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匮玉函经》流传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经北宋治平年三年(1066)校正医书局整理得以传世。目前学界所用的《金匮玉函经》是清代陈世杰本,系陈世杰从清代学者何焯处得手抄宋本后校讹整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刊行。通过检索从1066年至1717年间的医学著作中引用的《金匮玉函经》条文,经对比将其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2类,以此来考查《金匮玉函经》自宋本传世后的流传情况,据此推测,元明时期的医家未曾得见《金匮玉函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文献溯源及其价值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主要为《新修本草》,少部分取自《许仁则方》等唐代以前其他医书;《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理论来源或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伤寒论》;王焘具备一定的药物学知识,能够对固有的服药食忌理论去粗取精、拓展出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内容在考证古方、研究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与底本选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献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成无己以经释论刍议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成无己,金代著名伤寒医家,其所著《注解伤寒论》是"以经释论"的代表.总结成无己"以经释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宗张仲景原序之旨.成无己采用《黄帝内经》(后文简称《内经》)、《难经》之理来阐明仲景学说,正与张仲景原序思想一脉相承;(2)受宋代重视医学经典的影响.君上崇医好《内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医经;医学教育及考试中,《内经》《难经》为研习《伤寒论》的基础;成无己家世儒医,沿袭儒者注经之法;(3)应伤寒学术发展的需要.成无己的研究符合医经与经方结合发展的需要;自成无己开始,伤寒病的研究逐渐转向《伤寒论》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试析《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对《备急千金要方》原书内容的改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重要版本之一.既往认为,相对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改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而言,新雕本更接近孙氏原著旧貌.该文从文献旁证及原文自证两种方法入手,发现新雕本刻者在药物脚注、方证条文序号、方证条文所属章节及部分脉诊内容等方面可能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动.今后有关《备急千金要方》的版本研究工作中,是否能以"新雕本"为基准去评判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原书内容的改动,值得商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对校法校勘记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以《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简称"新雕本")为参照,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宋校本")中的对校法校勘记(记述校勘情况的文字)进行探析,发现宋校本的校勘记漏注、误注之处较多,其对异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及对异文注存取舍的标准有待研究;宋校本部分校勘记与新雕本内容相合,推测宋臣校书时参考了该版本;宋臣整理该书时未确定具体的底本与校本,而是汇集多种唐写本,参考唐及唐以前多部医籍重编而成.结合校正医书局以文士儒臣主导校书工作的特殊性,认为宋校本成书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其文本内容的不确定性值得重视;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宋校本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以期为正确认识其版本特点、有效利用其文献资料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北宋校正医书局编校《嘉祜本草》考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颁印刊行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校书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嘉祜本草》是校正医书局着手编校、成书面世最早的医籍.宋臣对全书1 082种药物逐一考释校注,并以15条凡例严格规范补注,对所引录的历代文献明确标记,为后世医家编校古籍开创了范式,对当今中医药文献整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历史借鉴.文章拟从编校过程、方法和内容等3个方面进行简要考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外台秘要方》校勘考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外台秘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由孙奇主校,林亿详定,并成为宋朝之后的定型化版本,传习至今.文章将从校勘过程、方法及内容等3个方面进行简要考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方法与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探讨了经典名方中中药基原的考证方法.对于经典名方中药物基原的考证首先要获得研究所需文献,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文献和选择文献3个关键步骤来完成.其次是对文献进行分析考证,通过文献中原植物的形态描述、药图、实物考古发现、实地调研、药物的产地分布等14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横向对比法,众向分析法进行综合考证以判断中药的基原.同时,与单纯的本草考证不同,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一点要注意方剂的时代性和校正医书局整理后所改写的方剂中的药物考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千金要方》考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秸二年(1057)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的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千金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该书由高保衡、孙奇、苏颂、林亿等校正,成为宋朝之后定型化版本.从校勘过程、方法和内容3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考释,发现《千金要方》的主要校勘人员均为馆阁官员或知医儒臣,医官只是起辅助作用;在校正过程中大量应用他校法,广泛运用对校法,个别使用本校法;内容方面从注音释义、示疑示阙、避重示重及避讳现象进行了详细校正,对当今中医古籍整理具有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脉经》版本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是《脉经》版本史考证文字,内容包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脉经》未能寻到好底本的原因;校正医书局依据朝廷所出医书精校《脉经》;南宋嘉定年间出现两个《脉经》刊本,一为陈孔硕本,一为何大任本,二者皆以北宋绍圣三年小字本《脉经》为底本,构成《脉经》两大版本流传系统;对陈孔硕生平事迹加以考证,发现陈孔硕是一名正直官员;考证陈孔硕主持刊刻的广西漕司本流传系统;对元代柳赞述所写陈孔硕本《脉经序》中"医局""建本""阁本"含义加以解释.对何大任本考证较详,引证北宋绍圣三年国子监牒文及何大任《脉经后序》说明何大任本的特点;考证何大任家藏《脉经》小字本文字漫漶的时代原因;考证何大任本流传的两大版本系统——元广勤堂本、明无名氏影刻本;考证清末陆心源皕宋楼珍贵藏书(内含明无名氏影刻本《脉经》)被其子陆树藩卖予日本的文献悲剧;举例证明元代广勤堂本多讹字必须据明无名氏影刻本《脉经》校读;引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太医局程文》原文考证何大任事迹,发现何大任精熟临证善于治病,捐自己薪俸刊行《太医局程文》,具有抢救中医文献的历史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