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对焦虑障碍证候的经典名方治疗及其机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中医学认为焦虑障碍相当于中医的脏躁病、郁证、卑惵病,其喜悲伤欲哭、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与焦虑障碍高度相似.论治焦虑障碍时,中医常用的经典名方主要面向焦虑障碍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两种分型,通过辨证论治,将GAD分为了痰郁热扰、血虚、肝气郁结、瘀热内阻、心肾不交5个证型,代表方为温胆汤,酸枣仁汤、逍遥散、血府逐瘀汤、黄连阿胶汤等方剂;将PD分为了肝失疏泄、心胆两虚2个证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安神定惊汤等方剂.经研究,GAD中医证型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肝失疏泄证,用方逍遥散,PD中医证型中肝失疏泄、心胆两虚两证型出现频率相同,用方频率最高者为安神定惊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经典名方治疗GAD的平均治愈率达88%,治疗PD的治愈率达90%,治疗焦虑障碍平均显效时间约为35 d,综合考量,中医经典名方治疗焦虑障碍的理论基础可靠,临床疗效可靠,在实践中有研究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分析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胆热脾寒证患者分为中药组38例、泌特组38例、培菲康组38例,分别予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疗程为8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大便性状及排便频率、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后肠道菌群构成、代谢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3组患者大便性状及排便频率均有改善(P<0.05),泌特组、培菲康组疗效接近(P>0.05),均不及中药组(P<0.05).(2)3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显著优于泌特组、培菲康组(P<0.01).(3)中药组、泌特组、培菲康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2.22%、69.44%,3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泌特组、培菲康组(P<0.05).(4)3组患者治疗后在α多样性分析方面均发生变化(P<0.05),中药组与培菲康组的Chao1、Observed features、Shannon及Simpson指数上升趋势较泌特组更显著;在β多样性分析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培菲康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显著性差异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培菲康组中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种较少,而泌特组较多;肠道菌群代谢通路结构差异性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药组与培菲康组代谢通路结构差异较小,泌特组差异较大.结论 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调节人体肠道菌群,恢复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代谢通路,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医药防治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机制主要涉及抑制胰腺星状细胞活化、调节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降解、减少巨噬细胞极化及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干扰氧化还原反应及调节胰腺微环境等.柴胡桂枝干姜汤、大黄牡丹汤、小柴胡汤等中药方剂,黄芩苷、茯苓酸、人参皂苷等中药有效成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靶点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等通路均可干预纤维化过程,抑制或延缓胰腺纤维化.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一些药物及方剂在循证医学上证据不足,抗纤维化具体机制不明确,而慢性胰腺炎病因不明,机制复杂,胰腺纤维化的研究存在诸多限制,未来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分子机制、生物利用度、药物组方等方面的研究,将实验研究与临床设计结合起来,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抑制或逆转胰腺纤维化提供更多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国医大师王庆国调枢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属于中医"久痢""肠澼"等范畴."开、阖、枢"理论由《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枢机为人体气机运行的关键,枢机不利则气血阴阳失调,百病丛生.王庆国教授认为本病的关键病机是枢机不利,进而产生脾虚湿滞,大肠湿热,肝郁脾虚等多种证型.在临证治疗上,王教授从调和枢机入手,巧用升阳益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乌梅丸等多个方药加减化裁,疗效显著.本文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以枢机立论的病因病机,用药治法,并附上王庆国教授的临床验案 1 则加以佐证,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临证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总结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临证运用经验.[方法]分析ILD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合方用药的特点以及合用经方治疗ILD的特色,从临床实践中总结治疗思路及经验,并附医案加以验证.[结果]ILD患者肾虚在前,肺痹于后,脾胃受损,体内水饮不化,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淤积,加之常用激素治疗,阳亢阴伤,有酿为坏病之嫌.