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情分析技术在监管场所精神障碍者暴力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精神障碍者暴力攻击行为与其情绪之间的联系,评价表情分析技术在监管场所内精神障碍者暴力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暴力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39例监管场所男性精神障碍者,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中文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简明精神病量表,评估受试者的暴力风险、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对受试者进行情绪唤醒并记录唤醒前、唤醒后及唤醒过程中的情绪及表情动作单元强度,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唤醒前、唤醒后及唤醒过程中的情绪和表情动作单元强度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7种基础情绪表情强度与评估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的悲伤、惊奇和惧怕3种情绪在不同时间段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内侧眉毛提起动作单元强度在诱发情绪前后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愤怒情绪强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与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眉毛提起、眼睑收紧、上眼睑提起等眼部动作单元可以作为识别暴力攻击行为相关的负性情绪(如悲伤、愤怒)的有效动作单元,表情分析技术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监管场所内精神障碍者的潜在暴力风险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经历亲密关系暴力现状及其关联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经历亲密关系暴力(IPV)现状,分析其关联因素.方法 于2022年1至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984名MSM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历IPV的关联因素.结果 共调查984人,经历IPV者占3.7%,其中肢体暴力占8.3%、语言暴力占69.4%、性暴力和其他暴力各占11.1%,经历IPV来自固定性伴占50.0%、偶遇性伴占30.6%、都有占19.4%.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市级城市居住(OR=4.831)、性角色被插入方/均可(OR=3.652)、肛交人数≥4人(OR=2.740)、高性感觉寻求(OR=2.470)者经历IPV的可能性更大,知晓艾滋病知识(OR=0.141)、害怕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OR=0.240)者经历IPV的可能性更小.结论 MSM经历IPV以固定性伴和语言暴力为主,其经历IPV与性角色、肛交人数和性感觉寻求等因素相关,经历IPV会增大HIV感染风险,要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伴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厚度和分形维数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观察伴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的结构改变,探讨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利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 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暴力组和无暴力组。使用CAT12软件计算2组皮质厚度与分形维数,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 t检验;全脑的皮质厚度、分形维数分别与PAN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暴力组( n=20)较无暴力组( n=18)左侧舌回( t=4.11, P=0.000 11)、岛回( t=3.48, P=0.000 66)、中央前回( t=3.52, P=0.000 60),右侧的中央前回( t=3.94, P=0.000 18)、缘上回( t=3.72, P=0.000 34)、中央后回( t=3.72, P=0.000 34)及顶叶下回( t=3.64, P=0.000 43)的皮质厚度减低(顶点水平 P<0.001,未校正);暴力组皮质分形维数在左侧中央后回( t=3.86, P=0.000 23)增加,右侧楔前叶( t=3.62, P=0.000 44)减低(顶点水平 P<0.001,未校正)。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中央后回皮质分形维数与PANSS一般病理评分( r=0.56, P=0.000 17)、总评分( r=0.53, P=0.000 40)均呈正相关;左侧梭状回皮质分形维数与PANSS总评分呈正相关( r=0.50, P=0.000 47);右侧顶叶上回( r=0.62, P=0.000 03)、顶叶下回( r=0.62, P=0.000 03)、中央后回( r=0.57, P=0.000 12)、颞下回( r=0.56, P=0.000 17)皮质分形维数与PANSS阴性评分均呈正相关。 结论:伴有暴力行为与无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的皮质厚度与分形维数存在差异,提示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存在神经元密度与分布的异常,这有助于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进展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常见而复杂的一种创伤。如患者头部遭受钝性加速/减速暴力,可导致广泛的白质轴索损伤,即所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DAI影响神经环路的功能,是TBI患者出现认知、行为和情感障碍的重要原因。目前,DAI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仍是一个临床难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影像学如MRI可检出不同严重程度DAI患者细微或明显的白质病变。另一方面,轴索损伤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在DAI的临床评估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此外,DAI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亦值得关注。笔者就近期DAI无创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男性服刑人员焦虑抑郁情绪与物质滥用史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物质滥用史对男性服刑人员服刑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其与暴力行为的关系。方法:2019年10—11月对1 455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个人物质滥用史问卷收集物质滥用情况(饮酒、吸烟和吸毒);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s,PHQ-9)调查焦虑抑郁情绪。按照有无物质滥用史将所有被试分为物质滥用组( n=871)和无物质滥用组( n=584)。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 t检验、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物质滥用组GAD-7[(4.95±5.88)分,(3.35±5.33)分; t=-5.407, P<0.01]、PHQ-9[(6.69±6.50)分,(4.48±5.73)分; t=-6.821, P<0.01]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无物质滥用组。