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复年限对亚热带次生林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土壤化学计量比是衡量土壤有机质组成及质量的有效指标.多数研究关注土壤碳(C)、氮(N)、磷(P)及化学计量比,而较少关注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钾(K)、钙(Ca)和镁(Mg)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本研究以亚热带自然恢复的5、8、21、27、40年林分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恢复的天然林为对照,分析土壤K、Ca、Mg及化学计量比随林分恢复年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C和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元素化学计量比除K∶P、Mg∶P和P∶Ca外均显著降低.随森林恢复年限的增加,0~10 cm 土层C和N含量显著增加,10~20 cm 土层Ca含量显著增加,20~40 cm 土层全磷含量显著降低,各土层K和Mg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随森林恢复年限的增加,0~10 cm 土层C∶Ca、N∶Ca、P∶Ca显著增加,20~40 cm 土层C∶P、N∶P和K∶P显著增加,而P∶Ca显著降低.所有土层K∶P和Mg∶P与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Ca和N∶Ca与矿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次生林恢复年限的增加,研究区土壤普遍受到P限制,恢复后期Ca的限制逐渐增强,进而导致了多种养分元素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在治疗老年痴呆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应用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后其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铜蓝蛋白(CER)、微小核糖核酸-132(miRNA-132)水平等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镁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简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DNF、CER、miRNA-132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2、9.215、20.914、18.728、11.72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2、6.995、14.639、6.516,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应用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后其血清BDNF、CER、miRNA-132水平升高,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减轻,认知功能及神经行为症状进一步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手中指肿瘤样钙盐沉着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42岁。因发现右手中指肿物2.5个月,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2.5个月前发现右手中指米粒样大小肿物,当时无疼痛,无手指麻木,1个月前开始握拳时出现疼痛,不剧烈,能忍。专科检查:右手中指近指间关节掌桡侧可扪及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性差,局部皮肤皮温正常,张力稍高,指端血运及感觉可。X线片示右手中指近指间关节旁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骨皮质连续,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图1,2)。生化检验:尿酸298 μmol/L,类风湿因子3.2 U/ml,钙2.39 mmol/L,磷1.29 mmol/L,镁0.87 mmol/L。在中指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中指肿块切除术。于肿块正中做长3 cm"S"形切口,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见肿块有极薄的包膜,并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完整切除肿块带周围脂肪组织大小约0.5 cm×1.0 cm×1.0 cm。肿块内可见为淡黄色酐酪样组织(图3),部分质地较硬类骨质组织。术后局部加压包扎。病理报告:右手中指软组织内见钙盐沉着及组织细胞反应(图4)。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图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患者1 972例结石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1 97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 323例,女性649例;年龄14~92岁,平均(52.7±13.8)岁。按照地域差异分为渝中西部地区组( n=1 532)和渝东南部地区组( n=440);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为渝较发达地区组( n=1 491)和渝欠发达地区组( n=481)。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患者的结石成分的影响。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患者的结石成分构成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各结石成分比例随年龄变化情况分析采用趋势 χ2检验。 结果: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 972例中混合成分结石占多数,为92.9%(1 832/1 972),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40.8%(805/1 972);单一成分结石中以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2.5%(50/1 972)。女性患者相较男性患者碳酸磷灰石[53.6%(348/649)与43.5%(576/1 323), P<0.05]、羟基磷灰石[25.1%(163/649)与17.2%(228/1 323), P<0.05]及磷酸铵镁结石的比例[20.6%(134/649)与6.3%(83/1 323), P<0.05]明显更高,而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草酸钙结石[91.4%(1 209/1 323)与80.7%(524/649), P<0.05]及尿酸结石的比例[9.4%(125/1 323)与1.5%(10/649), P<0.05]明显更高。<40岁的患者较40~70岁及≥70岁的患者碳酸磷灰石[39.6%(155/391)与48.4%(673/1 391)、50.5%(96/190), P<0.05]、磷酸铵镁结石[6.1%(24/391)与12.0%(167/1 391)、13.7%(26/190), P<0.05]及尿酸结石[3.3%(13/391)与7.4%(103/1 391)、10.0%(19/190), P<0.05]的比例明显更低;而<40岁患者草酸钙结石的比例明显更高[93.6%(366/391)与87.2%(1 213/1 391)、81.0%(154/190), P<0.05]。本研究中渝中西部地区与渝东南部地区、渝较发达地区与渝欠发达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庆市泌尿系结石成分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但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及磷酸铵镁结石多见于女性患者,而草酸钙及尿酸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年龄<40岁的患者,主要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年龄≥40岁的患者,以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结石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共收治12例(1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年龄30~53岁,按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制订的股骨头坏死分期为Ⅱ b 2髋,Ⅱ c 4髋,Ⅲ a 1髋,Ⅲ b 5髋,Ⅲ c 2髋,Ⅳ 1髋。选取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大转子骨瓣对坏死区域进行填充,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对移植骨瓣进行固定。术后3、6、12个月定期来院门诊复诊随访,之后每年复诊一次,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评价影像学疗效,术后12和24个月时进行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评分采用Friedman检验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2例(15髋)患者随访时间24~36个月。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7(86,92)分和90(87,92)分,均较术前[59(52,74)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Z=-3.743, Z=-4.473, P<0.05);术后12个月与24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30, 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VAS评分为3(2,3)分及2(1,3)分,均较术前[6(5,6)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 Z=-3.560, Z=-4.656, 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24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95, P>0.05)。X线和CT检查示骨瓣愈合良好,完成了对骨坏死区域的修复,13髋股骨头外形良好,2髋出现进一步塌陷。末次随访时无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 结论:应用可降解高纯度镁金属螺钉固定旋股外侧动脉橫支大转子骨瓣,可保证骨瓣在植入部位的愈合,避免骨瓣移位及脱落。