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制订适合老年衰弱住院患者的任务导向性运动训练(TOE)方案,评价其对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医院2019年8—12月收治的老年衰弱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任务导向性运动组(TOE组)和常规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TOE组进行翻身取物和多向移步,常规组进行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两组均完成10次训练。两组患者干预前评估基线资料,干预后评估患者的握力(作为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的运动部分(作为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指标)和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果:干预前TOE组和常规组握力分别为(20.21±6.39) kg、(17.61±10.59) kg,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16.07±6.64)分、(20.23±1.18)分;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评分分别为(22.13±5.97)kg、(12.86±5.17)分,与常规组(19.05±9.16)kg、(15.67±1.1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05、-18.210, P=0.049、<0.001);干预后TOE组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均较干预前提高( t=5.005、-5.291,均 P<0.001),但常规组干预前后握力和WHODAS 2.0运动部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47、1.614, P=0.806、0.112)。干预后TOE组和常规组改良Barthel指数总分分别为(55.27±37.12)分、(57.27±33.39)分,较干预前(42.27±29.92)分、(40.54±20.55)分均有提高(均 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42, P=0.303)。 结论:对老年衰弱住院患者,TOE方案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不仅能够与常规运动方案达到同样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还能更快地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有氧和抗阻训练方案对肥胖乳腺癌幸存者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有氧和抗阻训练方案对肥胖乳腺癌幸存者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及病房复诊的154例肥胖乳腺癌幸存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有氧和抗阻训练,对比两种训练方式对肥胖乳腺癌幸存者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干预后两组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步速均升高,干预后观察组ASM、步速分别为(7.21±0.82)、(0.81±0.09) m/s明显高于对照组[(6.88±0.73)、(0.74±0.08)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SMI=2.624, t步速=4.271, 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心理、社会、信仰评分均升高,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心理、社会、信仰评分分别为(61.33±7.20)、(121.36±15.26)、(51.26±7.11)、(33.59±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7.29)、(105.26±14.33)、(62.96±7.88)、(42.33±5.06)分, t躯体=5.159, t心理=6.701, t社会=9.607, t信仰=11.611, P<0.05];干预后两组肌氧饱和度(SmO 2)、经皮氧分压(TcPO 2)、微循环血流灌注(MBP)加热值、MBP基础值均升高,观察组SmO 2、TcPO 2、MBP加热值、MBP基础值分别为(68.47±7.28)%、(68.55±7.21) mmHg、(127.33±15.24) PU、(8.47±0.90) PU明显高于对照组[(60.36±7.15)%、(61.37±7.59) mmHg、(113.26±14.58) PU、(8.12±0.85) PU, tSmO 2=6.935, tTcPO 2=5.983, tMBP加热值=5.814, tMBP基础值=2.502, P<0.05]。 结论:肥胖乳腺癌幸存者在行有氧及抗阻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及微循环功能均有所改善,骨骼健康均显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挑战。科学的运动能够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健康,并对多种慢性疾病发挥益处。本运动指南以体卫融合为核心理念,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科学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训练方案推荐,并针对超重或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提出个体化运动建议,涉及安全运动指导、多元化的运动项目、家庭参与等方面,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了一套全面、切实可行的运动指导方案,期望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对维护儿童健康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功能,实现主动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氧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检索并获取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有氧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订科学、规范的CHF患者有氧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UpToDate、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指南网、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HO及心内科专业网站中有关CHF患者有氧运动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31日。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6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和7篇系统评价。最终共总结有氧运动的必要性、有氧运动前准备、有氧运动的四要素、有氧运动模式4个方面的17条最佳证据。结论:有氧运动对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的设定应基于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结果;>6个月的运动对CHF患者有效;间歇有氧训练辅助抗阻运动能够改善患者峰值摄氧量,提高患者的心肺适应性、肌肉力量,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应被视为稳定期CHF患者运动锻炼的重要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笔者对抗阻运动(R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RT通过机械刺激激活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TOR/ULK1、IGF-1/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进而增加肌肉耗氧量,使肌毛细血管增加,诱导肌肉蛋白质合成、优化骨骼肌质量及功能。RT还可下调自噬特异蛋白LC31/LC3-1比率,减少p62蛋白水平,增加Beclin1、ATG5\12\7等自噬调节蛋白,改善肌细胞自噬障碍,有助于维持骨骼肌肌力、肌量,预防或改善T2DM。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精准的个体化RT方案,增加其肌力和肌量,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干预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开展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JBI范围综述框架,系统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1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和信息提取.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10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实验研究.