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应用阿比特龙新型内分泌治疗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临床特征及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2019年4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诉的患者,69岁。直肠指检:前列腺增生、质硬表面不光滑。CT检查示膀胱内占位,肿瘤可能;右肺转移可能。行诊断性TURBT,病理检查示前列腺腺泡腺癌。PET-CT检查示前列腺恶性病变伴膀胱受侵,盆腔多发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诊断为mHSPC合并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先予比卡鲁胺抗雄治疗,后改行戈舍瑞林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醋酸阿比特龙治疗1个月后,血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降至0.705 ng/ml;4个月后降至0.007 ng/ml,其后长期维持于0.003 ng/ml水平。ADT+醋酸阿比特龙治疗1个月后血清睾酮降至去势水平(0 ng/dl)并长期维持;治疗3个月后肺部转移病灶已不明显。治疗21个月后,患者自诉生活质量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ADT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合并肺转移的mHSPC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比卡鲁胺致扩张型心肌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3岁男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比卡鲁胺(50 mg口服、1次/d)联合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10.8 mg皮下注射、1次/3个月)治疗,27个月后将戈舍瑞林改为亮丙瑞林缓释微球(3.75 mg皮下注射、1次/月)。治疗第3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第36个月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8和45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9、57和2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8%,实验室检查示B型脑钠肽前体4 533 ng/L。考虑为比卡鲁胺所致扩张型心肌病。停用比卡鲁胺,继续按原剂量皮下注射亮丙瑞林,并予美托洛尔、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螺内酯。1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0和44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4、53和2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36%,B型脑钠肽前体1 539 n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4例晚期PC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持续性治疗,观察组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3 +、CD4 +、CD8 +及CD4 +/CD8 +)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2%(41/47)]明显优于对照组[68.1%(32/47)](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SA及F-PS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SA[(4.63±1.08)vs.(5.26±1.24)ng/mL]及F-PSA[(1.04±0.20)vs.(1.18±0.25)ng/m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 +、CD4 +及CD4 +/CD8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而CD8 +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 +、CD4 +、CD8 +及CD4 +/CD8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性功能、泌尿功能、肠道功能及激素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性功能、泌尿功能、肠道功能及激素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9.1%(9/47)]明显低于对照组[44.7%(21/47)]( P<0.05)。 结论: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性给药治疗晚期PCa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持续性给药,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的17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3±8.5)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5.7(3.2,36.5)ng/ml,碱性磷酸酶(ALP)中位值131.5(79.0,430.7)U/L。所有患者骨转移灶数量≥2个且无内脏或淋巴结转移,骨扫描病灶数量中位值10(8,15)个。16例(94.1%)存在骨痛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9例,1分2例,0分6例。17例均接受镭-223治疗(55 kBq/kg,每4周注射1次,最多6次),其中5例联合恩扎卢胺治疗,8例联合阿帕他胺治疗,4例联合比卡鲁胺治疗。分析PSA应答(PSA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ALP应答(ALP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且至少维持1个月)率、疼痛缓解率。治疗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计算转移病灶客观缓解率,同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骨骼相关事件(SRE)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17例中,治疗6、5、≤4次者分别为11、3、3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骨保护药物。末次治疗1个月后ALP中位值83.2(51.5,126.5)U/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2例(70.6%)出现ALP应答,5例(29.4%)AL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23.5%)出现PSA应答,其中2例PSA持续下降,2例PSA后期有所升高。15例(88.2%)治疗期间疼痛缓解,1例(5.9%)因疾病进展疼痛加重,1例(5.9%)治疗期间无变化。17例中ECOG评分下降、无变化、增加者分别为15、1、1例。末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中位骨转移灶数量减少至5(4,9)个。1例(5.9%)治疗过程中完全缓解,11例(64.7%)部分缓解,4例(23.5%)病情稳定,1例(5.9%)治疗4个月后出现影像学进展;总体客观缓解率为70.5%(12/17)。治疗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贫血(1例,5.9%,3级)、血小板减少(1例,5.9%,3级)、白细胞减少(1例,5.9%,2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疲乏(3例,17.6%;1级2例,2级1例)、消化道出血(1例,5.9%,3级)、腹泻(1例,5.9%,2级)、发热(1例,5.9%,1级)。1~2级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3例因不能耐受3级不良反应终止治疗;1例自行终止治疗。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无SRE发生。结论:镭-223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对mCRPC骨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结论还需大样本、前瞻性随访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族性男性性早熟五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5例家族性男性性早熟(familial male-limited precocious puberty,FMPP)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FMPP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者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位点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5例患者中4例为儿童,1例为成人。