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后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查阅本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术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术前面询、一般情况、现病史与既往史、术中、术后情况、PACU内情况等信息。根据PACU滞留时间是否延长将患者分为非延长组(N组)和延长组(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D组257例,N组716例,PACU滞留时间延长发生率为26.4%。与N组比较,D组术前衰弱、吸烟习惯、术中低血压、PACU内低血压、嗜睡、头昏比率升高(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衰弱、吸烟习惯、术中低血压、PACU内低血压、嗜睡、头昏是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术前衰弱、吸烟习惯、术中低血压、PACU内低血压、头昏、嗜睡是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后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对患者精神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对患者精神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择期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7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组(S组),每组40例。患者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 μ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0 mg/kg、R组静脉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S组静脉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7 mg复合丙泊酚0.5 mg/kg进行麻醉。各组患者恢定向力后进行精神运动功能测试:①采用Romberg试验,评估并记录恢复定向力5 min后能独立坐起且10 min后能稳定站立的患者例数;②患者恢复定向力15 min后依次进行手指轻叩试验、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 CRT)测试、数字符号转换试验(digit-symbol substitution test, DSST)、数字连接试验(numberal connection test-A, NCT-A),且各项测试每5 min进行1次,直至测试结果恢复至基线水平,记录各项测试指标恢复时间。记录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低血压)及追加药物次数>3次的患者例数。结果:R组、S组患者手指轻叩试验、CRT测试、DSST、NCT-A的恢复时间短于P组( P<0.05);S组患者CRT测试、DSST、NCT-A的恢复时间短于R组( P<0.05),手指轻叩试验恢复时间长于R组( P<0.05)。S组恢复定向力5 min后能独立坐起且10 min后能稳定站立的患者例数多于P组和R组( P<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苏醒时间延长、离院时间缩短( P<0.05),S组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缩短( P<0.05);与R组比较,S组患者苏醒时间缩短( P<0.05),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组比较,R组、S组患者呼吸抑制、低血压的发生率降低( P<0.05);与R组比较,S组、P组追加药物次数>3次的患者例数减少( P<0.05)。 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精神运动功能恢复速度略快于丙泊酚,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应用时患者精神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最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 154例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及监测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75岁及以上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特点,探讨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定期结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75岁及以上的患者1 154例,根据年龄分为75~79岁组605例、80~89岁组527例、90岁以上组22例。分析结肠镜下病变检出情况,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对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结直肠病变检出的影响及定期监测的必要性。结果:1 154例患者,无痛肠镜检查569例(49.3%),普通肠镜检查585例(50.7%),总阳性检出率为83.4%(962/1 154),最主要的病变为息肉858例(74.4%),其中腺瘤605例(52.4%)。3个年龄组比较,消化道出血是90岁以上组结肠镜检查者的主要就诊原因,腹部不适、肿瘤免疫指标升高、非肠癌恶性肿瘤史是75~79岁组结肠镜检查者的主要就诊原因( P<0.05)。153例患者参与每年1次的结肠镜检查,第二次复查息肉和腺瘤检出率下降,但仍高于40.0%。 结论:结肠镜检查是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息肉和腺瘤是最常见的病变,结直肠癌和息肉切除术后再发息肉常见,有必要定期复查结肠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及舒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行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300例行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完全禁食,仅给予静脉补液,次日开放流质饮食,3 d后过渡到正常饮食;试验组1术后6 h给予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饮食,3 d后改为正常饮食;试验组2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饮食,3 d后改为正常饮食。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痛、腹胀、低血糖、恶心/呕吐以及出血发生率;术后1、3、5 d检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价患者营养状态,术后1、3、5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试验组1和试验组2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2.46 ± 2.96)、(21.54 ± 2.17) h,较对照组的(26.37 ± 4.87) h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51.812, P<0.01);且试验组2首次排便时间较试验组1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2.477, 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0%(5/98)、2.04%(2/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0%(1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582, P<0.01)。术后5 d,试验组1和试验组2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6.16 ± 6.44)、(36.55 ± 6.57) 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7 ± 5.91)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4.732, P<0.05),但试验组1和试验组2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各时段3组患者V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2 h开放饮食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二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0.9%氯化钠做胃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二甲硅油。