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数据的联合建模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动态变化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为前列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收集2011-01-01-2017-12-3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1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比卡鲁胺联合戈舍瑞林组(n=126)和氟他胺联合戈舍瑞林组(n=50).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拟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存数据,进而根据共享随机效应构建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法下的联合模型.通过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以及对数似然函数(LLF)值评估2类联合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预测误差(PE)比较2类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基线数据的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176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71.76±7.86)岁,随访1.30~36.77个月.极大似然估计下的联合模型结果显示,相比于患者血清PSA水平未增加时,当PSA水平随时间增至10倍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0.94倍(HR=1.94,95%CI:1.74~2.16,P<0.001);贝叶斯估计下的联合模型结果显示,相比于患者血清PSA水平未增加时,当PSA水平随时间增至10倍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18倍(HR=2.18,95%CI:1.77~2.73,P<0.001).此外,极大似然估计下的联合模型展现出更好的拟合优度(AIC=3 265.01,BIC=3 303.06,LLF=-1 620.51),而贝叶斯估计下联合模型的AUC值(0.70~0.88)更大、PE值(0.04~0.10)更小,提示其具有更强的预测性能.结论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是其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监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准确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噬在泌尿系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噬可以通过吞噬并降解细胞内的蛋白、细胞器以及其他胞质成分,实现细胞器的更新和满足自身的代谢需要.生理情况下,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而自噬紊乱是多种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自噬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作为其抑制因素,而晚期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生长.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自噬对肿瘤治疗有细胞保护性和细胞毒性的双重影响,因此通过调控自噬能提高其治愈率,为泌尿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主要总结了自噬的发生机制以及对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价值,致力于将自噬调节和现有的泌尿系肿瘤治疗方式结合有助于增加抗肿瘤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转移性前列腺癌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进步,前列腺癌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并出现年轻化的现象,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肿瘤,预后不佳。一直以来,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主要治疗基石还是以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为主,但是大多数mHSPC都会转变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如何延长mHSPC进展为mCRPC的时间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几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Ⅲ期临床试验使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了快速变化,包括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内分泌药物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应用的现状和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4例晚期PC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持续性治疗,观察组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8 +及CD4 +/CD8 +)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2%(41/47)]明显优于对照组[68.1%(32/47)](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SA及F-PS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SA[(4.63±1.08)vs.(5.26±1.24)ng/mL]及F-PSA[(1.04±0.20)vs.(1.18±0.25)ng/m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 +、CD4 +及CD4 +/CD8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而CD8 +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 +、CD4 +、CD8 +及CD4 +/CD8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性功能、泌尿功能、肠道功能及激素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性功能、泌尿功能、肠道功能及激素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9.1%(9/47)]明显低于对照组[44.7%(21/47)]( P<0.05)。 结论: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给药治疗晚期PCa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持续性给药,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雄激素剥夺疗法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疗法。虽然雄激素剥夺治疗初期疗效确切,但治疗后出现的临床问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因其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影响疗效,甚至危及健康或生命。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局部疾病有关,也与肝脏、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疾病息息相关,但其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研究尚少。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剥夺疗法会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从而诱导一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CRPC的形成。本文分别从肠道微生态多样性、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功能通路改变的角度,阐述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对肠道微生态产生的微生态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如粪便微生物移植、口服抗生素和益生菌等,以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疗效与预期,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初诊全身多发转移晚期前列腺癌的序贯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晚期前列腺癌的序贯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院收治初诊全身多发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例,序贯采用内分泌治疗、阿比特龙、多聚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恩扎卢胺治疗,总生存期35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无典型表现,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对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不少研究结果显示出人工智能的表现可以与专业人员相媲美。在诊断方面可以通过算法对图像进行筛查,改善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主观性造成的误差,提高了结果的可重复性;在预后判断上,通过算法对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和病死率等疾病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和评估,从而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和改进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上的应用,以及展望和挑战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77Lu-PSMA-RLT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技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前列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后疗效较高,但一旦发展到激素抵抗状态,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继手术和放化疗后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其能克服肿瘤异质性,具有毒性小、靶向性强、疗效好等优点。以 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治疗为代表的新型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有效解决了晚期激素抵抗状态前列腺癌疗效欠佳这一难题,得到了广泛认可。该文就 177Lu-PSMA-RLT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技术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便于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方法,为更好地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开展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PET/CT显像剂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些年,我国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并且PCa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仍是一大难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生存预后较差。目前,MRI、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对PCa进行诊断及分期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亦被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优化。尤其是PET/CT各种显像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PCa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在PCa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均展示出良好的前景。笔者就这几种常用影像学方法及PET/CT显像剂的应用展开综述,总结它们的优势、不足及新的应用进展,旨在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列腺癌神经支配研究现状及其靶向治疗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神经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已被证实可促进前列腺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和晚期的转移及扩散,且能促进血管的新生。前列腺癌神经浸润可能受癌细胞分泌的多种神经生长因子调控,让人意外的是,神经细胞可能是来源于脑室下区的神经祖细胞。最近,肿瘤相关的神经-免疫功能紊乱对癌症的影响也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因此,探索神经及其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子和细胞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神经靶向性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