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探究实验教学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基于真实情境,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开展项目式探究实验教学,将"葱叶为什么开花和皱缩"作为项目,并分解为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最佳实验材料、蔗糖浓度和探究校园植物细胞大小3个子项目,然后开展项目式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理解,并能用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城市社区尺度花粉致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前,花粉过敏性疾病在国内外城市中均具有较高发病率.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对居民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区尺度的花粉致敏风险评估研究是提升居民健康的重要抓手.鉴于此,研究从花粉产生的植物本体角度和影响花粉传播的空间环境角度系统地综述了影响社区花粉致敏风险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梳理了花粉致敏风险的评估方法.研究发现:在空间尺度上,目前国内外评估花粉致敏风险相关方法主要应用于微观的植物尺度与宏观的城市尺度,在中观尺度的应用仅局限于校园、公园中的绿地,尚未对社区进行研究;在评估因素上,现有评估方法多关注植物自身因素,如树木高度、冠幅等因素,而较少涉及诸如通风、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然而社区中环境条件复杂,建筑环境不容忽视,因此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综合作用对于社区花粉致敏风险的评估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发现,提出未来建立适宜社区尺度的致敏评估方法的可能途径:首先应建立适用于评估社区常用植物的统一标准数据集,在综合考虑植物因子、社区环境因子和临床患病率等各类因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花粉致敏风险评估方法,还可利用可视化技术建立包含社区三维特征的模型来模拟社区花粉分布及扩散规律,确立社区尺度下花粉致敏风险评估方法,降低社区花粉致病率,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大学校园植物物候格局及其气候驱动因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植物的物候格局通常随时间而变化,展叶、开花和结实的出现时间和数量因年而异,或因事件而异,然而,热带地区的物候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该研究利用海南岛海口市海南大学校园3 年的物候监测数据,分析植物的展叶、开花、结实物候格局.对物候期与环境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影响热带地区植物物候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热带地区植物物候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展叶、开花和结实分别集中在 4 月—6 月、4 月—8 月、5 月—11 月;影响展叶和开花物候格局的气候因子均为月均日照时长,每月结实物种数与气温相关,尤其是每月果实成熟物种数与月最低气温呈显著相关.不同功能群之间物候期存在差异,灌木展叶早于草本和乔木,风媒植物展叶早于虫媒植物,肉质果型植物展叶和果实成熟时间早于非肉质果型植物.乔木开花比草本和灌木早,非肉质果型植物开花时间比肉质果型植物早,风媒植物果实成熟早于虫媒植物.这些对将来预测热带物候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机械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广西大学校园中30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与校准条件下的差异及该差异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利用穿刺针周长、横截面积及叶片厚度等进行校准,不同校准方式下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的叶片穿透力不同.(2)不同校准方式下,利用3种直径穿刺针测到的穿透力之间差异不同,其中,在只利用穿刺针周长和利用针周长与叶片厚度校准后,不同直径穿刺针之间的叶片穿透力无显著性差异;在只利用叶片厚度校准时,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大;在只利用穿刺针面积和利用针面积与叶片厚度校准后,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小.单子叶植物3种不同直径穿刺针的穿透力均大于相同粗细穿刺针下双子叶植物的穿透力.(3)不同校准方式下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的差异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叶脉类型、叶片密度、比叶重、角质层厚度和叶脉密度可能是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差异产生的结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利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及不同校准方式下对不同叶脉类型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具有不同影响,叶片穿透力测定过程中需对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统一,建议测定叶片穿透力时,这3种针中,直径为0.5 mm的穿刺针应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测定,但不适用于较为坚硬的叶片,直径为2 mm的穿刺针不适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选择直径为1 mm的穿刺针并利用其周长进行校准较为合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典型浅街峡谷布局及其植物配置模式春季花粉飞散特征模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城市中的气传花粉已成为春秋季节性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研究典型建筑布局及其植物配置模式下花粉飞散特征能够为合理优化城市绿地配置提供数据支撑,为花粉飞散研究提供补充.基于北京市海淀区校园绿地春季观测数据,提取3个采样地街谷布局和植物特征参数,借助CFD平台构建15个典型浅街峡谷布局及其植物配置模式参数化场景,探究不同场景下花粉飞散特征和距离阈值.研究结果表明:①花粉高浓度区位于风速较低、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区域,花粉低浓度区位于风速高、空气流动性较好的地方.②4种植物配置模式的花粉飞散特征表现为行道树式>散点式>行道树+组团种植>组团式,花粉沉降特征表现为组团式>行道树+组团种植>行道树式>散点式.错列式布局结合行道树式植物配置花粉浓度降低率最高为24.89%,飞散效果相对更好.围合式布局结合组团式植物配置花粉浓度降低率最低为7.31%,聚积效果相对较好.③受不同建筑、植物和风场的影响,3类建筑布局花粉飞散距离远近依次为行列式>围合式>错列式,行列式需要约35-75m的飞散距离,围合式需要约28-60m的飞散距离,错列式需要约20-53m的飞散距离.风速低且花粉浓度高、飞散距离近的植物配置模式易于聚积,风速高且花粉浓度低、飞散距离远的植物配置模式易于飞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指向"五育融合"的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路径
