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某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住院总费用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总费用支出情况,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为控制住院成本,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以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某区区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主要诊断编码或次要诊断编码为"ICD-10=N18"的患者,排除年龄小于65岁的病例,期间住院人次数共计79 274例.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提取,采取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从而找出新的共性因子.结果 人均住院总费用从2015年的22 208.9元下降至2022年的17 089.21元,检查化验费和治疗费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21.82%和6.82%上升至2022年的27.05%和13.52%,药占比从2015年的48.91%降至2022年的30.6%;检验与西药因子、手术材料因子、治疗与护理因子、中药与诊疗因子、其它影响因子和输血因子是6个共性因子.结论 药占比趋于合理,住院总费用控制的成效显著,现阶段进一步减轻住院成本的关键是控制治疗费和手术材料费的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醚醚酮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应用的修补材料分为PEEK组(17例)和钛网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经济学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效性(塑形满意度)和安全性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EEK组患者的年龄小于钛网组[(32.1±3.8)岁对比(40.7±2.2)岁, P=0.044]。PEEK组的总住院时间长于钛网组[(25.1±2.9)d对比(16.4±1.1)d, P=0.002]。PEEK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钛网组[(212 085±19 635)元对比(76 514±5 937)元, P=0.001]。PEEK组患者的塑形满意比例高于钛网组(16/17对比28/41, P=0.036)。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对比5/41, P=0.964)。两组间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颅骨修补术应用PEEK患者的经济学指标不及应用钛网的患者,而有效性好于后者,可作为颅骨修补术中选择的材料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倾向值匹配的日间手术控费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构成和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日间手术控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量排名前3位病种(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胆囊炎和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通过倾向性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构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对752例日间手术和非日间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最终纳入492例患者数据,其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35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8例。与非日间手术组相比,日间手术组的住院费用下降,慢性胆囊炎、精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3个病种的费用结构变动度分别为14.59%、6.20%和16.20%,其中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和检查化验费呈下降趋势,材料费、药品费呈上升趋势。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检查化验费、临床诊断费、治疗费、药品费、材料费与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关联度大(灰色关联度>0.90)。支付方式、切口愈合类型、出院诊断对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有影响( P<0.05)。 结论:与非日间手术相比,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总体降低,但并非所有项目费用均降低,影响日间手术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费用内部构成、支付方式等。医院应重点挖掘日间手术内在控费潜力,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覆盖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川省医疗机构薪酬特征及人员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四川省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特征及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机构调查的方式,获取四川省21个市(州)96所医疗机构2017年至2020年的人员支出、经济运行及医疗服务数据。采用人均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描述薪酬特征,以人员支出水平来反映薪酬总额。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 结果:2017年至2020年,医疗机构人员支出年均增长13.04%。2020年人均薪酬水平为15.19万元,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分别占16.20%和54.60%。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次均费用( β=0.596)、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药品和卫生材料水平( β=0.286)、诊疗人次( β=0.328)、年份[(2018、2019、2020) β=0.025、0.052、0.066]与人员支出呈正相关( P<0.05),平均住院日( β=-0.693)、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β=-0.392)、收支结余率( β=-0.062)与人员支出呈负相关( P<0.05)。财政补助收入占比、地区生产总值、资产负债率不是人员支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四川省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机构的薪酬水平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主要基于工作量进行薪酬分配,薪酬制度改革"指挥棒"作用显现;但薪酬的基本保障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应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并结合医院财务状况和成本分析及时动态调整人员支出,合理提升人员薪酬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保障系统框架和《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10号)》要求构建初步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参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代表性医院,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客观指标评估所需的改革前(2016年至2017年)和改革后(2018年至2019年)的相关数据;基于指标体系中的主观指标自行设计问卷,对医院职工、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医院收支、医疗费用、薪酬水平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改革前后相关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含薪酬水平与结构、薪酬治理与信息建设、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医疗产品与技术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其中客观指标28个,主观指标10个。对4家代表性公立医院的评估结果显示,人力成本、卫生材料收入、治疗收入、护理收入、医事服务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较改革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患者例均医疗费用、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占总收入的比例较改革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门诊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和手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同年龄、专业、专业技术职称、雇佣类型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636名职工的实际薪酬为期望薪酬的56.26%,其薪酬满意度总得分为(3.33±0.86)分,公共服务动机、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得分分别为(3.52±0.78)分、(3.72±0.65)分和(3.91±0.77)分。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64±0.23)分和(4.82±0.45)分。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对医院改革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DRG的某院住院患者费用超标原因分析:以FC35病组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医院DRG病组费用超标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对DRG病组费用的分段管理。方法:以FC35病组(冠状动脉搭桥,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为例,选取某院2019年6—12月的1 416例FC35病组出院患者,以北京市2019年三级综合医院该病组的次均费用为标杆值,将其分为费用超标患者和未超标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医嘱数据的科室间横向比较和患者费用分段统计。结果:1 416例FC35病组患者中614例(43.36%)的住院费用超标;B科室、D科室和E科室的病例数最多且整体费用效率较好;手术室和麻醉科的费用占患者总费用的52.77%;手术室内高值管、高值线、高值其他、补片以及卫生材料的次均费用位于前5位。结论:手术室高值耗材费用是导致某院FC35病组患者费用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02、4.87, P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 结论: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聚醚醚酮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整形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聚醚醚酮(PEEK)与钛网在颅骨修补整形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因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整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骨修补材料采用PEEK 25例(PEEK组),采用钛网35例(钛网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塑形效果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出血、感染、癫痫、植入物移位、植入物外露、二次手术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EK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塑形满意度好率和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钛网组[28.0%(7/25)比5.7%(2/35)、88.0%(22/25)比62.9%(22/35)和(12.4 ± 1.5)万元比(7.0 ± 2.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 结论:PEEK应用于颅骨修补整形术中安全有效,修补塑形效果满意度更好,但目前费用较高,可作为具有经济基础患者的理想颅骨修补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801例住院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801例住院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下称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创面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职业、创面类型、年龄、科室分布、痊愈情况、痊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方式、临床转归、各项医疗费用情况。对数据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笔者单位5年间共收治245 037例住院患者,其中801例(3.3‰)为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创面患者,5年间慢性创面患者构成比为2.4‰(106/44 230)~3.9‰(191/49 342)。患者中男527例、女274例;体力劳动、离退休及无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慢性创面的最主要类型是手术后未愈创面,占28.2%(226/801);其次为糖尿病性创面,占22.7%(182/801);再次为创伤性创面,占16.5%(132/801)。不同类型慢性创面患者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236, P<0.05)。男性患者以手术后未愈创面、糖尿病性创面及创伤性创面为主,女性患者以糖尿病性创面及手术后未愈创面为主。不同类型慢性创面患者的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1~60岁为手术后未愈创面和创伤性创面高发年龄段,61~80岁为糖尿病性创面高发年龄段。骨科收治患者痊愈率最高,其次是综合科。不同科室收治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390、107.390, P<0.05)。不同科室收治患者的痊愈情况与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163、15.510, P>0.05)。手术+药物治疗患者痊愈率较其他治疗方式高。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600, P>0.05)。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痊愈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067、130.520、130.890, P<0.05)。不同临床转归情况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70、5.790, P>0.05)。801例慢性创面患者的总医疗费用大约为4 700万元,其中住院费用最少为1 164元,最多约为116万元,人均住院总费用为50 725元。药品费和材料费占比较高。 结论:笔者单位收治慢性创面患者中以体力劳动、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手术后未愈创面是主要类型,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需加强慢性创面知识宣传,提高防治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