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政策工具视角下亚硫酸盐类药用辅料及添加剂风险控制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分析国内外亚硫酸盐类药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风险控制政策的使用情况,为优化政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政策工具-风险来源-国家/地区的三维政策分析框架,对纳入政策文件进行分析和编码.结果 共纳入政策文件101 份,政策条目编码163 条,政策发布年份为2000-2022 年.强制性、混合性、自愿性政策工具分别占 70.55%、16.56%、12.88%.结论 各类型政策工具内部使用频数差异大,使用结构不均衡.我国对亚硫酸盐类药用辅料缺少针对性管理政策,在食品药品标签无含量说明,有待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中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区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承担着食品药品安全的一线监管执法工作,其监管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我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监管资源配置现状,本研究采用2011年至2016年的监管资源调查数据,对我国基层监管机构监管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经分析发现,我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资源逐年增加,总量已达较高水平,但总体监管资源配置不合理.建议尽快健全技术监管网络,合理调整人才招聘政策,完善资源配置结构并保障经济落后地区的监管资源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我国医药研发领域新动态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我国医药研发领域的新动态,为医药企业研发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网站上发布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从研发投入、品种数量、品种结构、内在研发质量、研发领域布局等方面分析医药研发的新动态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未来医药研发投入强度和增长率将迅速增加;以补充申请形式体现的一致性评价和再评价的注册申请将大量增长;以"抢仿"为主的仿制药开发模式将向以专利挑战为主的国际主流模式转变,研发品种将由仿制向创新转变;药品研发加强质量管理将成为业内共识,传统的粗放式研发将向精细化、科学化研发转变;对创新生物制品和罕见病、儿童用药的研发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鼓励,仿制药挑战专利将更常见.基于此,建议医药企业可从上述五方面着手,增加研发投入及提高效率,注重单个在研品种的价值而不是数量,及时调整研发品种结构,开展研发质量管理,优化研发领域的布局,有选择性地开展创新生物制品和罕见病、儿童用药的研发,及时跟踪、分析、评估专利,争取"首仿"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营养治疗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治疗和随访管理中占重要地位.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SCD)在1951年提出,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针对碳水化合物种类的饮食限制:只允许摄入单糖类碳水化合物,去除双糖和大多数的多糖、淀粉等复杂碳水化合物,但不限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并适当减少经过加工的肉类或其他加工食品.目前SCD治疗IBD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理论假设在于:(1)IBD患者肠道发生炎症后会引起双糖酶功能的降低,因此只能吸收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2)IBD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改变饮食结构能调整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改善IBD症状.已有来自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和个案报道初步提示SCD改善儿童IBD症状和维持缓解的临床有效性,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SCD中对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限制,为指导IBD患儿的饮食提供了参考.但是具体执行需要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常见食品进行食谱的设计,同时兼顾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学龄期儿童饮食行为量表的编制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编制可用于我国学龄期儿童饮食行为测量的量表, 为学龄期儿童饮食行为评估提供工具.方法 2018年1月, 研究小组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形成了包含168个问题的条目池.由研究人员对50名6~12岁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的逐条访谈, 依据访谈结果, 并结合5名儿科临床专家意见, 对条目进行删除、合并、修订后形成包含84个条目的量表初稿;2018年3月, 采用量表初稿对363名学龄期儿童进行调查, 综合运用高低分法、变异系数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等进行条目筛选和量表结构分析, 形成包含48个条目的"儿童饮食行为试用量表";2018年5月, 采用试用量表在西安市2所小学随机抽取700名6~12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 运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量表的信效度及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可提取出挑食、食物响应、过饱响应、不良进食习惯、外因性进食、限制饮食、食物喜好、垃圾食品渴望8个维度,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2.16%;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拟合指标[拟合优度指数 (GFI) =0.90, 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 (AGFI) =0.89, 非规范拟合指数 (NNFI) =0.92, 比较拟合指数 (CFI) =0.93]等均达到测量学要求.各个维度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维度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都仅有1个, 方差贡献率在45%~71%, 各条目载荷范围都大于0.40.各维度得分间的相关系数为0.08~0.48, 各维度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1~0.72, 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Guttman分半信度为0.71、重测信度系数为0.73.不同学历照护人、不同家庭结构、不同身体质量指数 (BMI) 儿童间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8个维度48个条目的学龄期儿童饮食行为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区分度, 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学龄期儿童饮食行为的情况和特点, 可用于将来学龄期儿童饮食行为的测量及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品结构调整对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食品结构调整护理干预方案对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饮食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各28例.