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橘核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橘核Citri Reticulatae Semen盐炙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盐炙橘核 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D101 大孔吸附树脂、MCI、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橘核及其盐炙品乙醇提取物、所得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6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柠檬苦素(1)、黄柏酮(2)、诺米林(3)、去乙酰基诺米林(4)、山柰酚(5)、川陈皮素(6)、香叶木素(7)、异樱花素(8)、橙皮素(9)、表儿茶素(10)、trans-p-menthane-1α,2β,8-triol(11)、白当归素(12)、香草醛(1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4)、4-[(1-ethoxy-2-hydroxy)ethyl]phenol(15)、儿茶酚(16).化合物 10 显示出较强的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其 IC50 值为(0.015±0.001)μmol/mL,以及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0.010±0.005)μmol/mL.结论 化合物 8、11、15~16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12、14 为首次从橘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0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橘核经盐炙后,其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超微量紫外扫描与生物效应检测鉴别佛手、香圆和枸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超微量紫外扫描与体外生物效应对佛手、香圆、枸橼进行鉴别.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3种药材的粉末,采用超微量紫外扫描获得佛手、香圆、枸橼提取物的最大吸收波长,通过酶标仪检测药材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佛手、香圆、枸橼粉末的显微特征无明显区别,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23、285、270 nm,三者均无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但均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可用于香圆与枸橼的区分.结论:超微量紫外扫描结合体外生物效应检测是鉴别佛手、香圆、枸橼的有效方法,且3种药材含有潜在的DPPH自由基清除剂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化学计量学对柑橘属果实类药材间的差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野漆树苷、新橙皮苷5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对柑橘属5味果实类药材共82 批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 采用Dikma Platisil ODS(5 μm,2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柑橘属5味果实类药材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5种化学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7%~103.24%,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RSD值均小于3%.统计学分析表明5 种黄酮类成分的质量分数在5味药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是5味药材的差异性成分;新橙皮苷是酸橙枳壳及酸橙枳实、枳壳基原、枳实基原鉴别的差异性成分.结论 建立了简便可行、精密稳定的柑橘属类药材的多指标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可为柑橘属果实类药材的基原鉴定、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枳壳本草基原考证和现代基原梳理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枳壳为多基原药材,历史存在基原持续变迁,现代地方品种极为混杂.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从枳壳古代本草基原考证和现代基原梳理2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本草考证表明,其基原经历多次变迁.唐以前,枳壳基原为枳Citrus trifoliata L..唐代,酸橙C.aurantium逐渐兴起,与枳C.trifoliata同为枳壳基原.宋代,酸橙C.aurantium开始逐渐取代枳C.trifoliata.明清时期,酸橙C.aurantium已取代枳C.trifoliata并延续至今.现代文献梳理表明,枳壳基原记载混杂,主要涉及柑橘属(Citrus)酸橙及其变种、柑橘属其他类群和枳属(Poncirus)植物,共33种(含栽培变种和杂交类群).主要商品基原应用现状与中国药典收载基原存在诸多矛盾.建议中国药典增加臭橙C.aurantium'Xiucheng'和香橙 C.aurantium'Xiangcheng'(C.× junos Sieb.ex Tanaka)两种道地产区基原,去除朱栾C.aurantium'Chuluan'和塘橙 C.aurantium'Tangcheng'两种淘汰基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2023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2023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2年大幅提高,在柱头受体调控十字花科种内和种间生殖隔离,叶绿体TOC-TIC超级复合物结构,作物高产、耐逆及抗病机制,葡萄和柑橘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现代玉米、谷子和马铃薯种质资源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和"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23年度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了30项有代表性的重要进展,梳理了植物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态势,进而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下阶段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覆盖材料对云贵高原柑橘园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特征以及柑橘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覆盖(JF)、白色地膜覆盖(BF)、黑色地膜覆盖(HM)和园艺地布覆盖(YD),以及清耕作为对照(CK)对云贵高原柑橘园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特征及柑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覆盖处理下柑橘产量、单果重、果汁率、可食率、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均提高,可滴定酸含量则有所降低,进而提高了固酸比,其中以JF处理效果最显著.BF、HM和YD处理降低了土壤pH值,JF处理则相反,不同覆盖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和养分含量,JF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提升作用最明显,BF处理下土壤温度最高.JF、HM和YD处理均能显著提高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而BF处理则相反.