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感觉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振动训练、神经舞蹈训练、自行设计的四肢锻炼操等;总干预时长4~12周或化疗时长,运动强度多为轻中度,运动频率多为2~5次/周,30~60 min/次.运动干预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依从性、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等.结论 运动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运动干预策略和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有待更多证据以制订最佳运动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运动干预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终末期肾脏病(ESRD)指慢性肾脏病(CKD)的终末阶段,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运动干预被证明是CKD患者的保护因素,近期研究发现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血流阻断训练以及肌肉电刺激训练可显著改善ESR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考虑到运动方案制定和运动干预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应实施个性化运动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3 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由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 24篇文献,年龄、出血情况、治疗方式及关节损伤程度为运动康复前的主要筛选条件.运动康复类型多为温和性运动,包括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本体感觉训练、关节松动和筋膜松解,且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强度趋于个体化进行,多为低、中强度,呈渐进式递增,频率和时间多为4~12周,1~3 次/周,30~60?min/次,并呈间歇性训练.效果评价涉及疼痛、出血、关节肌肉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 6 个方面.结论: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有积极效果,目前研究主要针对早期关节病变及出血维持稳定的患者,采用相对温和的运动,关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脊髓损伤患者适应性身体活动及其健康效益:基于ICF的Scoping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脊髓损伤患者的适应性身体活动方案及其健康效益进行Scoping综述.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方式,在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检索脊髓损伤患者参与适应性身体活动相关文献,检索时限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对脊髓损伤患者身体活动及其健康效益的相关证据进行Scoping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爱沙尼亚、加拿大、荷兰和巴西,涉及150例脊髓损伤患者,研究类型涉及7项随机对照研究,1项非随机对照研究.主要来源于脊髓损伤、神经医学、肌肉神经学、身体活动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年至2021年.纳入文献中研究对象均患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截瘫、四肢瘫,损伤等级范围为A~D.主要功能障碍涉及ICF的身体功能方面有b710关节活动功能、b715关节稳定功能、b720骨骼活动功能、b730肌肉力量功能、b735肌张力功能、b750运动反射功能、b760随意运动控制功能、b770步态功能;涉及活动和参与功能有d410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d420移动自身、d445手和手臂的使用、d450步行、d455到处移动、d570照顾个人的健康、d610获得商品和服务、d910社区生活、d920娱乐和休闲;涉及环境因素有e1151个人日常生活中用的辅助用品和技术,e1401文化、娱乐和体育用的辅助用品和技术.身体活动干预场所主要包括居家、社区、医疗或康复机构.身体活动类型为预防类、健康促进类、治疗类、康复类.脊髓损伤患者均已经完成在医疗和康复机构的急性和亚急性康复治疗,回归家庭和社区,有的不定期到医疗康复机构接受服务.身体活动形式包括力量训练结合常规护理、短期抗阻力训练、水疗和机器人跑步机活动、功能性电刺激和治疗性运动、基于动力机器外骨骼的渐进式运动训练、电刺激辅助的腿部自行车结合手动自行车、不同强度的急性运动.活动频率为每次12~60 min,每周2~3次,持续3~16周,活动强度大多为中~高.身体活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健康效益主要体现在身体与心理健康、活动与行为健康、环境因素、生活质量与福祉4个方面.在身体与心理健康方面,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力量感知)、步行功能(步行速度、步行距离)、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峰值摄氧量、有氧耐力、心肺功能、降低心肺疾病风险等)、免疫系统相关功能,改善心理社会功能(疲劳程度).在活动与行为健康方面,有助于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在环境因素方面,证实一些辅助设备的可用性与有效性.在生活质量和福祉方面,能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论 基于ICF,本研究构建了脊髓损伤患者身体活动及其健康效果的PICO架构.脊髓损伤患者的身体活动可以在家庭、社区或者医疗和康复机构等环境中进行,脊髓损伤患者的身体活动特点为基于轮椅的适应性身体活动,主要分为两类:基于轮椅完成的各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及基于辅助运动设备或者干预方法(如机器人跑步机、动力机器外骨骼、功能性电刺激等)完成的身体活动.脊髓损伤患者的身体活动频率为每次12~60 min,每周2~3次,持续3~16周,活动强度大多为中~高.治疗师、运动康复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线上或线下指导监督练习以及一对一指导等,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参与身体活动,脊髓损伤患者可以获得的健康效益包括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耐力,改善心理社会功能,提高身体活动参与水平,减少久坐行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残疾儿童水中运动康复的健康与功能效益:基于ICD-11和ICF的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采用ICD-11和ICF的理论架构和编码方法,参照PRISMA指南,对有关残疾儿童参与水中运动康复的健康和功能效益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组合检索方式,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发表的有关残疾儿童参与水中运动康复的系统综述,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7篇英文系统综述,来自6个国家,包括伊朗、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波兰;涉及6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825例参与者;主要来源于儿科物理和作业治疗、物理治疗与康复以及残疾儿童等领域期刊,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至2023年.主要疾病包括智力残疾(唐氏综合征、轻度或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perger综合征)、脑瘫(痉挛性脑瘫、痉挛性四肢瘫)、发育性精神协调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纳入研究的样本中,功能障碍主要涉及意识功能(b110)、睡眠功能(b134)、注意力功能(b140)、记忆功能(b144)、心理运动功能(b147)、高水平认知功能(b164)、活动(d4)、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7)、社区生活(d910)、娱乐和休闲(d920)等.在身体活动领域,主要存在参与身体活动不足,很少参与水中运动,整体发展水平、身体发育、动作发展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较低.水中运动康复方案主要包括游泳练习,水中抗阻及呼吸训练,水中行走、跑步、跳跃,浅水站立运动,水中有氧活动、力量训练和耐力练习以及水上游戏、水疗项目.水中运动康复的干预强度为低至中等,干预频率为每次15~100 min,每周1~6次,持续6~40周.水中运动康复对残疾儿童的健康与功能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核心肌肉力量,提升平衡与协调功能,提高有氧耐力,增强柔韧性,提升步行速度;降低体质量,优化体质量指数,降低体脂百分比以及腰围和腰高比;提高认知和智力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还可以促进沟通交流活动,减少重复刻板行为,提高游泳运动技能和能力,增加水中身体活动行为.结论 水中运动康复能够改善残疾儿童的身体功能,促进活动与参与,提高整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