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病人植入起搏器的长期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并比较≥80岁与<80岁病人植入起搏器的临床特征和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 426例病人,其中,年龄≥80岁的病人为高龄组,共 108 例(25.35%),年龄<80 岁的病人为非高龄组,共318例(74.65%),术后随访 2年.分析并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特点、手术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高龄组较非高龄组男性病人居多(P<0.05),且合并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更高(P<0.05),高龄组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比例较低(P<0.05).两组病人随访期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病人需要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术后仔细护理,围术期个体化用药,出院定期随访,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不会增加,植入起搏器是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伽玛刀头架固定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时头架安装过程中减轻疼痛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立体定向头部伽玛刀治疗的共26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30)采用传统的疼痛管理模式,包括手术当天告知伽玛刀治疗流程,头架安装时的配合,头架安装过程中的安慰等;观察组(n=131)采用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包括术前访视及疼痛评估、头架安装前的预防性用药、改进局部麻醉程序、患者的指导配合等,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结果 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及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等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心率、血压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伽玛刀治疗头架安装过程中应用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PCP)治疗合并高度近视(HM)的开角型青光眼(OA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PCP治疗且术后随访≥1年的合并HM的OAG患者共28例(40眼),并将术中360°穿通顺利的26例(38眼)纳入分析。HM定义为等效球镜度(SE)≤-6.00 D或眼轴长度>26 mm;手术成功率定义为6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眼压≤21 mmHg,其中术后3个月使用或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均在上述范围者为条件成功,未使用降眼压药物者定义为完全成功。收集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术后眼压、术后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等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术后眼压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Wald χ2检验获得检验结果,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 结果::共纳入26例(38眼)顺利接受PCP治疗的OAG合并HM患者,其中男17例(25眼),女9例(13眼)。术前年龄(35.0±14.6)岁,随访时长(20.7±11.7)个月。术前眼轴长度为25.7~35.6(28.7±2.6)mm,SE为(-7.78±3.71)D。眼压由术前(33.1±11.6)mmHg下降至术后6个月的(16.6±3.4)mmHg(Wald χ2=15.52, P<0.001)、术后12个月的(16.2±3.6)mmHg(Wald χ2=20.07, P<0.001)。平均用药由术前3(3, 4)种下降至术后6个月0(0, 1)种(Wald χ2=1.48, P=0.002)、术后12个月0(0, 1)种(Wald χ2=9.87, P=0.001)。术后12个月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2%(35/38)、58%(22/38)。术后出现短暂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短暂性低眼压的分别为16、12、7眼,其中1眼发生睫状体脱离、脉络膜脱离。 结论::PCP治疗合并HM的OAG患者具有良好的中长期降眼压效果,且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手术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对术中知晓和术后谵妄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的苯二氮?类药因良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而常作为术前用药和麻醉时使用。虽然其顺行性遗忘作用可能会阻止术中知晓的发生,但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该类药物使用导致谵妄的风险增加已不再符合医疗标准。因此,2018年围手术期脑健康倡议对术后神经认知障碍风险和谵妄患者避免使用苯二氮?类药。然而,在没有加权考虑围手术期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的风险和益处的情况下,其围手术期的安全性仍存在不确定性。该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评估围手术期苯二氮?类药物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患者11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5例):丙泊酚无痛取卵组(P组)和布洛芬组(C组)。术前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入室后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P组麻醉诱导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 mg/kg,待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后开始手术,丙泊酚8~12 mg·kg -1·h -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C组术前15 min于阴道深部置入布洛芬栓剂。记录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手术时间、ASA分级、所用超促排卵用药的天数、促排卵用药总量、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 0)、手术开始即刻(T 1)、手术结束即刻(T 2)、术后10 min(T 3)4个时间点的MAP、心率、SpO 2,T 3时的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集T 0、T 2、术后第1天晨(T 4)、胚胎移植前(T 5)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数量;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 结果:P组MAP、心率在T 1、T 2、T 3时低于C组( P<0.05)。与T 0比较:P组MAP及心率在T 1时升高,T 3时降低( P<0.05);C组MAP及心率在T 1、T 2、T 3时均升高( 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T 3时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C组( 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T 2时NK细胞数量少于C组( P<0.05);与T 0比较,P组T 2时NK细胞数量减少( P<0.05)。