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口腔护理和康复训练等;饮食干预护理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等级采取个体化的食品结构调整进行干预,包括依据膳食结构标准分级,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建立多学科团队指导模式,制定"吞咽障碍患者摄食状况记录表"等.两组干预周期均为3周.干预结束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率以及首次恢复进流食的时间.结果 饮食干预护理组的吞咽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92.86%(26/28)比89.28%(25/28)〕,首次恢复进流食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对照组(d:5.26±0.73比7.19±1.12),差异均有统计表意义(均P<0.05).结论 结合食品结构调整的护理方案可以帮助后组颅神经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在早期恢复吞咽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藻类功能食品对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海藻类功能食品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菌群调整及对非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藻类资源.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首先采用大剂量混合抗生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再根据后期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正常喂养)和治疗组(海藻糖类配方鼠粮喂养);收集各组小鼠新鲜粪便,利用PCR-DGGE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获得细菌群落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同时切取差异显著条带进行序列分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IL-2、TNF-α生成水平,进而初步评价海藻类食品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抗生素灌胃后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模型组小鼠体内Barnesiella intestinihominis等抑制机体免疫力的菌群量明显高于正常及治疗组,治疗组小鼠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及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较好且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结论:海藻类功能食品能够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实验小鼠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军潜艇某部艇员膳食营养调查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海军某部潜艇艇员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部队合理膳食及制定新的食物定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在潜艇停靠码头期间,选取某部潜艇艇员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为96.0%.采用称量法进行连续4 d的膳食调查,采用24 h生活观察法计算艇员每日能量消耗情况;检测艇员BMI及体脂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官兵常见营养缺乏症状及对伙食供应的建议.结果 被调查潜艇艇员粮食、大豆、蔬菜、禽肉、牛奶、鱼虾等食物摄入不足,畜肉、植物油摄入过量;每人每日摄入能量高于军队标准且能满足能量消耗需要,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过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钠、铁、磷、维生素E等摄入过量,而碘、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摄入不足;被调查艇员中超重和肥胖者占46.8%(36/77),体脂率偏高和高者占48.1%(37/77);眼睛发干、牙龈出血、口腔和舌溃疡等营养缺乏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6.0%(25/96)、22.9%(22/96)、19.8%(19/96);水果、奶制品和牛羊肉为艇员建议增加供应食品的前3位.结论 该潜艇部队艇员膳食结构不合理,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例不恰当,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建议调整优化膳食结构,改善饮食模式,以保障艇员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广东省成年人群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广东省成年人群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2015年广东省慢病与营养监测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探讨广东省成年人群的膳食模式,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对MS患者的影响.结果 本次因子分析得到3种膳食模式,其中现代快餐膳食模式以米类及其制品、水果、奶类、速食食品、面类及其制品、蛋类等为主要食物;高植物性膳食模式以浅色蔬菜、精炼植物油、盐、其他畜肉、淀粉/糖类、豆类等为主要食物;沿海特色膳食模式以深色蔬菜、浅色蔬菜、鱼虾类、精炼动物油、精炼植物油、猪肉为主要食物.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现代快餐膳食模式是高血糖患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2.161,95%置信区间(95%CI)=1.173~3.981],高植物性膳食模式是MS的保护因素(OR=0.494,95% CI=0.253~0.963).结论 高植物性膳食模式食物有助于减少MS发病风险或减少MS代谢异常组分,应因地制宜地调整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预防和控制M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计痛风和/或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等)调查问卷,应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4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险因素11项,分别为经常食用熟食、经常食用油炸食品、经常食用芦笋、经常食用坚果、经常饮酒、吸烟、每天的饮水量<1000 mL、冬季住宅温度≤17℃、冬季工作环境温度≤17℃、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经常使用微波炉和电磁炉,其OR值分别为2.063、1.701、3.242、1.560、2.055、1.338、5.70、5.33、2.305、2.821和1.701;保护性因素3项,分别为偶尔食用新鲜水果、清晨起床时间5~7点和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时间<1 h,其OR值分别为0.723、0.611和0.558.(2)对所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险因素6项,分别为经常饮酒、每天饮水<1000 mL、冬季住宅温度≤17℃、冬季工作环境温度≤17℃、手机为移动通讯网络和手机为联通通讯网络,其OR值分别为2.008、4.24、4.034、1.889、2.207和1.891;保护性因素2项,分别为偶尔食用蘑菇木耳和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时间<1 h,OR值分别为0.551和0.536.结论:适当调整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避免环境危险因素影响,可有效降低机体尿酸水平,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