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脑利钠肽与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预测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 virus A6,CV-A6)型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重症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CV-A6型HFMD住院患儿30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200例)和重症组(105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血浆BNP水平预测CV-A6型HFMD重症化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CV-A6型手足口病患儿重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V-A6型HFMD重症组与普通组相比,WBC、BNP水平、神经系统症状、循环障碍、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BNP预测重症HFMD的最佳临界值为294.85 n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15×10 9/L、血糖>8.3 mmol/L和BNP>294.85 ng/L是CV-A6型HFMD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 OR=2.275, P=0.013; OR=6.057, P=0.028; OR=1.008, P<0.001)。 结论:BNP>294.85 ng/L与CV-A6型HFM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预测价值,是CV-A6型HFMD重症化的预警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2年成都东部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2022年成都东部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感染情况,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期间成都东部地区哨点监测医院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的信息及粪便标本,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T-PCR)法和半巢式RT-PCR(semi nested RT-PCR, RT-snPCR)检测标本中肠道病毒并分型。结果:236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中,患儿年龄段主要为0~9岁(99.15%),其中3岁以下儿童构成比为75.85%,1~岁组儿童构成比最高,为47.88%;2~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0~岁组( χ2=5.945, P=0.015)。男性142例(60.17%)、女性94例(39.83%);男性组(91.55%)与女性组(78.72%)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38, P=0.005)。时间分布中,夏季构成比最多(40.25%),冬季构成比最少(11.86%),夏季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93、19.199、49.358,均 P<0.001)。夏季组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季组和冬季组( χ2=16.951、4.592,均 P<0.05)。RT-PCR结果显示,23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病毒阳性例数共204例,检出率为86.44%(204/236),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A,CV-A)6(22.55%)、CV-A16(5.88%)、CV-A2(2.94%)、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A71, EV-A71)(2.94%)、其它肠道病毒(65.69%)。RT-snPCR结果显示,其它肠道病毒中共鉴别出5种病毒:CV-A4(8.33%)、CV-A5(6.86%)、CV-A10(12.25%)、CV-A12(24.02%)、柯萨奇病毒B组3(coxsackievirus B3, CV-B3)(6.86%);另有15份肠道病毒阳性样本未能成功分型。 结论:2022年成都东部地区疱疹性咽峡炎以3岁以下男性儿童最多,且发病月份集中于4~6月,肠道病毒中以CV-A12和CV-A6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西安市2013—2018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西安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西安市2013—2018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结果:西安市2013—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 221起,涉及病例12 301例。聚集性疫情每年主要发生在4—7月。雁塔区、长安区和未央区的累计疫情数位居全市前3位。疫情发生场所以托幼机构为主。疫情的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5.37%(1 620/2 926),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为主。疫情发生报告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发病人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0.727和0.502, P<0.05)。 结论:西安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春夏季高发,应加强高发区县的疫情监测、报告管理、病例标本采集检测工作,以有效控制聚集性疫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A组肠道病毒病原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9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病原中A组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VP1基因特征。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HFMD疑似病例的标本,EV阳性标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s, RD)培养病毒。分离到的A组EV毒株经VP1区基因测序后使用MEGA X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及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2019年共检测207份HFMD标本,其中188份检出E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6、CV-A16、CV-A10、CV-A4阳性分别为47.34%(89/188)、41.49%(78/188)、3.72%(7/188)、2.66%(5/188),其他EV阳性为4.79%(9/188),未检出EV-A71。HFMD夏季流行高峰(5~7月)多检出B1基因亚型的CV-A16,B1a和B1b进化分支共同流行,秋冬季的次高峰(9~12月)检出D3a进化分支的CV-A6较多。