(2)躯体疾病( β=0.700, OR=2.014,95% CI=1.599~2.538, P<0.05)、酒精滥用史( β=0.434, OR=1.543,95% CI=1.176~2.025, P<0.05)、烟草滥用史( β=0.387, OR=1.473,95% CI=1.154~1.880, P<0.05)、年龄≤45岁( β=0.372, OR=1.450,95% CI=1.118~1.881, P<0.05)是服刑人员出现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躯体疾病( β=0.686, OR=1.986,95% CI=1.581~2.496, P<0.05)、烟草滥用史( β=0.488, OR=1.629,95% CI=1.286~2.063, P<0.05)、年龄≤45岁( β=0.484, OR=1.622,95% CI=1.260~2.089, P<0.05)、酒精滥用史( β=0.344, OR=1.410,95% CI=1.073~1.854, P<0.05)是服刑人员出现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3)受教育年限≤9年( β=0.900, OR=2.459,95% CI=1.855~3.261, P<0.05)、年龄≤45岁( β=0.788, OR=2.199,95% CI=1.690~2.860, P<0.05)、未婚( β=0.683, OR=1.980,95% CI=1.421~2.759, P<0.05)、酒精滥用史( β=0.308, OR=1.361,95% CI=1.053~1.758, P<0.05)、毒品滥用史( β=0.557, OR=1.745,95% CI=1.055~2.885, P<0.05)是服刑人员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物质滥用史可能是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酒精、毒品滥用均是出现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控制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冲动行为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96例,按入院时间的前后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各类暴力冲动行为进行统计,且在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暴力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且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对其发生暴力冲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并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该护理模式能够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可行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述情障碍在男性服刑人员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及其因子在特质愤怒与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愤怒量表(the trait anger scale,T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和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version of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对268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进行施测,使用SPSS 23.0和Mplus 8.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特质愤怒、攻击行为和述情障碍的总分分别为(17.75±4.93)分、(52.15±10.61)分、(70.90±19.40)分。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 r=0.67, P<0.01)、述情障碍( r=0.40, P<0.01)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攻击行为也呈正相关( r=0.55, P<0.01)。多元层次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酒精成瘾的影响后,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 β=0.67, P<0.01);述情障碍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在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β=0.18,95% CI=0.11~0.27)。 结论:特质愤怒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中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生疼痛共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疼痛共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6月—2019年1月选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4所医学院校的768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疼痛共情量表(EPS)、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68名医学生的EPS总分为(2.56±0.66)分,其中身心不适反应维度得分为(2.28±0.74)分,移情反应维度得分为(3.39±0.7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经常看暴力电影、个人痛苦是医学生身心不适反应的影响因素( P<0.05),共解释20.1%的总变异;性别、年级、临床学习经历、观点采择、共情性关注、想象力是医学生移情反应的影响因素( P<0.05),共解释19.7%的总变异。 结论:医学生的疼痛共情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教育应加强共情行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患者他评的方式,多维度地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共情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严重精神障碍的个案管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社区居家在管严重精神障碍30 581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6%(2 319/30 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业( OR:1.29,95% CI:1.18~1.4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OR:1.19,95% CI:1.03~1.36)、建档前发生暴力行为( OR:2.98,95% CI:2.64~3.36)和社区面访≥5次( OR:2.46,95% CI:2.06~2.94)是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 OR:0.81,95% CI:0.74~0.90)、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OR:0.25,95% CI:0.20~0.32)、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OR:0.59,95% CI:0.41~0.84)、申请监护补助( OR:0.65,95% CI:0.58~0.72)、申请服药补助( OR:0.65,95% CI:0.59~0.73)、签约家庭医师服务( OR:0.68,95% CI:0.62~0.75)、参加年度健康检查( OR:0.80,95% CI:0.67~0.95)和社区面访( OR1~2次:0.64,95% CI:0.54~0.76; OR3~4次:0.80,95% CI:0.67~0.96)是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 结论:社区随访中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男男性行为者亲密伴侣暴力经历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MSM中亲密伴侣暴力(IPV)经历情况并分析IPV经历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7月在济南市、青岛市和济宁市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最近1年IPV经历和6个月高危性行为等信息。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1 122人,年龄(29.80±8.78)岁,未婚占68.1%(764/1?122)。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为9.8%(110/1 122),来自济宁市和青岛市、本地居住时间>2年、寻找性伴场所为酒吧/浴室/公园、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吸毒行为、最近1年患过STD的MSM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较高( P<0.05)。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49.0%(550/1 122)和20.9%(234/1 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IPV经历者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风险高于无IPV经历者(a OR=1.82,95% CI:1.14~2.91;a OR=3.30,95% CI:2.10~5.20)。 结论:MSM中存在IPV现象,IPV经历与高危性行为存在正相关。应针对有IPV经历的MSM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