两组患者受精卵形成率、胚胎形成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获卵数、获卵率高于C组( P<0.05)。 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能够降低患者NK细胞的数量,虽对单次妊娠结局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可以取得更高的获卵率,对后续妊娠结局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手术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年龄1~3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 n=25):右美托咪定滴鼻组(D组)鼻内滴入右美托咪定3.9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组(DK组)鼻内滴入右美托咪定3.3 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时记录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镇静量表评分(CHW评分)、SpO 2、HR、肺动脉收缩压(PAP),并计算给药后SpO 2、HR、PAP的下降率。记录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过程中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均未见镇静不足和镇静过深。与D组比较,DK组给药后30 min时CHW评分降低,镇静起效时间缩短,HR下降率降低( P<0.05),给药前后HR、SpO 2、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K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症状轻微,无需给药干预。2组均未见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可优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效果,艾司氯胺酮有诱发恶心呕吐的可能,镇静时应严格把握禁饮食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chlemm管为基础的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术后眼压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各类型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术后眼压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青光眼内引流手术(黏小管成形术和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入选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且末次随访在未用药情况下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分析患者的眼压分布特征。各类型青光眼的眼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04例(236眼),术前眼压为(33.4±12.1)mmHg,用药(2.7±1.2)种。术后末次随访时(6个月及以上)眼压为(13.9±3.3)mmHg。其中眼压分布在5~10 mmHg有37眼(15.7%),分布在>10~12 mmHg有43眼(18.2%),分布在>12~15 mmHg有78眼(33.1%),分布在>15~18 mmHg有56眼(23.7%),分布在>18~21 mmHg有22眼(9.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继发性青光眼(76眼)和先天性青光眼(45眼)的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3.9±3.2) (14.5±3.0) (14.0±3.3) (13.2±3.7)mmHg,各类型青光眼总体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011, P=0.289)。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中、晚期青光眼的目标眼压达标率分别为82.4%、81.8%、36.8%。 结论::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术后平均眼压为14 mmHg,80%的早、中期以及1/3的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达到目标眼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据调查,肺移植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高达33.3%~45.4% [1,2,3],与术后生存率下降相关 [4]。完善的出院准备服务能够促进患者从医院顺利转介到另一个治疗环境(社区医院、家中等),降低再入院和病死风险 [5]。国外有一项关于肺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集束包的研究报道,但该集束包仅涉及沟通、出院安排、用药管理及随访等主题,并未从全周期角度进行干预 [6]。过渡期管理是出院准备服务的衍生,时间和地域跨度更为广泛,主要囊括医院到家庭的转移、院内转移、医院向社区的转移及全生命周期的过渡。其以患者为中心,将治疗过程中的断点有效连接,协调贯穿整个过渡期,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机构或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安全转移 [7]。科学合理的过渡期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准备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 [8]。肺移植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其术前需要等待移植器官,术前的生理、心理状态度对术后结局影响重大。考虑此特殊性,本研究提出"超前过渡期管理",以扩大转移的范畴,即在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列表时便启动过渡期管理;据此构建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涵盖器官等待阶段、住院阶段和居家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围手术期处理:我的理解与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备受关注。作者根据自己在临床中的经验,初步介绍了eCRSwNP术前对哮喘的评判、常规用药的种类与时间、手术方式、术后生物填充材料的选择,以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术后随访、局部处理、药物种类和剂量的变更等个人经验,重点介绍了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多种使用方法,并根据国内外较新研究进展及个人长时间临床观察,阐述了尚有争议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术者对手术患者进行亲自、定时、长期(甚至终身)的密切跟踪随访和评估,对于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置、维持术腔状态并有效控制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订《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为医务人员制订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规范化的管理路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肝癌介入治疗相关证据,形成共识初稿;邀请国内28家医院48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开展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1轮线上专家论证会,对共识初稿进行讨论与修订,最终形成终定稿。结果:该共识从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后交接与监测、导管与用药管理、穿刺部位管理、体位与活动管理、营养监测及饮食管理、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并发症观察与处理10个方面达成一致性意见。结论:该共识形成了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的推荐意见,建立综合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