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祛泡效果,结肠镜检查指标,息肉、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满意度、祛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92.11%(175/190)比84.71%(161/190)、90.53%(172/190)比83.16%(15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进镜时间、结肠镜检查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35 ± 1.05)min比(6.02 ± 1.68)min、(11.86 ± 1.93)min比(15.22 ± 2.10)min)],0.9%氯化钠冲洗量明显减少[(35.68 ± 7.64)ml比(50.34 ± 10.3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5 mm息肉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5.79% (30/190)比5.79%(11/190)],腺瘤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4.74%(47/190)比15.79%(30/190)],进展期腺瘤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53%(39/190)比9.47%(1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2/190)比5.26% (10/190)、9.47%(18/190)比18.42%(35/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可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度、祛泡满意度、息肉及腺瘤检出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痛内镜黏膜下切除或剥离术治疗渔民结直肠息肉245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无痛内镜黏膜下切除(EMR)或剥离术(ESD)治疗渔民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荣成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采用肠镜治疗的渔民结直肠息肉患者41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无痛肠镜治疗组(245例)和普通肠镜治疗组(168例),无痛肠镜组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2.0 mg/k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酌情追加麻醉剂量;普通肠镜组患者不应用任何药物,仅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完全切除率、治愈率、随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无痛治疗组患者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94.5%)高于普通治疗组(9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本组检查前比较,检查中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普通治疗组比较,检查中无痛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痛治疗组完全切除率为98.8%,普通组治疗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随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痛状态镜下行EMR或ESD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并可增加患者治疗及随诊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成像装置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三维成像装置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初步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1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0例,每例患者先后进行两次结肠镜检查,按照随机码分为2组,其中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进镜均使用二维结肠镜,首次退镜使用三维结肠镜,再次退镜使用二维结肠镜),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镜均使用二维结肠镜,首次退镜使用二维结肠镜,再次退镜使用三维结肠镜),观察2组息肉检出情况,并进行退镜时间、操作体验、图像质量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试验组首次息肉检出率为77.3%(17/22),高于对照组的43.5%(10/2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51, P=0.021)。试验组10例操作者合并头晕症状,而对照组操作者无头晕症状( P=0.001)。2组首次结肠镜检查检出息肉直径[0.50(0.70)cm比0.30(0.20)cm, U=57.000, P=0.170]、退镜时间[(4.6±1.5)min比(5.2±1.9)min, t=-1.189, P=0.239]、图像质量(2组病变性质识别3分均为27例,腔道识别3分均为28例, 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三维成像装置在结肠镜检查息肉检出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可操作性,可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结肠镜的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肥胖患者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Ⅲ级,BMI≥28 kg/m 2。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H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氧流量20~60 L/min)和对照组(C组,常规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3~5 L/min),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即刻(T0)、进镜后1 min(T1)、进镜至回肠末端(T2)和离院即刻(T3)的MAP、心率和SpO 2,紧急情况处理发生率,丙泊酚用药总量,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内镜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H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丙泊酚用药总量、内镜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1时点,H组的SpO 2明显高于C组( P<0.05);H组的紧急情况处理例数为11例(22% ),明显低于C组的33例(66% )( P<0.05);H组的内镜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 P<0.05 )。 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提高肥胖患者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安全管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干部综合科及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而试验组则行常规管理及健康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39.2±3.1)分、(40.1±4.1)分,均低于对照组(48.6±2.1)分、(52.6±5.5)分( t=19.926、14.463,均 P=0.000);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4%(5/63),低于对照组19.05%(12/65)( χ2=14.209、 P=0.002);试验组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以及收缩压(SBP)的最高和最低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内镜检查时间和麻醉药用量分别为(9.11±2.56)min、(15.35±2.66)ml,均少于对照组(13.56±3.05)min、(21.67±6.15)ml( t=8,870,7.486,均 P=0.000);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 χ2=16.383, P=0.014)。 结论:对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安全管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稳定其生命体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 50)。 方法: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5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 2,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静脉推注阿芬太尼,初始剂量5 μg/kg,随后以2.0 mg·kg -1·min -1速率静脉泵注丙泊酚,待BIS为65时行结肠镜检查。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阿芬太尼剂量。记录患者阿芬太尼剂量,入室平静呼吸时(T 0)、给药后BIS值65时(T 1)、结肠镜通过降结肠乙状结肠移行段时(T 2)、达回盲瓣后退镜时(T 3)、睁眼时(T 4)的MAP、心率、SpO 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方法计算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体动反应的ED 50、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 ED 95)及其95%CI。 结果:与T 0比较,患者T 1~T 4时MAP下降( P<0.05),T 1~T 3时心率下降( P<0.05),T 2时SpO 2下降( P<0.05)。2例(8%)患者自诉轻微注射痛,1例(4%)患者发生心动过缓,6例(24%)患者发生低血压,所有患者未出现肌肉僵直、腹痛、术后恶心呕吐。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体动反应的ED 50、ED 95及其95%CI分别为4.968(4.488~5.376)μg/kg、5.784(95.376~8.698)μg/kg。 结论: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患者体动反应的ED 50为4.968 μg/kg,ED 95为5.784 μg/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