肝肺气机失和、肺肾摄纳失常、肝脾升降不利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津血亏虚者又最易出现内里虚热之象,上热下寒常见,形成一派寒热错杂、血虚水盛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调整寒热,当归芍药散可健脾养血利水,二方合用,有平调寒热、养血利水之效.所举ILD医案二则,患者虽病程、症状不同,但均有寒热错杂、血虚水盛之象,以平调寒热、养血利水为治则,治疗后诸症好转.[结论]合用经方治疗以寒热错杂、血虚水盛为特点的ILD,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也强调了灵活运用经方的重要性,具有创新性,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基于多维宏观量化方法解读《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组方规律.方法:采用量化计算方法对《伤寒论》中7首寒热错杂证代表方药进行四气五味作用度比较,分析方证的寒药热药比例轻重、药物五味偏重及处方整体偏性;运用数学方法设定四气五味计分,并将中药实际剂量转化为标准化相对剂量,通过计算得到四气五味作用度.结果:1)7首方剂的四气作用度量化(偏寒性作用度/偏热性作用度)如黄连汤为32.03%/67.97%.2)7首方剂五味作用度量化(按酸、苦、甘、辛、咸、淡、涩顺序)如乌梅丸分别为12.34%、31.2%、11.54%、35.04%、0、0、9.87%.3)方药按偏温热性到偏寒凉性依次为:黄连汤、半夏泻心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栀子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泻心汤;偏温热方药适宜寒热错杂证中寒性症状较重者,偏寒凉方药适宜寒热错杂证中热性症状较重者.4)方药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辛能发散能开宣,苦能敛降能泻火,甘能补益能调和.结论:通过对组方药物气味的整体把握来调理脏腑阴阳升降,维持其五行平衡关系,从而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而将方剂功效、作用部位与数学方法结合进行研究可促进中医诊疗的数字化、信息化,临证中可更加精准地把握处方用药与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从"四位一体"与"郁热虚损"角度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四位一体"是一种站在"性、位、势、证"四维的角度对经方方证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柴胡桂枝干姜汤通过"性、位、势、证"四位共同发挥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性为寒温并用、苦甘并施,清利肝胆兼顾温运脾阳;方位为肝、胆、脾,疏肝利胆之时又调和肝脾;方势为升降并行,既升且降、升中寓降,整体趋势为升散肝胆郁火、升举清阳,降泄少阳郁热、清润生津;方证为肝胆热炽兼有脾阳不足、虚寒内生,适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胁痛、口干苦并见腹胀、便溏等证候者.仝小林院士将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提炼为"郁、热、虚、损"的四位病程,柴胡桂枝干姜汤偏态恰好处于糖尿病初始的"郁、热"发展至中晚期"虚、损"的过渡阶段.从"四位一体"的角度解构柴胡桂枝干姜汤,并结合糖尿病的"郁热虚损"理论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在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这对重新焕发经方生命力及拓展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六经辨证从少阳和厥阴论治双相情感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重型精神障碍性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郁证""癫证""狂证"等神志病症范畴.《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二经均为阴阳往复交替的重要通道.双相情感障碍作为极阴极阳症状交替转换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表现符合从少阳、厥阴论治的前提.临证时,对双相情感障碍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主症见寒热交替、神情漠然、胸胁部不适等的患者可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机为邪热弥散少阳三焦,主症见烦惊、胸满,脐部动悸、谵语等的患者可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对病机属于上热下寒,主症见心胸烦热、下身冷感、时静时烦、时作时止等的患者可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病机属于枢机不利,太阳不解,气冲津伤,主症见寒热错杂、咽干口渴、头面多汗、胸腹动悸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治疗.以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代表的少阳证方,及以乌梅丸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代表的厥阴病方,可为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浅析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伤寒论》中柴胡剂六方之一,历代医家对其方证的认识有多种不同见解.笔者在介绍历史上一些医家观点的基础上对本方证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本方的部分临床应用,以期提高医者对此方的认识,更好发挥其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学勤应用经方治疗痤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学勤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将痤疮的病机分为血热炽盛型、湿热蕴结型、阳虚寒凝型、寒热错杂型四型,采用“其在表者,汗之可也”的总治疗原则应用不同的经方辨证论治.对于血热炽盛型痤疮,以清热凉血解表为总的治疗原则,采用胶艾汤加减;对于湿热蕴结型痤疮,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清热利湿解毒,宣肺解表散结;对于阳虚寒凝型痤疮,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排脓汤加减,温阳解表,通经散寒;寒热错杂型痤疮为各型痤疮中最为难治的一型,多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排脓散加减,温清一体,寒热并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