编辑人员丨2023/11/4
分析"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一般生物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常被割裂处理,融合困难.结合实例说明,生物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联系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生物实践活动为载体,本着学科性、适切性、融合性和系统性原则,从生物学知识演讲、校园植物调查、植物园种植、研学旅行等途径落实"五育融合"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协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对高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2015级药学专业2个本科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药学1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药学2班60名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按照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培养方案完成课业学习和专业实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文化熏陶和参与相关活动.比较2组学生中医药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2组学生对中医药的认识、知识面与专业素养、考研或就业方向、专业认可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学生对中医药的了解度、关注度、参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对于中医药文化是否扩展知识面与提高专业素养,是否看好药学专业发展前景,观察组学生的肯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2组对于考研或毕业就业是否选择药学专业的肯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能促进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与专业素养、专业认可度,从而促进学业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教学、校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教学.笔者在分析《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分别运用直观教学法、典型植物记忆法、影视作品示教、田野教学法、迁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基于《药用植物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园植物资源、药用植物标本馆及野外实习在教学中的作用,鼓励《药用植物学》专业教师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力争形成完整、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推动学科的发展,同时为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型湖泊水生植物栽培对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水生植物栽培对水环境及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对广州市暨南大学校园两个小型湖泊——明湖和南湖进行了周年调查.明湖无水生植物生长,南湖3-10月有水生植物轮叶黑藻生长,其中6-9月为植物旺盛生长时期.调查发现:两湖共记录轮虫50种,分属于23个属,其中臂尾轮属、异尾轮属和腔轮属种类较多,均有8种.明湖记录轮虫32种,南湖记录39种.明湖优势种主要有广布多肢轮虫、暗小异尾轮虫和微型多突轮虫;南湖优势种主要有螺形龟甲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和囊形腔轮虫.明湖轮虫丰度在2015年10月最高,达到3790 ind·L-1,2016年3月最低,为854 ind·L-1.南湖轮虫丰度在2015年11月最高,达到3555 ind·L-1,2016年1月最低,为977 ind·L-1.相似性分析表明,明湖与南湖水体轮虫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螺形龟甲轮虫为两湖群落结构差异贡献率最高的物种,其次为广布多肢轮虫.冗余分析表明,明湖轮虫群落结构主要受总磷、叶绿素a、水温的影响;南湖水生植物旺盛生长期,轮虫群落结构受总磷、温度、叶绿素a、深度的影响较大,优势种为底栖的无棘鳞冠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和囊形腔轮虫;水生植物开始生长时期主要受总氮和透明度的影响,优势种为浮游的广布多肢轮虫和等棘异尾轮虫;而无水生植物生长期主要受pH和溶解氧的影响较大,优势种亦为浮游性种,广布多肢轮虫、裂痕龟纹轮虫等.水生植物生长可有效降低N、P营养盐浓度,改善水质,增加空间异质性,支持更多轮虫种类生存,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地区校园昆虫生物多样性初步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校园昆虫多样性,以及不同生境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对校园内池塘边缘区、植物园、宿舍区(宿舍及宿舍草坪内)、足球场边缘区等不同的生境的昆虫进行系统调查,共捕获昆虫382只,分别隶属于11目77科136种,其中双翅目所占比例最高为19.37%,革翅目所占比例最低为1.31%.植物园区学生活动较少,人为干扰非常少,且该区域经常浇水,植被比较丰富,土壤湿度相对较高,其昆虫多样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