在门水平上,覆盖提高了有益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致病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覆盖提高了有益菌热酸菌属、朱氏杆菌属、Babeliales、红杆菌属和脱氯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致病菌Saccharimonadales、成对杆菌属、金黄色杆菌属、芽孢八叠球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此外,覆盖还使土壤细菌共生网络变得简单而稳定.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细菌群落红杆菌属是提升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子,其解释率分别为45.67%和39.40%.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共同作用对柑橘产量和品质提升的贡献最大,其解释率为45.0%.综上所述,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养分供应水平,优化细菌群落结构,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其中,玉米秸秆覆盖可优先作为云贵高原柑橘园土壤的地表覆盖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广东省四会市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掌握四会市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征,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本底资料.方法: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采用样地和样线法实地调查区域内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收集并分析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四会市野生药用植物 458 种,栽培药用植物 15 种,共计473 种,隶属于 127 个科 345 个属;科组成以单种科和寡种科居多,约占总科数的 73.45%;重点调查的药用植物共71 种,均为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大规模栽培的药用植物主要是柑橘、粉葛、肉桂、南山茶(广宁油茶)和马尾松.结论:四会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栽培的药用植物也具有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该调查结果对于四会市自然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福建南平地区芦柑(Citrus reticulata)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并分析黄龙病对其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南平地区芦柑黄龙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法采集了健康和黄龙病发病的芦柑植株根际土壤样本,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深入研究了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变化,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龙病发病的芦柑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略高于健康植株.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中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与健康植株相比,黄龙病发病芦柑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蔷薇属和嗜酸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与速效钾、有效磷以及有机质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pH值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反地,康奈斯氏杆菌属和褚氏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健康植株,并与速效钾、有效磷以及有机质呈现显著正相关,同时与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黄龙病菌感染改变了柑橘土壤理化特性,并显著减少根际土壤中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导致了芦柑植株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出现显著变化.与此同时,黄龙病发病的芦柑植株可能通过招募固氮和促进植物根际生长的有益细菌来对抗病原菌的侵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川枳壳黄酮类成分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川枳壳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酰胺树脂、葡聚糖凝胶、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与鉴定结构,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 从川枳壳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及其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新橙皮苷(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3)、narirutin(4)、sarotanoside(5)、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6)、柚皮素(7)、芜花素(8)、圣草酚(9)、angophorol(10)、南酸枣苷(11)、tetrahydroprotogenkwanone(12).其中化合物 1~4、6~9、12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且化合物12的细胞增殖率达196.3%,优于阳性药雌二醇.结论 化合物5、8、10、11、12为首次从枳壳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12为首次从柑橘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12对成骨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的芸香科属间系统发育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探究花椒属种水平系统进化关系以及为新品种培育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该研究以芸香科物种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叶绿体DNA,利用BGISEQ-500平台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联合NCBI数据库数据,共获得芸香科19属49个物种的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芸香科属间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矩阵(总长196 641 bp),ML和BI 2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系统发育树各分支具有较强的支持率,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可以解决芸香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2)芸香科为单系类群,并进一步形成两大分支,其中柑橘亚科为单系,与芸香亚科内的芸香属聚为分支Ⅰ,分支Ⅱ由芸香亚科和飞龙掌血亚科组成,两亚科均不是单系,其中飞龙掌血亚科的香肉果属,茵芋属与芸香亚科的白鲜属,臭常山属是最早分化出来的类群,其次是蜜茱萸属和山油柑属;黄檗属和吴茱萸属与花椒属类群形成姊妹群,飞龙掌血属的物种飞龙掌血嵌套于花椒属分支中,支持飞龙掌血物种并入花椒属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