4例患儿均因性发育过早来就诊,发病年龄<4岁,血清睾酮升高,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处于青春期前水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提示为外周性性早熟。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LHCGR基因均存在变异,其中前4例患者携带相同的c.1713G>C(p.M571I)杂合突变,病例5携带c.1741T>C(p.C581R)杂合突变。给予4例患儿口服抗雄激素制剂及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均治疗有效。结论:LHCGR基因c.1713G>C为尚未报道的新变异,拓展了LHCGR基因突变谱。给予FMPP患儿比卡鲁胺联合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延缓骨骺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的诊治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及病理结果,复习前列腺小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排尿困难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给予手术去势及口服比卡鲁胺抗雄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尿潴留,再次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同时出现多发骨转移,行化疗及局部放射等综合治疗,自发现前列腺小细胞癌后8个月,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多数患者在发现后数月内死亡。目前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可采用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等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患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报道了1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综合治疗的病例。患者81岁,因间断肉眼血尿2周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mHSPC,临床分期为cT2N1M1b期。遂给予患者醋酸地加瑞克治疗,治疗5个月后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控制不良并伴骨转移灶增多,遂改用氟他胺+醋酸戈舍瑞林。治疗3个月后将氟他胺替换为比卡鲁胺后继续用药,治疗2年后复查显示睾酮水平升高伴症状加重,经医师评估后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恩扎鲁胺+醋酸戈舍瑞林,随访截止至2022年11月1日,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平稳,未发现疾病进展,仍保持激素敏感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泼尼松转换为地塞米松联合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方案改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效果。患者,61岁。2017年11月因体检发现PSA升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PSA 11 ng/ml。前列腺MRI检查:前列腺外围带异常信号影,考虑前列腺癌;右侧髂骨体内转移灶;双侧精囊腺内侧部分信号改变,考虑有受累。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左侧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诊断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2017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肿瘤侵犯双侧精囊腺,侵犯神经。术后辅助比卡鲁胺+戈舍瑞林持续治疗,定期复查PSA。2018年2、6、10月复查PSA分别为0.32、0.15、1.72 ng/ml。2018年10月复查睾酮为40 ng/dl,考虑生化进展。2018年11月复查PSA为2.51 ng/ml,考虑进入mCRPC,改用阿比特龙+泼尼松+戈舍瑞林持续治疗。2019年1、3、6月复查PSA分别为0.1、0.03、1.1 ng/ml,至2020年3月已达8.9 ng/ml。将治疗方案改为阿比特龙+地塞米松,2020年4、7、9月复查PSA分别为7.9、3.98、2.58 ng/ml,继续应用阿比特龙+地塞米松治疗。mCRPC患者经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进展后,改为阿比特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恩扎卢胺一线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75岁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 3bN 1M 0期。采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戈舍瑞林+比卡鲁胺)并规律随访,第13个月开始PSA缓慢升高,至第17个月时考虑进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结合患者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选择一线应用恩扎卢胺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本例诊治经过,我们认为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CRPC患者进行治疗选择时,既要考虑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又要充分考虑治疗对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512例临床特点及致病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1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可疑患者,男14例,女498例,通过填写统一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卡,记录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所使用化妆品的相关信息;对其中103例(男3例,女100例)进行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及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结合48和72 h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512例可疑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表现类型为接触性皮炎(495例,96.7%)。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损形态主要为红斑501例(97.9%)、丘疹313例(61.1%)、水肿249例(48.6%)、鳞屑166例(32.4%);症状主要为瘙痒480例(93.8%),其次为灼热感359例(70.1%)和紧绷感297例(58.0%)。103例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显示,阳性71例,最易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31例,30.1%)、十二烷基硫酸钠(29例,28.2%)、秘鲁香脂(17例,16.5%)、布罗波尔(12例,11.7%)及三乙醇胺(10例,9.7%)。将化妆品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4位的类别分别为乳化剂54例(45.8%)、防腐剂47例(39.8%)、芳香剂17例(14.4%)和表面活性剂10例(8.5%)。2例男性和69例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69/100, χ2 = 0.01, P > 0.05);18~29岁组、30~49岁组及50~7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4%、34%、32.4%,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693, P > 0.05)。 结论:化妆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致病成分具有多样性,最易引起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秘鲁香脂、布罗波尔及三乙醇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