CV-A10和CV-A4散在发病,均为C2基因亚型。与原型株相比,CV-A6、CV-A16、CV-A10、CV-A4 VP1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22%~81.78%(95.97%~97.19%)、62.70%~65.54%(90.10%~91.30%)、81.76%~82.65%(91.63%~92.03%)、81.09%~81.79%(97.27%~97.67%)。结论:HFMD病原体流行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增加了HFMD防控难度。EV监测项目的拓展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助于防控HFM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曲靖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2019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019年云南省曲靖地区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曲靖地区2019年HFMD患儿的粪便样本,从粪便悬液中直接提取病毒RNA,先用MD91/OL68-1引物扩增肠道病毒(EV)VP4区基因并测序,序列在GenBank确定病毒型别,用各型病毒的相关引物扩增病毒VP1区全序并测序,通过肠道病毒在线定型工具(Enterovirus Genotyping Tool Version 0.1)进行病毒型别初步鉴定,之后计算与原型株的核苷酸相似性并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定型。结果:470份样本中共检测到62株EV毒株,总阳性检出率为13.19%,其中EV-A组病毒42株(8.94%),EV-B组病毒9株(1.91%),EV-C组病毒11株(2.34%),全为脊灰病毒1型疫苗株(Sabin株),未检测到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EV-D组病毒。检出率较高的病毒依次为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4.47%,21株)、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2.55%,12株)、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2.34%,11株)和CV-A6(1.70%,8株)。结论:2019年云南省曲靖地区儿童HFMD病例的主要病原是CV-A10、CV-A16和CV-A6,未检出EV-A71。与往年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曲靖地区2019年HFMD病原体已经发生改变,今后要加强对CV-A10、CV-A16和CV-A6等病原的实验室监测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5年至2019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构成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构成,为制订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链反应检测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 结果:2015年至2019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报告手足口病30 730例,年均发病率为171.50/10万,2016年至201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重症病例24例(0.08%)。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者分别为永平县、宾川县和大理市。6月至7月为夏季发病高峰,共报告病例9 168例(29.83%);9月至10月为秋季流行高峰,共报告病例5 988例(19.49%),夏季高峰流行强度高于秋季高峰。30 730例病例中,男17 373例,女13 357例,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20.29/10万,高于女性的75.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637.467, P<0.01)。幼儿期(1~<3岁)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学龄前期(3~<6岁),分别为4 158.96/10万和1 953.11/10万。从幼儿期开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重症病例集中在幼儿期,共报告16例,占重症病例数的66.67%。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20 516例(66.76%)。1 29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者792例(61.21%),肠道病毒71型感染者为320例(24.73%),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者182例(14.06%)。 结论:大理白族自治州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年龄和人群特征,应加强部门合作、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并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救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雷公藤多苷对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B组柯萨奇病毒3(Coxsackievirus B group 3, 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细胞学实验观察雷公藤多苷对CVB3感染HeLa细胞模型的影响;建立CVB3诱导的Balb/C小鼠VMC模型,根据雷公藤多苷灌胃给药剂量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20 mg/kg)、中剂量组(10 mg/kg)、低剂量组(5 mg/kg)]。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 HE)检测不同剂量药物作用下,动物模型心肌组织的病变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利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不同药物剂量组外周血心肌酶表达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型的凋亡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组心室肌组织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Balb/C小鼠VMC模型,雷公藤多苷治疗显著缓解CVB3引起的小鼠心肌免疫浸润损伤。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雷公藤多苷显著增加VMC小鼠外周血CD4 +T淋巴凋亡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26±1.92)% ,(19.07±1.85)%,(20.92±3.30)%比(8.28±1.13)%, F值分别为19.06、148.64、78.46,Bonferroni校正 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雷公藤多苷对CD8 +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也起到显著抑制作用[(16.65±2.30)%比(8.83±1.81)%, F=42.88,Bonferroni校正 P<0.05],低、中剂量雷公藤多苷增加VMC小鼠外周血CD8 +T淋巴凋亡比例不明显( P>0.05)。