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早期康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国内外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均推荐脑卒中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尽早康复的时机、强度以及包含的项目尚不明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内应召开初次康复评价会,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并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康复预后。脑卒中患者早期宜进行运动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言语功能康复。如康复对象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大于75岁的老年卒中患者和儿童卒中患者,更需注重个体化的评估及康复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我决定理论联合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自我决定理论联合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12月到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其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练及常规护理;从2020年1~12月的就诊者中随机选取45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其自我决定理论联合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 w时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及自我管理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4 w时,观察组患者的SS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其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状况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Z=2.091, P=0.037);两组患者干预4 w时的SWAL-QOL评分、GSE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4 w时的自我效能感评价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Z=2.142, P=0.03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窒息病例,且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自我决定理论联合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练干预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治疗期间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食品结构调整对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干预方案对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饮食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各28例.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口腔护理和康复训练等;饮食干预护理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等级采取个体化的食品结构调整进行干预,包括依据膳食结构标准分级,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建立多学科团队指导模式,制定"吞咽障碍患者摄食状况记录表"等.两组干预周期均为3周.干预结束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率以及首次恢复进流食的时间.结果 饮食干预护理组的吞咽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92.86%(26/28)比89.28%(25/28)〕,首次恢复进流食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对照组(d:5.26±0.73比7.19±1.12),差异均有统计表意义(均P<0.05).结论 结合食品结构调整的护理方案可以帮助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在早期恢复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等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观察组给予卒中单元模式护理,干预1个月,入院后成立专业的卒中单元护理小组,科学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包括:① 科学评估患者情况,给予相应营养支持;② 待患者病情稳定,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如脑卒中知识讲座、指导预防摔倒和误吸等;③ 有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④ 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制定肢体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及中医理疗,并加强出院随访.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检测血清内脂素、脂联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并记录患者临床转归、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内脂素、脂联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水平、NIHSS、FMA、HAMD、MBI评分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1个月后的内脂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水平、NIHSS、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脂联素水平、FMA、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1个后内脂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水平、NIHSS、HAMD评分均更低,脂联素水平、FMA、MBI评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94.44%)、患者护理满意度(98.15%)均高于对照组(75.00%、80.56%),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促进神经损伤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心理抑郁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在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在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8年5-12月,对我院医治的28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7 d内每日行容积-黏度吞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进食途径,适合吞咽的食物容积及稠度,给予摄食指导及训练,同时给予全程个体化系统营养护理.根据患者吞咽及营养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吞咽及营养策略,在保证吞咽安全的基础上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吞咽及神经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并发症.结论 对桥小脑角患者术后早期每日行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及时发现吞咽障碍,同时给予全程个体化营养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逐年提高,合理的喂养策略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肠外营养和管饲存在较多并发症等不足,经口喂养已成为早产儿营养供给的最佳途径,且是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早产儿出院标准之一[1]。然而,早产儿由于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出生后难以实现有效的经口喂养,从而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开支[2]。因此,如何帮助早产儿尽早实现安全有效的完全经口喂养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经口喂养适用于胎龄大于34周、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好、病情稳定、呼吸<60次/min的早产儿[3]。但因忽视了个体化差异,可能导致具备经口喂养能力的早产儿经口喂养延迟。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需要通过早期及时进行吸吮、吞咽功能训练以逐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进食功能的发育,加大吸吮力量和奶量,缩短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4-5]。本文旨在综述当前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口腔运动干预研究及相应方案,并探讨这些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为规范早产儿经口喂养管理及制定临床指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