该方法为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头治疗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合水凝胶三维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矿化及异位成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膜板,研究其体外矿化性能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从2周龄SD大鼠(SD大鼠均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骨髓中提取B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设置实验组T1、T2、T3水凝胶分别混合P3代BMSCs,终细胞浓度分别为1×10 8/L、1×10 9/L、1×10 10/L,对照组C不混合细胞。在1、3、7 d用钙黄绿素-AM/碘化丙锭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7、14、21 d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的矿化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内实验将4组水凝胶分别植入18只8周龄SD大鼠臀后侧肌袋内,术后1、2、4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成骨效果。两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流式鉴定细胞是BMSCs,并且在水凝胶中7 d存活率可达(92.43±0.73)%。体外培养14 d后实验组矿化结节的数量逐渐增多且T3[(211.33±17.16)个]高于T2[(56.67±7.64)个]和T1[(28.33±3.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9.234, P<0.05),而对照组并无矿化结节的生成;7 d各组较高表达成骨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而14 d高表达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基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开始形成软骨细胞囊泡、成骨细胞等,而对照组无成骨分化倾向。 结论:明胶/海藻酸钠/硅酸镁锂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BMSCs三维培养的载体材料,复合水凝胶混合的BMSCs具有良好的矿化能力,在体内具有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综合评估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后多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和CNKI数据库,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包含5 320例肥胖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LSG术后血清维生素D( SMD=0.59,95% CI:0.16~1.03, P=0.007)、磷( SMD=0.28,95% CI:0.09~0.47, P=0.004)和铁( SMD=0.46,95% CI:0.31~0.61, P<0.01)显著升高,而血清锌( SMD=-0.41,95% CI:-0.81~ -0.01, P=0.044)显著下降。血清钙( SMD=0.11,95% CI:-0.14~0.36, P=0.385)、叶酸( SMD=0.27,95% CI:-0.08~0.62, P=0.133)、维生素B 12( SMD=0.11,95% CI:-0.25~0.47, P=0.563)和镁( SMD=0.53,95% CI:-0.08~1.14, P=0.09)无显著性改变。 结论:肥胖患者LSG术后血清营养指标改变尚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定期监测血清营养指标变化并在必要时添加补充剂,以预防术后营养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期氯沙坦暴露致羊水过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32岁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沙坦钾片(50 mg、1次/d)、甲泼尼龙片(12 mg、1次/隔日)和双嘧达莫片(50 mg、1次/d)治疗期间怀孕。孕期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孕24 +2周行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少,持续至孕32 +2周,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1.1~3.4 cm,羊水指数1.9~6.9 cm。停用氯沙坦钾片和甲泼尼龙片,换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降压,羊水量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孕34 +4周血压升高至177/113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子痫前期。给予硫酸镁(以1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硝苯地平控释片(加量至60 mg口服、1次/d)和拉贝洛尔片(200 mg口服、2次/d)治疗,血压143/82mmHg,尿蛋白(++)。于孕35 +3周行剖宫产分娩1男婴,身长43 cm,体重2 200 g,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出生缺陷。随访至24月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智力发育及运动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盘龙七片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7岁女性患者因腰肌劳损给予盘龙七片4片/次口服、3次/d。用药3 d后出现恶心、纳差,继而排浓茶色尿、陶土色便。用药15 d后,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全身皮肤瘙痒。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0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68 U/L,碱性磷酸酶(ALP)463.6 U/L,G-谷氨酰转移酶(GGT)1 332.3 U/L,总胆红素(TBil)110.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2.3 μmol/L。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胆道梗阻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盘龙七片,给予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甲泼尼龙治疗。患者不适症状逐步减轻,肝功能逐步好转。治疗14 d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伴汇管区轻度纤维化,考虑药物所致。治疗16 d后,改为保肝药口服2周。停止治疗1周后,患者无不适,皮肤、巩膜颜色正常,肝功能正常(ALT 31 U/L,AST 25 U/L,ALP 83.9 U/L,GGT 37.0 U/L,TBil 19.8 μmol/L,DBil 7.3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且住院期间完成头部超声检查的27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PIVH分为PIVH组和非PIVH组,PIVH组早产儿再按PIVH等级分为重度PIVH(Ⅲ级、Ⅳ级)组、轻度PIVH(Ⅰ级、Ⅱ级)组,对25个可能影响早产儿PIVH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向后),确定影响早产儿发生PIVH及重度PIVH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279例早产儿,PIVH组133例,非PIVH组14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激素足疗程应用比例,平均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高钠血症、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无创通气、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比例共1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大( OR=0.709,95% CI 0.602~0.835)、产前激素足疗程( OR=0.354,95% CI 0.189~0.664)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保护性因素( P<0.05),新生儿窒息( OR=2.425,95% CI 1.171~5.023)、低体温( OR=2.097,95% CI 1.088~4.041)、早发型脓毒症( OR=12.898,95% CI 1.433~115.264)、代谢性酸中毒( OR=2.493,95% CI 1.398~4.442)、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 OR=5.408,95% CI 1.156~25.297)、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 OR=5.035,95% CI 1.269~19.993)是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2)133例PIVH早产儿中,重度PIVH组20例,轻度PIVH组1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前硫酸镁治疗、平均胎龄、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发型脓毒症( OR=4.392,95% CI 1.343~14.367)、凝血功能异常( OR=3.502,95% CI 1.234~9.867)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1)胎龄与早产儿发生PIVH呈负相关,产前完成1个疗程以上的地塞米松治疗,是避免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保护因素;(2)新生儿窒息、低体温、早发型脓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生后72 h内有创通气、生后72 h内腰椎穿刺为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发型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是早产儿发生重度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