素(N)损耗,是减少养殖业废弃物排放大气污染物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以青藏高原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新鲜牛粪尿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向粪尿中添加脲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酸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明矾,测定不同抑制剂添加后短期储存过程中(22天)粪尿NH3释放量及不同形态养分含量,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粪尿储存过程中NH3排放和N转化的各因素效应.结果表明:(1)DMPP和明矾处理下NH3累积排放量及氮素损失量均与对照组无差异,而NBPT处理比对照组NH3累积排放量降低25.07%;(2)NBPT处理使粪尿短期储存过程中总有机氮含量平均值较对照增加43.86%,而铵态氮含量下降39.15%,同时粪尿C:N平均值比对照增加20.99%;(3)粪肥储存期间高含水量有利于削减NH3排放,脲酶抑制剂通过降低总有机氮分解和C:N,进而减少铵态氮生产并降低粪尿短期储存中NH3逸散.总之,脲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控制铵的生成有效减缓牛粪尿混合物储存过程中N的损耗和NH3释放,而硝化抑制剂及明矾的最优施用条件有待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宁夏银川地区奶牛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与基因型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明确宁夏银川地区奶牛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基因型.方法 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银川市及周边县6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奶牛新鲜粪样(包括腹泻粪样和非腹泻粪样),提取粪样基因组DNA,用毕氏肠微孢子虫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引物进行巢式PCR,回收PCR产物后送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鉴定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月龄奶牛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率差异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采集奶牛粪样772份,巢式PCR扩增结果显示,奶牛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率为8.7%(67/772),目的条带大小约为400 bp.不同牧场的奶牛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率为4.8%(6/124)~11.5%(18/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28,P<0.05).5~7月龄犊牛的阳性率最高(15.6%,23/147),12月龄以上育成牛的最低(3.4%,5/149),不同月龄的奶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529,P<0.05).腹泻粪样中毕氏肠微孢子虫的阳性率为10.6%(42/398),高于非腹泻粪样(6.7%,25/374)(x2=3.419,P<0.05).测序共检出66条毕氏肠微孢子虫序列,分为CHN4、BEB4、J、I型等4种基因型,提交GenBank获得的登录号分别为OR352930、OR352929、OR352932 和 OR352931.其中 CHN4 型 3 条(占 4.5%),与 G1 亚群 CHN4 基因型(HM992511)的序列一致性为98.4%;BEB4型18条(占27.3%),与G2亚群BEB4基因型(AY331008)的序列一致性为96.3%;J型22条(占33.3%),与G2亚群J基因型(AF135837)的序列一致性为93.1%;I型23条(占34.9%),与G2亚群I基因型(AF135836)的序列一致性为91.1%.不同月龄奶牛感染的毕氏肠微孢子虫的优势基因型不同,BEB4型、J型和I型毕氏肠微孢子虫在奶牛的各个月龄段均存在,3种基因型的总和分别占阳性腹泻粪样和阳性非腹泻粪样的88.1%(37/42)和60.0%(15/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9,P<0.05).结论 宁夏银川地区奶牛存在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主要基因型为BEB4、J和I基因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2018年安徽马鞍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及时发现2018年马鞍山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马鞍山市选取11个重点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应用解剖镜检法和LAMP法检测钉螺感染血吸虫情况;采集新鲜野粪,采用集卵孵化法检测其含血吸虫卵情况.另外抽取4个环境,采用鼠笼法测定水体的感染性.结果 共计开展钉螺调查26.9 hm2,采用解剖镜检法检测钉螺1038只,未发现感染螺;采用LAMP法检测25管混合样本,其中4个样本检出阳性.在4个环境捡获新鲜野粪,其中牛粪3份、羊粪11份、犬粪3份、兔粪1份,经实验室检测全部阴性.共计投放哨鼠85只,经解剖后未发现阳性.结论 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尤其是渔船民集散地和多年来未开展药物灭螺工作的湖阳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较高.少数存在耕牛淘汰不彻底和羊、犬等家畜散养现象的区域,以及野生哺乳动物活动频繁的有螺区域,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饲养密度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及新鲜牛粪转化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决养牛业中粪便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来转化利用牛粪,探讨了饲养密度对新鲜牛粪的转化效率.