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55例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13~68岁[(43.0±15.5)岁]。应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所有患者术前、术后48 h内意识水平,其中术前植物状态33例,微意识状态22例。术后26例意识改善(意识改善组),其余29例意识水平与术前相比未改善(意识未改善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程、术前意识水平、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中镇痛方案及镇静维持用药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病程、术前意识水平及镇痛方案与sTBI后慢性意识量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有一定的相关性( P均<0.05);而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镇静维持用药与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不相关(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GCS≥7分( OR=0.06,95% CI 0.01,0.36, P<0.01)、术前微意识状态( OR=0.09,95% CI 0.02,0.40, P<0.01)及术中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 OR=0.07,95% CI 0.01,0.43, P<0.01)与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显著相关。 结论:入院时GCS≥7分、术前微意识状态及术中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镇痛是影响sTBI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术后短期意识水平改善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于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肾癌根治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ESPB组(48例)和TPVB组(49例)。ESP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ESPB,TPV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PVB,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拔管时,两组患者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2、24、48 h,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TPVB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 P<0.05)。推入手术室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切皮时、拔管后,TPVB组的HR、MAP水平均低于ESPB组(均 P<0.05)。 结论:肾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引导下TPVB的镇痛效果更好,总体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肾脏移植麻醉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脏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会直接影响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整体预后。为提升肾脏移植麻醉管理的质量水平,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制定了《中国肾脏移植麻醉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针对肾脏移植麻醉实施前评估、麻醉实施方案、监测指标选择、液体管理及术后镇痛管理相关的15个临床问题,给出了28条循证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镇痛方案应用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案对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B组(胸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PCIA组)、C组(艾司氯胺酮PCIA组)、D组(胸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PCIA组)。4组患者均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及术后2、6、24、48、72 h的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并比较4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48 h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和P物质(substance P, SP)]水平,记录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时刻组间比较,D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余3组( P<0.05),B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C组( P<0.05),C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 P<0.05)。4组患者术后48 h NPY和SP水平均高于麻醉前( P<0.05);4组患者麻醉前NPY和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48 h D组患者NPY和SP水平均低于其余3组( P<0.05),B组患者均低于A组和C组( P<0.05),C组患者均低于A组( 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胸壁+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艾司氯胺酮PCIA对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更有效地抑制疼痛介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腰方肌阻滞(QLB)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8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方案,联合组采用QLB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15 min(T 1)、诱导时刻(T 2)、插管时刻(T 3)、插管后1 min(T 4)、切皮建立气腹时(T 5)、切皮建立气腹后5 min(T 6)、拔管时(T 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采用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标准(MMSE)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 h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T 1~T 4时间点SBP、DBP和HR均呈下降趋势,T 4~T 7时间点呈上升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T 4、T 5和T 6时间点SBP、DBP和HR低于丙泊酚组(均 P<0.05)。联合组诱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均 P<0.05)。拔管后,联合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丙泊酚组( P<0.05)。联合组术后1、12、24、48 h时点VAS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均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丙泊酚,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侵犯气管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呼吸通道建立方法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晚期侵犯气管的病例,术前如何安全快速建立呼吸通道及其方法依据的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4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气管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24~79岁。Shin分级:Ⅱ级5例,Ⅲ级6例,Ⅳ级3例。根据肿瘤对气管压迫、侵犯程度及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分为3类诊疗方案:对于气管最狭窄直径>5 mm(伴有Ⅰ-Ⅱ度呼吸困难8例,Shin分级为Ⅱ-Ⅲ级),经镇静、镇痛后,局部表面麻醉清醒气管插管;对于气管最狭窄直径为4~5 mm(伴有Ⅱ度呼吸困难3例,Shin分级为Ⅳ级),经面罩给氧局部麻醉行气管切开术;对于肿瘤侵犯压迫至气管最狭窄直径<4 mm(伴有Ⅲ度呼吸困难3例,Shin分级为Ⅲ级),则于体外循环支持下气管切开。结果:14例患者均安全建立呼吸通道进行全身麻醉,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甲状腺组织活检病理分别为未分化癌和大B细胞淋巴瘤,行气管切开术后,肿瘤科及血液科进一步治疗。所有患者随访2~22个月,手术患者均无瘤生存;1例淋巴瘤患者血液科行化疗,随访期间无瘤生存;1例未分化癌患者生存期3个月。结论:通过对患者气道狭窄程度分类评估,采取不同方法快速安全建立呼吸通道。对于手术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安全保障,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无手术指征的患者,为后续姑息维持治疗提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椎管内分娩镇痛中国规范及推广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有60多年历史,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已形成我国的分娩镇痛规范并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文章首先回顾了分娩镇痛的历史,包括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分娩镇痛发展的4个阶段。之后重点阐述了我国分娩镇痛规范的形成及推广应用。椎管内分娩镇痛中国方案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核心内容包括低浓度、高容量、少阿片、全产程、脉冲式、智能化。我国分娩镇痛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正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蓬勃发展。文章最后展望了分娩镇痛的理念更新与技术改进,今后需持续关注分娩镇痛预后,尤其是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围生期的保护,同时应用物联网、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优化分娩镇痛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患者腹腔镜肾切除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肾切除术麻醉的优化效果。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23年4月至10月本院择期/限期拟行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肾切除术老年患者70例,年龄60~80岁,BMI 22~30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凭全静脉麻醉组(ESPB组),每组35例。两组采用相同全凭静脉麻醉方案,ESPB组全麻后在T 11水平实施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穿刺成功后注射0.3%罗哌卡因30 ml。术后24 h时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记录术后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TIVA组相比,ESPB组QoR-15评分升高,术后补救镇痛率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腹腔镜肾切除术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镇痛麻醉方案的构建及对患者脑保护作用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镇痛麻醉方案的构建及对患者脑保护作用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33例。A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B、C组在麻醉诱导前,均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的负荷剂量,然后分别以0.2、0.4 μg·kg -1·h -1速率进行泵注,至术后24 h停止。观察3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HR)、血压、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 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采用颅内压监测仪动态测定颅内压,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 2)。记录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T0时,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颅内压、CERO 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着麻醉时间推移,3组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平均动脉压、HR、NSE、S-100β、iNOS、颅内压、CERO 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C组变化幅度比A、B组更大;而RR、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开颅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具有脑保护作用,可改善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对呼吸没有显著影响,尤其是0.4 μg的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镇痛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120例肩袖撕裂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的患者,男45例、女75例,年龄(61.35±5.75)岁(范围57~67岁),左侧肩关节58例、右侧肩关节62例。随机分为鸡尾酒注射组(接受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吗啡+肾上腺素+复方倍他米松复方制剂)和镇痛泵组(应用镇痛泵),每组60例。围手术期及术后镇痛均采用标准化方案。在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和第2天、出院当日以及术后2周和6周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记录术后临时镇痛剂(塞来昔布)的应用次数,以及鸡尾酒注射和镇痛泵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肩袖撕裂面积和术中使用锚钉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鸡尾酒注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更低、肩关节活动度更大。与镇痛泵组相比,鸡尾酒注射组术后6、12 h和前24 h的临时镇痛剂应用次数减少。术后12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为3(3,4)分,低于镇痛泵组为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43.004, P=0.003);术后18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出现反跳,VAS评分上升至4(3,4)分,但仍低于镇痛泵组的5(4,5)分;术后24~48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与镇痛泵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是术后12 h较低VA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OR=4.125,95% CI(2.672,4.328), P=0.015],而患者的年龄、BMI、ASA分级、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肩袖撕裂面积、锚钉使用数量不是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素均不是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 结论: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可大幅减少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