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减压对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时间减压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1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47例,术后30 min首次减压;B组47例,术后1 h首次减压;C组45例,术后2 h首次减压.比较各组术后即刻、30 min、1 h、2 h、4 h术侧肢体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手掌周径肿胀率及术后穿刺处出血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各组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手掌周径肿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min、1 h、2 h、4 h的肢体疼痛评分低于B组与C组(P<0.05),舒适度评分高于B组与C组(P<0.05);A组在术后1h、2h、4h的手掌肿胀率低于B组与C组(P<0.05);各组术后穿刺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采用术后30 min首次减压安全有效,且可显著缓解疼痛、肿胀不适感,提高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颈部迷走神经阻滞预防眼心反射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颈部迷走神经阻滞(CVB)对眼心反射的预防效果.方法 招募行巩膜后兜带术或眼球摘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复合麻醉组.2组患者入室后均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复合麻醉组另采用1%利多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CVB.记录2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阿托品使用情况和手术操作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声音嘶哑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全麻组比较,复合麻醉组患者使用阿托品占比、暂停手术操作占比明显降低(P<0.05),眼心反射发生率、眼心反射发生级别明显降低(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声音嘶哑发生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未发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右侧CVB用于眼科手术能安全有效地抑制眼心反射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入路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按造影入路不同,分为TRA组(100例)与TFA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种入路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897).手术总时间:TFA组中位数为52.1min(42.7~60.0min),TRA组为45.7min(38.4~56.2min);透视时间:TFA组中位数为23.1min(18.8~27.5min),TRA组为16.4min(10.7~19.1min);住院时间:TFA组为(158.7±14.4)h,TRA组为(128.8±20.2)h;与TFA组相比,TRA组手术总时间、透视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在并发症方面,TF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全身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0%,而TRA组分别为11.0%、8.0%、3.0%;TRA组均低于TFA组(P<0.05).TRA组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得分高于TFA组(P<0.05).结论 经TRA行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成功率不低于TFA,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与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层次需求护理联合分期分级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多层次需求护理联合分期分级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4 年 3 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80 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层次需求护理联合分期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舒适度、睡眠质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次需求护理联合分期分级护理模式可提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睡眠质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提高干预效果,优化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应用便携式胸腔引流瓶移动支架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评估200 例胸腔引流手术患者使用便携式移动支架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20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将胸腔引流瓶放置在床旁,并进行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知识宣教,鼓励患者手提引流瓶下地活动.观察组患者则将胸腔引流瓶安装在移动支架上,并进行相同的宣教和鼓励.比较2 组患者的初次下地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24 h离床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6MWD、SAS、SDS、ADL和护理舒适度(BCS)评分.同时,记录了 2 组患者的护理相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地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24h离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4 h、术后48h 及拔管前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前、拔管后的 6MWD 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术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 ADL和拔管后的ADL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4h 和术后 48h 护理胸腔引流瓶 BCS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3 例(3%),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17 例(17%).结论 便携式胸腔引流瓶移动支架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胸腔引流术后患者的24h离床率,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天数,改善临床效果,并降低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用于气压弹道及超声碎石系统的无线手控装置研发及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发一种混合动力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EMS)的无线手控操作装置并对其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舒适度和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现有瑞士EMS公司碎石系统的脚踏开关进行电路分析,掌握其控制原理,绘制无线控制原理框图,制作样机,进行体外试验,进一步进行初步临床应用与评价。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手术易用性、舒适度和碎石效率评分表》,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无线手控组和脚控组各10例,对该无线手控系统的易用性、使用舒适度、碎石效率进行评估,使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成功研发出无线手控装置样机,体外实验证实可实现无线手控碎石。成功进行无线手控系统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无线手控组的平均易用性得分和平均舒适度得分[(9.70±0.48)、(9.70±0.48)分]均高于脚控组[(6.20±0.79)、(5.30±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66、20.368, P<0.01),两组的平均碎石效率分别为(9.30±0.48)%、(9.40±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72, P>0.05)。 结论:该EMS无线手控系统能够在保证碎石效率的同时提高手术的舒适度与操作的灵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0°翻身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0°翻身法在经股动脉穿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或支架置入患者62例。收集所有纳入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借助翻身用功能枕应用30°翻身法。比较借助翻身用多功能枕的30°翻身法对经股动脉穿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程度、睡眠质量、血压、心率、运动耐量及并发症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应用30°翻身法后自感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翻身后心率较翻身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制动带来不适感较对照组少;观察组1例血肿,对照组2例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猝死等)。两组患者术后1 w均行6 min步行试验检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路径介入治疗制动患者应尽早尝试借助翻身用功能枕应用30°翻身法,可改善患者自感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同时可显著增加活动耐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器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7.408, 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0.168, 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12.00、39.37, P<0.001)。 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孔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孔法行腹腔镜下胃造瘘术放置永久性胃造瘘管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和需要增加穿刺孔的情况,平均手术时间(60±15)min,术中出血量(10±5)ml,术后住院时间(8.0±3.2)d。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主观舒适度高,无并发症发生。该术式具有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启用造瘘管早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术中无尿管留置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术中无尿管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50例择期行肺楔形切或段切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围术期留置导尿管,观察组围术期不留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路尿症状量表(IPSS)评分、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尿潴留、膀胱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VATS手术术中不留置导尿管有利于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和舒适度。
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 无尿管留置 Single port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assisted surgery No urinary catheter indwelling...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