本试验以亮斑扁角水虻为研究对象,选择设置每20.0 kg牛粪投入3500头、8750头、17500头4日龄幼虫3个处理密度,在每个密度日均1.0 kg等量饲喂条件下,分析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牛粪转化率指标的差异,探索一种适于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新鲜牛粪的饲养密度.结果表明: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3个指标在3组处理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百虫重和粗脂肪两个指标和试验组密度情况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但3个处理中转化率最高的为8750头的饲养密度.综合评价认为亮斑扁角水虻4日龄幼虫8750头/20.0 kg牛粪的投入量为实验范围内最佳饲养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在常规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观察毛蚴中的价值.方法 在牛粪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日本血吸虫新鲜虫卵,分为低感染组、中感染组和高感染组,以不含虫卵的牛粪为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同组毛蚴识别系统与肉眼观察法检测毛蚴的效率、准确率;同时观察不同毛蚴数量和不同检测时间毛蚴识别系统检出毛蚴数量.结果 该系统可自动识别毛蚴,阳性检测率和检测效率均明显高于肉眼观察法;尤其在低感染组,毛蚴识别系统阳性检测显著高于肉眼观察法(x2=10.769,P=0.002).毛蚴识别系统检测1 min可用于现场检测粪便样本.结论 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可有效提高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毛蚴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可替代肉眼观察法用于血吸虫病现场查病及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深圳某引种奶牛场奶牛感染隐孢子虫的分子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奶牛场引进育种奶牛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隐孢子虫分离株的分子特性.方法 于2018年5月收集深圳市某奶牛场奶牛新鲜粪样,粪样分装后抽提隐孢子虫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鉴定隐孢子虫基因型,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Graphad Prism7.0软件进行作图和卡方检验.结果 共收集20头奶牛粪样,其中成年产乳牛粪样5份,断奶后犊牛粪样10份,断奶前犊牛粪样5份.检出隐孢子虫阳性8份,阳性率为40%;其中成年产乳牛隐孢子虫阳性1份(1/5),断奶后犊牛隐孢子虫阳性5份(5/10),断奶前犊牛隐孢子虫阳性2份(2/5).测序分析鉴定出2个隐孢子虫基因型,芮氏隐孢子虫(n = 5)和牛隐孢子虫(n = 3),各年龄组中均有芮氏隐孢子虫感染.经与GenBank中隐孢子虫SSU rDNA基因型比对,5个芮氏隐孢子虫分离株中4个与埃塞俄比亚牛源芮氏隐孢子虫SSUrDNA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T922233)序列相似度达100%,1个与华北地区牛源芮氏隐孢子虫SSU rDNA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HQ179574)序列相似度达99.9%;3个牛隐孢子虫分离株与埃塞俄比亚牛源牛隐孢子虫SSU rDNA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T922231)的序列相似度达100%.基于SSU 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隐孢子虫种系发育进化树,本研究获得的芮氏隐孢子虫序列与牛隐孢子虫分别在两群分支中,与不同地区的同一隐孢子虫虫种一致.结论 深圳市某奶牛场奶牛感染隐孢子虫较为普遍,以芮氏隐孢子虫为优势感染虫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山东省动物粪便中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菌株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山东省动物粪便中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的菌株特征及耐药状况.方法 于2015—2016年,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微山县、莱州市共采集1022份新鲜动物粪便标本,共分离到24株非O157 STEC.通过血清凝集实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后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采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确定等位基因谱及菌株序列型.使用CLC Sequence Viewer及Conting Express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不同ST序列群及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 24株非O157型STEC菌株中23株来自猪粪,1株来自牛粪;毒力基因均为stx 2型;对磺胺异(恶)唑耐药的菌株较多,为22株,对复方磺胺异(恶)唑和萘啶酸耐药的菌株均为18株,对氯霉素耐药菌株为13株,对四环素耐药菌株为19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耐药谱为: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复方磺胺异(恶)唑-萘啶酸-氯霉素,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均为敏感.ESBLs确证实验表明,有4株非O157型STEC产ESBLs.PCR检测7种耐药基因,4种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均有检出, ESBLs类耐药基因(blaSHV-1、bla CTX-M、bla TEM)均为阴性.24株菌分成15个PFGE型别,其聚类结果比较分散,无优势PFGE型别.MLST型别有11种,其中ST540、ST5133型别的菌株最多,各为4株菌,聚类为1个MLST基因组.结论 山东省部分地区在动物粪便中检出的非O157 STEC血清型比较分散,对常见的抗生素耐药率比较高,具有明显的分子多态性,应重点加强对这类菌株的监测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