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模型策略在指甲病图像智能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一种在小数据量条件下提高医学诊断神经网络模型准确率和泛化能力的方法,解决在指甲病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中由于训练数据量小而导致神经网络模型性能不佳的问题.方法 提出融合实例分割与细粒度特征分类的双模型策略,采用第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健康医疗大数据主题赛基于图像的指甲病智能诊断模型任务数据集训练基于双模型策略的神经网络模型,该任务数据集涵盖甲母痣、甲沟炎、银屑病甲、甲真菌病、甲下出血、甲黑线、甲周疣、甲黑素瘤8类指甲病,各类别不平衡.评估双模型策略的诊断性能,并与相同软、硬件训练条件下单模型策略[图像分类模型(ResNet50、Swin Transformer)和基于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的目标检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纳入任务数据集包括甲母痣210例、甲沟炎186例、银屑病甲69例、甲真菌病203例、甲下出血149例、甲黑线71例、甲周疣93例、甲黑素瘤67例共1 048例样本,其中90%的样本用于训练不同策略的模型,10%用于评估模型.基于ResNet50的图像分类模型的micro F1值为0.324,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图像分类模型为0.381,基于Faster R-CNN的目标检测模型为0.572,基于双模型策略的Mask R-CNN+Swin Transformer模型为0.714.双模型策略预测各指甲病的准确度为甲母痣80.95%(17/21)、甲沟炎89.47%(17/19)、银屑病甲100.00%(7/7)、甲真菌病70.00%(14/20)、甲下出血73.33%(11/15)、甲黑线14.29%(1/7)、甲周疣55.56%(5/9)、甲黑素瘤42.86%(3/7).双模型策略在该任务1 000例测试集中的micro F1值为0.844.结论 双模型策略可以有效结合功能不同的模型,更好地完成小数据量训练条件下的指甲病图像智能诊断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2毒素和黄绿青霉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真菌毒素是一类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在哺乳动物中诱发毒理学效应。T-2毒素和黄绿青霉素(CIT)是常见的真菌毒素,很多农产品在收获或储存过程中受到其不同程度的污染,毒素水平取决于诸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储藏条件等环境因素。两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其中,T-2毒素导致发育期骺板软骨变性坏死,产生与大骨节病相似的病理性改变;CIT引起心肌损伤,与地方性克山病的爆发相关联。因此,T-2毒素和CIT的致病作用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综述了T-2毒素和CIT的产生、理化性质、毒理学效应、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13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死亡或感染性休克)的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筛选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313例AL患者中,总病死率为4.2%(13/313),血流感染全因病死率为3.5%(11/313)。313例中,革兰阴性菌感染254例(81.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5例(45.3%)、肺炎克雷伯菌80例(31.5%)和铜绿假单胞菌29例(11.4%),死亡10例(3.9%);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1例(16.3%),主要为链球菌属22例(43.1%)、葡萄菌属20例(39.2%)、屎肠球菌7例(13.7%),死亡0例;真菌感染8例(2.6%),其中热带念珠菌4例(1.3%)、近平滑念珠菌2例(0.6%)、光滑念珠菌1例(0.3%)、新型隐球菌1例(0.3%),死亡3例(37.5%)。不同治疗阶段、危险分层、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发热总时长,以及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菌是否碳青霉烯类耐药、白血病是否缓解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方案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总时长≥7 d、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24 h、感染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均为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建立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校准与验证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化疗方案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总时长较长、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不佳、感染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为AL化疗后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不良事件发生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支气管镜喷注药物治疗肺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肺部霉菌病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发病率分别为16.4%~60.0%和8.8%~14.0%。霉菌感染常常在病灶局部形成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或部分抗霉菌药物血药浓度偏低,亦或患者不能耐受某些抗霉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肺部霉菌病的药物治疗效果。经支气管镜喷注药物(内镜注药)是肺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肺部霉菌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病灶在影像学上存在明确的局属引流支气管是内镜注药的主要适应证。在全身使用有效抗霉菌药物条件下,以雾化吸入抗霉菌药物作为诱导,再将抗霉菌药物溶液准确喷注至病灶,后续再以全身使用抗霉菌药物维持,可以帮助部分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影像学缓解、微生物学缓解或霉菌病灶的非手术"自截",实现最适度的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ICC后发生CRBSI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细菌感染的患儿分为革兰阴性(G -)菌组和革兰阳性(G +)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感染时体重、脂肪乳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共纳入70例CRBSI患儿,检出70株病原菌。