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芩感咳颗粒药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杏芩感咳颗粒的止咳、平喘、祛痰、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药效作用,为后期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氨水引咳小鼠、柠檬酸引咳豚鼠、脂多糖诱导肺部急性炎症小鼠模型、鸡卵蛋白致敏气道高反应小鼠模型、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以及小鼠酚红气管排泌试验、二甲苯致耳廓肿胀试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灌胃给予动物杏芩感咳颗粒水溶液,测定各项实验指标评价其药效.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杏芩感咳颗粒组动物的咳嗽次数显著减少,咳嗽潜伏期及引喘潜伏期显著增加;气道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耳廓肿胀率显著降低;皮肤过敏反应蓝斑直径显著降低;脾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强(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杏芩感咳颗粒组动物的肺指数、肺组织水肿程度以及MDA含量明显下降,肺组织结构破坏与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气道阻力显著降低,细支气管痉挛收缩、肺气肿、气管及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得到改善(P<0.05或P<0.01).结论:杏芩感咳颗粒具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能抑制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肺内细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对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儿童咳嗽中成药的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治疗儿童咳嗽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组方、剂型和用药特点,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儿童咳嗽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名称、剂型、处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信息,筛选明确用于儿童咳嗽的中成药,将相关信息录入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通过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分析功能与主治中注明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痰热咳嗽的中成药,通过VOSviewer 1.6.14制作药物聚类网络视图.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可供儿童服用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共75种,包含34种儿童与成人均可用中成药,41种仅用于儿童咳嗽中成药.适应的证型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等7种.用于治疗外感咳嗽类中成药45种,占比60%,其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35种,风寒咳嗽10种.用于治疗内伤咳嗽的中成药30种,其中治疗痰热壅肺咳嗽19种,痰湿蕴肺咳嗽4种、痰食积滞咳嗽4种、阴虚肺热咳嗽2种、肺脾气虚咳嗽1种.组方分析发现,甘草、桔梗、黄芩、苦杏仁、陈皮出现频次较高,以寒性,苦、甘味药为主,主要归肺、胃经.从给药途径和剂型来看,经胃肠道给药71种,其中颗粒剂20种,口服液15种,其他还包括糖浆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露剂、膏剂、茶剂等;非胃肠道给药的仅有2个栓剂和2个注射剂.大多数药物用法用量不明确.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儿童咳嗽中成药的治疗证型以外感风热证、痰热壅肺证为主,用药以寒性,苦、甘味为主,其归经主要为肺、胃经.外感风热证药味多选用黄芩、金银花、连翘;外感风寒证药味多选用紫苏叶、陈皮、麻黄;痰热壅肺证药味多选用黄芩、桔梗、苦杏仁.目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中成药剂型偏少、剂量标注多不全面,需加强适宜儿童特点的中药新药研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的临床研究证据的概况性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该研究使用概况性综述的方法,对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说明书信息及临床研究证据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报告.方法:通过检索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三大药品目录,获得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最后进行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分析.结果:经筛选分析后,共纳入中成药52种.涉及9种剂型;主要组成为黄芩、苦杏仁、连翘等;功效以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等为主;主要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咳嗽等;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证均只有19.23%(10/52)的中成药给与说明,其余均为尚不明确.纳入文献27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文献277篇,英文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2篇,包括随机对照研究253篇(含剂型/剂量比较6篇)、基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数据的回顾性分析11篇、病例系列1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13篇(含网状Meta分析2篇)、经济学评价1篇.72.76%(203/279)的研究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文献只涉及33种中成药,关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研究最多,占比15.71%(44/280);治疗疾病主要为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等西医疾病,其中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小儿定喘口服液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样本量集中在51~150例,占比67.17%(178/265);试验组干预措施主要为中成药+西药+基础治疗或中成药+西药;结局指标以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主;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药物性皮肤症状等,其中有2项研究表明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相关.结论: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相关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但目前还存在说明书药物含量等信息不够完善,研究药物集中,适应证局限,且没有突出中医证候特点,研究设计不够规范,未充分体现中成药特色等问题,未来仍需不断改进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