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辨证施护对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EMR)患者手术结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施护对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EMR)患者手术结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行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施护,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3年内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术后3年内总复发率8.75%,对照组3年内总复发率为27.50%,研究组3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电子肠镜下肠黏膜切除术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改善手术结局,并可提升患者短期预后,降低疾病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微生态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肛瘘组),并按1∶1配比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腺源性肛瘘诊断的标准,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2)术前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炎性反应、炎性肠病等;(3)复杂性肛瘘的定义为符合下面情况之一者:瘘管跨越2/3及以上的肛门括约肌;包含两个以上的外口或瘘管;既往已行肛瘘手术后确认复发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炎性肠病、慢性腹泻或便秘、糖尿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2)克罗恩病、外伤、特殊感染(如放线菌病和结核病)等引起的肛瘘;(3)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制剂者;(4)认知缺陷不能配合者。提取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V4高变区,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最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进行Alpha多样性和LEfSE数据分析,其中Chao指数或ACE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的预期物种丰度越高,Simpson指数越小或Shannon指数越大,表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越高。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史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测序和质量控制、Alph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以及LEfSE分析。 结果:复杂性肛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主要优势菌都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93.4%±32.0%和87.4%±41.2%;在属水平上,复杂性肛瘘组的普雷沃菌属(4.9%±7.4%比0.1%±1.1%, P<0.001)、巨细胞菌属(3.9%±8.2%比0.5%±4.2%, P<0.05)和毛螺菌属(2.6%±5.7%比0.1%±3.4%, P<0.05)的丰度明显更高,而变形菌属(0.02%±4.2%比9.3%±14.4%, P<0.01)、肠球菌属(0.02%±2.3%比9.3%±19.6%, P<0.05)、拟杆菌属(24.7%±9.9%比29.8%±9.1%, P<0.05)和克雷伯菌属(0.4%±4.2%比3.9%±7.3%, P<0.05)相对更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表现为ACE指数更高[(293.30±44.00)比(218.75±33.83), t=102.069, P<0.001],Chao指数也更高[(318.40±41.99)比(250.00±46.38), t=77.818, P=0.028],Shannon指数更高[(3.36±0.29)比(2.43±0.34), t=9.657, P=0.001];而Simpson指数更低[(0.103±0.013)比(0.131±0.013), t=5.551, 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韦荣菌科、Selenemondales 及厌氧菌纲(均属于厚壁菌门)的菌株总体上对两组样本肠道菌群差异的影响最大(LDA 值均>4)。 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丰富,提示某些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在肛瘘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结肠镜检查前低纤维饮食肠道准备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儿童结肠镜检查前低纤维饮食肠道准备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专业协会网站中与儿童结肠镜检查前低纤维饮食肠道准备相关的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采用2014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所纳入的证据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1篇随机对照试验,从进食前评估、限制饮食时长、饮食内容、评价指标、进食效果、肠道准备方法、健康教育等7个方面汇总出2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严格遵循循证方法,归纳、总结出儿童结肠镜检查前低纤维饮食肠道准备的最佳证据,可为我国儿童结肠镜检查前低纤维饮食肠道准备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提高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库奇尤单抗诱发炎性肠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34岁男性因银屑病自行使用司库奇尤单抗300 mg皮下注射、1次/周,共5次;随后300 mg皮下注射、1次/4周,共3次;之后出现脓血便。电子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距肛门25 cm处弥漫性粘膜充血水肿,组织活检病理报告为乙状结肠重度慢性炎、糜烂及浅溃疡形成,考虑为司库奇尤单抗所致炎性肠病。立即停用该药,予美沙拉嗪灌肠液60 g、1次/d,半个月后脓血便明显改善,2个月后脓血便消失。复查电子肠镜发现乙状结肠距肛门20~25 cm处粘膜粗糙,呈颗粒状,有散在小片状出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停用美沙拉嗪灌肠液,改为美沙拉嗪栓0.5 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方案对肠道准备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方案对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拟行结肠镜检查的2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以1∶1的比例分成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和单纯聚乙二醇组各120例,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580 μg利那洛肽+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单纯聚乙二醇组患者服用3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次数、盲肠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统计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共235例患者完成肠道准备并接受结肠镜检查。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BBPS评分、息肉或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退镜时间、盲肠插管成功率、排便次数与单纯聚乙二醇组比较[(7.3±1.1)分比(7.0±1.2)分、58.1%(68/117)比60.2%(71/118)、38.5%(45/117)比39.8%(47/118)、(4.2±1.9) min比(4.3±1.6) min、(5.9±2.7) min比(6.2±2.4) min、100.0%(117/117)比100.0%(118/118)、(5.3±2.3)次比(5.1±2.7)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利那洛肽联合聚乙二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聚乙二醇组[25.6%(30/117)比39.8%(47/118)],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单纯聚乙二醇组[93.2%(109/117)比76.3%(90/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0.24、0.64, P=0.018、0.031)。 结论:与3 L聚乙二醇方案相比,580 μg利那洛肽联合2 L聚乙二醇方案能够取得同等的肠道准备效果,且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诊疗致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是肠镜检查的少见并发症,表现为全结肠散在分布的白色片状斑块,呈“雪白征”。本文报道了1例在切除盲肠息肉过程中发生的结肠黏膜假性脂肪瘤病,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内镜医师应充分辨别此病,以避免误诊误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蓝光成像放大结肠镜的JNET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蓝光成像放大内镜(blue-laser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e,BLI-ME)下JNET(Japan NBI Expert Team)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力。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间入院接受蓝光成像放大精查患者的内镜图片,4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对上述病变图片进行JNET分型并预测其病理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读片的诊断效力。结果:入选34例患者的40个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3个、腺瘤20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浅层癌10个、黏膜下深层癌7个。4位医师诊断准确率为75.00%~87.50%,JNET各型准确率为65.38%~95.89%。分别计算JNET各型的诊断效力,灵敏度为60.71%~91.67%,特异度为84.17%~97.73%,阳性预测值为63.46%~95.89%,阴性预测值为88.51%~99.31%;对于表面结构判断的信心为73.08%~100.00%,表面微血管形态信心80.77%~100.00%,总体分型信心67.31%~100.00%。任意两位医师间契合度 Kappa值为0.630~0.887,4位医师总体相关系数为0.880。 结论:基于蓝光成像放大观察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进行JNET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肠镜下治疗阑尾黏液囊肿二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考虑为阑尾黏液囊肿,遂行结肠镜下切开引流治疗,术后病理提示黏液囊肿,患者术后1年复查未见明显异常,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现结合病例实际,对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治方法进行总结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在腹腔镜手术病灶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定位病灶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 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6~78岁;高位直肠2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3例、升结肠2例;5例为术前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示高级别瘤变或癌变行补救性腹腔镜根治术。均在结肠镜下于肿瘤下缘及正对侧位各注射5.0 ml自体血行肿瘤染色定位,染色后15~40 h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均在肠镜下顺利完成自体血肿瘤染色标记,无出血、穿孔、局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术中,12例肉眼下清晰可见自体血染色部位,可见局部不凝血,无广泛弥散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1例体重指数27.2 kg/m 2直肠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方,术中识别不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标本切缘均呈肿瘤阴性。提示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较清晰显示病灶位置,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