G -菌占50.0%(35/70),以肺炎克雷伯菌(34.3%,12/35)和粘质沙雷菌(34.3%,12/35)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更严重;G +菌占47.1%(33/70),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45.5%,15/33),大多为耐甲氧西林菌株(86.7%,13/15),蜡样芽孢杆菌仅占6.1%(2/33),但2例蜡样芽孢杆菌CRBSI均导致患儿很快死亡;真菌占2.9%(2/70)。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暂停,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休克,G +菌组与G -菌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G +菌组胎龄、感染时脂肪乳用量均大于G -菌组,感染时体重小于G -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引起的CRBSI多为条件致病菌,根据临床表现及常规生化检查难以判断感染菌种,但胎龄较大、体重较小、脂肪乳用量较大者更易感染G +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真菌药在特殊人群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抗真菌药物在普通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但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条件,抗真菌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常见抗真菌药在以上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毛霉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毛霉病是一种具有血管侵袭性的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局部血管浸润,血栓形成和组织坏死,阻碍病变部位白细胞渗出和抗真菌药物分布。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是调节毛霉侵袭血管的关键蛋白。在各类应激条件下内质网GRP78过表达并转运至细胞膜,成为毛霉进入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表面受体。本综述回顾了GRP78介导毛霉感染的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总结了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毛霉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AFRS)作为慢性鼻窦炎(CRS)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被广泛认知。AFRS好发于免疫力正常的青年患者,患病率存在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性。真菌介导的2型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发病机制中占主导作用,这也可能是造成AFRS难治性和高复发率的原因。治疗上首选内镜鼻窦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抗真菌治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可作为难治性AFRS的辅助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尿路结石合并双重感染的诊疗3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上尿路结石合并双重感染较少见,其抗菌药物应用复杂。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根据术前尿细菌培养+药敏结果予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氟康唑治疗1周,复查尿常规确定疗效后行内镜手术。术后予氟康唑治疗至拔出双J管后2周,复查尿常规未见白细胞及真菌,停用氟康唑。随访11个月至2年,均未见结石和感染复发。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双重感染,可为内镜手术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检测血液微生物游离DNA的方法及质量保证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实验室开展血液标本微生物细胞游离DNA(mcf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的检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情况。方法:2020年10月向来自全国的80家实验室发放了mNGS检测血液标本中mcfDNA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mNGS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及性能确认开展情况4个部分。(1)分析前:对标本质量的要求,如对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条件等;(2)分析中:mcfDNA的提取流程、文库的质量要求、测序平台的使用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3)分析后:对mNGS的结果解释标准;(4)性能确认开展情况:对各类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要求各实验室依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家实验室包括20家医疗单位和60家独立医学实验室。80.0%(64/80)的mNGS实验室检测血液中的mcfDNA时表示血浆及血清标本均可使用,其余实验室(16/80,20.0%)只采用血浆标本。参与调查的mNGS实验室所用的测序平台包括illumina 49家(61.3%),华大基因16家(20.0%),Ion Torrent 13家(16.3%),纳米孔测序2家(2.5%)。87.5%(70/80)的实验室使用第三方实验室搭建的集成分析工具,其他实验室(12.5%,10/80)使用开源软件自主搭建了分析平台。实验室间对mNGS结果的解释标准不一,其中标准化后病原体特异性序列数、相对丰度、基因组覆盖率及阴性对照中该微生物的检出情况是实验室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实验室(76.3%,61/80)做过mcfDNA测序流程的性能确认实验,各实验室自建mNGS检测流程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主要分布在10~100 拷贝/ml,对DNA病毒的检出限主要分布在500~1 000拷贝/ml。结论: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流程具有很大差异,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需要各实验室积极优化mNGS检测流程,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应用于临床前规范开展性能确认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