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患者脑代谢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不同状态下脑代谢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雌激素孕激素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招募 2019 年 4 月—2022 年 8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MRM患者 36 例,同时招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女性 29 例.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分别于发作间期(卵泡后期)、发作期(围月经期)检测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丘脑的主要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复合物(Glx)和胆碱(Cho)与肌酸(Cr)的比值.每次MRI成像当天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各脑区两组间代谢物比值及激素水平、围月经期激素下降率的差异,同时观察MRM组从发作间期到发作期脑代谢的变化.结果 MRM患者较正常人卵泡后期、围月经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围月经期雌激素孕激素下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作间期,MRM组左侧mPFC Cho/Cr较对照组降低(U=-2.957,P=0.003),且与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0.398,P=0.018).在发作期,MRM 组左侧 mPFC GABA/Cr 较对照组降低(U=-2.015,P=0.044),左侧丘脑 Glx/Cr 较对照组升高(t=2.213,P=0.033),上述结果与临床特点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MRM患者从发作间期到发作期GABA/Cr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右侧丘脑Glx/Cr显著升高(t=-2.181,P=0.038),右侧丘脑Cho/Cr显著升高(Z=-2.414,P=0.016).结论 MRM患者存在与正常人不同的脑代谢情况,且伴随头痛发作存在脑代谢的变化,但本研究未发现与月经周期相关雌激素孕激素的差别,其神经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用于女性偏头痛患者分流和临床决策的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风险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女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设计女性偏头痛患者PFO风险预测模型(migraineur PFO risk prediction model,MPRPM).方法 选取 2019年 6月 1日至 2022年12月31日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女性偏头痛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信息以及停药后的随访结果,并根据食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FO阳性组和PFO阴性组.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并对其多维度验证.根据准确率下降系数(mean decrease accuracy,MDA)筛选关键特征并构建MPRRM.结果 共纳入305名女性患者,其中PFO阳性组204人,PFO阴性组101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头痛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时严重影响生活、运动相关性头痛、月经引起的头痛、先兆性偏头痛和隐源性脑卒中病史是PFO阳性患者的预测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可以预测女性偏头痛患者PFO发病率,其AUC为 0.895(95%CI:0.847~0.943).MPRPM的灵敏度为 71.6%,特异度为 91.1%(AUC:0.862,95%CI:0.818~0.906,P<0.001).最佳临界值为 2.5分.模型分类正确的患者症状改善率高于分类不正确的患者(94.3%vs.82.0%,P=0.023).结论 确定了女性偏头痛患者合并PFO的预测因素.MPRPM可为女性偏头痛患者的诊断过程和治疗决策提供指导,辅助偏头痛患者就诊分流,减轻医疗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月经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观察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月经性偏头痛(MM)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比值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肝火旺盛型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2例),并纳入2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天2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组予以耳穴综合疗法治疗,从月经来潮前2~5 d开始,1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随访2个月经周期时以视觉模拟量尺(VAS)和偏头痛积分评价患者头痛程度,观察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月经期血清PGF2α、PGE2含量并计算PGF2α/PGE2比值,评定两组MM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偏头痛积分中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GF2α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PGE2 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PGF2α/PGE2 比值高于正常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2α/PGE2 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5%(29/3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7.4%(24/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肝火旺盛型MM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等方面疗效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PGF2α和PGE2含量,降低PGF2α/PGE2比值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女性与偏头痛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2/3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头痛发作与月经相关.女性偏头痛与月经周期中激素变化存在密切相关性,"雌激素撤退"效应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偏头痛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了解女性每个生命周期和生理阶段的变化与头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林咸明针药结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总结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诊疗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典型病案,从"针灸止痛调神""遣方调体固本"两方面,分析总结林师运用针灸结合经方辨治月经性偏头痛的诊疗思想与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验证.[结果]林师认为,月经性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不通,阻滞经络;气血虚损,脑窍失养.林师强调治疗本病需要明分期、辨虚实、调体质、重病证,针灸与方药并举,将"镇痛""调神"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最终疼痛得止、神志得安、冲任调和、正气自得.文末所举验案为产后冲任失调、枢机不利所致之经行头痛,以针刺疏通经络、止痛调神,方药疏肝解郁、调补冲任,针药相合,终得良效.[结论]林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紧扣不通、不荣之病机,针刺重视调神,选方结合经典,将针灸外治法和中药内服法相结合,拓宽了诊疗思路,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搜集从1990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月经性偏头痛针灸临床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筛选出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腧穴及取穴部位,探索总结出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经用穴的潜在规律.从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上看,足少阳经为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首选经脉,风池、率谷、百会、太冲等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取穴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项部,所以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还是以局部取穴为主,同时现代还比较注重远端取穴;太冲穴不仅为足少阳经的表里经脉上的腧穴,同时还是足厥阴经的原穴、腧穴;此外,对交会穴的选用也是现代针灸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偏头痛针刺治疗方案时间因素选择的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针刺治疗偏头痛时间因素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5本期刊(《中国针灸》《中医杂志》《针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中华中医药杂志》)及PubMed数据库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初始针刺介入时机、行针次数、行针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疗程及疗程间隔时间等针刺时间因素数据信息,分析不同类型偏头痛针刺治疗方案时间因素的选择.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20篇.英文文献中仅1篇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提及针刺治疗时机,中文文献仅月经期偏头痛、慢性偏头痛2篇文献提及.英文文献中仅2篇文献提及行针次数,中文文献有8篇文献提及.英文文献针刺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疗程及疗程间隔时间均较中文文献长.留针时间均多为30 min.结论 现有研究对偏头痛针刺时间因素的关注度不够,研究多表浅,无可靠的临床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行头痛是指女性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以头痛为主的病症,严重者剧痛难忍[1],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月经性偏头痛".据调查,经期头痛约占女性偏头痛的56 %[2].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女性职业竞争力增大,加之精神紧张,经行头痛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年轻女性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临床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3-4],现将近10年来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的文献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大脑半球间镜像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方法,分析月经性偏头痛(MM)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方法 收集15例MM患者(MM组)和15名处于月经期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疼痛强度数字评价量表(NR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集rs-fMRI数据,应用REST软件分析两侧大脑半球镜像对称体素间的VMHC值,获得VMHC值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并分析MM组患者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N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M组双侧额中回、楔前叶、前扣带回和中央后回VMHC值显著增高,MM组双侧前扣带回VMHC值与NRS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1).结论 静息态下,MM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异常,对理解MM的生理机制及相关临床表现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月经性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偏头痛在生育年龄女性患病率最高.关于月经周期对偏头痛影响的全面了解,可以帮助临床提供有针对性和适当的药物(包括激素)治疗策略,更好地帮助偏头痛病人提高疗效及降低致残率.本文将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流行病学、诊断、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逐一进行综述,为月经性偏头痛临床管理规范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