中、高剂量药物组VM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在ConA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0.76±0.05),(0.75±0.04)比(0.87±0.07), F值分别为10.38、16.09,Bonferroni校正 P值均<0.05]。此外,雷公藤多苷治疗在病毒感染第10天对VMC小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2和IL-17等促炎因子表达产生抑制作用,20 mg/kg剂量雷公藤多苷组TNF-a、IL-6、IL-12、IL-17在VMC模型心室肌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20%、43%、27%、43%( t值分别为2.55、3.72、9.00、5.10, P值均<0.05)。 结论:雷公藤多苷对CVB3诱导的小鼠VMC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雷公藤多苷对VMC的治疗机制可能并不是抑制CVB3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感染损伤,而是与改变机体免疫状态、抑制宿主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密切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江苏省3个城市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江苏省3个城市疱疹性咽峡炎(HA)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为江苏省HA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无锡市、苏州市和盐城市的3家监测哨点医院,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定期从医院住院管理系统分年龄段收集HA的就诊和住院病例的相关信息。采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主要流行株的衣壳蛋白VP1编码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基因亚型的鉴别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无锡市、苏州市和盐城市的HA就诊病例数为57 709例,是同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数的1.76倍(57 709/32 831);HA住院占比为1.35%(781/57 709),住院占比逐年呈上升趋势( χ2=62.79, P<0.001)。HA流行高峰为5-7月。发病年龄主要为12~59月龄组儿童(67.07%,38 708/57 709),以36~59月龄组居多(34.40%,19 852/57 709)。HA阳性率为33.82%(644/1 904);以肠道病毒A组为主(54.04%,348/644);其中柯萨奇病毒(CV)A6占比最高(52.59%,183/348),CVA16和CVA4分别占24.71%(86/348)和15.23%(53/348)。10株CVA4 HA流行株均属于C2基因亚型,6株CVA6 HA流行株均属于D3a基因亚型;并与我国部分地区(福建省、广州市、江西省、云南省、天津市等)毒株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结论:HA疾病负担较重,12~59月龄组是HA发病的重点人群,流行高峰为5-7月。HA病原多样化,以肠道病毒A组为主。HA流行株具有较低的型内分化,未发现新的进化分支。建议将HA纳入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或法定传染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2株柯萨奇病毒A12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监测中分离到的2株柯萨奇病毒A12型(Coxsackievirus A12, CV-A12)VP1区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对HFMD监测中获得的临床标本开展RD细胞上的病毒分离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和测序方法鉴定为CV-A12的毒株,进一步对其VP1区进行序列测定,并搜集GenBank中CV-A12其他型别的参考株,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CV-A12的VP1区基因特征。结果:获得2株CV-A12分离株的VP1区序列(888 bp),与2018年的云南参考株毒株同源性最高,其VP1区氨基酸在多个位点上与其他云南参考株存在特异突变。结论:云南省HFMD标本中发现的CV-A12已经发生地区特异性VP1基因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7年至2021年北京市单中心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07年至2021年北京市单中心就诊儿童传染病患者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记录的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年龄<18周岁儿童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病种、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特点,以及主要传染病的病原学特征。结果:共诊治儿童传染病患者219 260例,占全院诊治病例总数的5.73‰(219 260/38 295 800), 2010年和2019年出现2次发病高峰,分别为25 469例和22 928例。传染病病种以丙类传染病为主,占77.51%(169 947/219 260)。根据传播途径分类,粪-口传播传染病最常见,为144 712例(66.00%),空气飞沫传播传染病73 946例(33.73%),其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114 864例)、流行性感冒(28 703例)、水痘(22 190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1 040例)和猩红热(11 500例)。219 260例患儿中,男131 546例,女87 714例,男女比为1.5∶1;以≤6岁儿童为主要人群,共189 593例(86.47%);5月至7月为传染病报告的高峰期。手足口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为主,占35.02%(1 258/3 592),自2017年起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构成比呈快速上升趋势。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以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为主,占62.18%(7 400/11 900)。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占87.55%(4 283/4 892)。结论:儿童传染病间断出现发病高峰,近年来空气飞沫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猩红热为影响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不同疾病存在年龄和发病季节特点,传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该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变化逐步更新,做好高峰季节、重点人群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