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核应急医学救援洗消方式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时,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核应急医学救援刻不容缓,尤其是在海上对污染伤员进行集约高效的洗消,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伤员的伤害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多年参与海上各种舰船的核应急医学救援演习活动,总结了海上核事故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危害和相关救援环节,梳理了核应急医学救援洗消去污的原则与方法、特点难点,并积极探讨海上核应急医学救援洗消的处置方式,努力提高海上核应急医疗救援及洗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型核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及其在核潜艇核事故救援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小型核应急医学救援力量(SMRN)相对大型核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具有更好的机动性、灵活性,且具备核应急医学救援前端功能.在核潜艇海上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灵活配属应用SMRN能够帮助辐射损伤伤员争取宝贵救治时间,靠前提供核专科医学救援保障,提升伤员存活率.本研究就SMRN的人员、装备、训练准备等能力建设策略进行论述,并分别对SMRN在核潜艇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远海和近海情景下随行保障和机动救援 2 种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海上核应急医学救援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无人机载CeBr3探测器监测系统研制及性能测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制探测效率高、具有核素识别功能的无人机载辐射监测系统,用于核事故应急监测情况下的核素识别.方法 本文采用4个CeBr3(溴化铈)晶体探测器和SiPM(硅光电倍增管)为主要硬件,同时采用集成化模块、智能化电子器件、新型复合材料等,研制无人机载CeBr3探测器监测系统.结果 通过对系统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晶体能量分辨率优于5%(@0.662MeV)、能谱峰漂小于±1道、能量线性拟合度0.99997、12 h长时间测量各能窗计数变化均不超过5%,和同体积的NaI(T1)探测器相比,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结论 通过地面点源测试分析及理论计算,系统具有可靠的对核素的识别能力.此系统可在核素识别、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与准备方面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军队核应急医学救援队人员编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军队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队是执行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力量,加强救援队人员编组的合理化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人员编组的依据、建议、讨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事故医学救援队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核能及相关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核安全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1] . 核事故医学救援是核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对减少人员伤亡,保证人员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军内到军外,十分重视核事故医学救援工作,陆续成立了多支核事故医学救援队,并开展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训练. 某部"二级核防护专科医院" 主要承担军队和地方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的一级应急支援二级医疗救治任务[2-3] . 近年来,某部医院党委和各级首长高度重视核防护专科建设以及核事故医学救援队专业训练,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具备了核事故医学救援能力. 然而,核事故医学救援队训练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种条件下应急辐射监测系统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文研制的应急监测系统,能够提供特种环境条件下事故现场环境辐射水平监测的能力,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用无人机携带探测器并将其抛投布置到事故现场,监测结果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设备获取的剂量率信息和地理坐标发送到数据管理服务器,通过结构、空气动力学设计等使探测器具有耐受高温、高湿、强震、强辐射等特种条件的能力.结果 探测器通过无人机载带至高度30 m~100 m的空中抛投降落无损坏,探测器防护等级达到IP68,不更换电池持续工作时间大子1个月,在-20℃~ 80℃的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结论 探测器系统能够在发生重大核事故后,通过无人机快速投掷到现场,并在特种条件下持续工作提供现场的环境辐射水平数据,弥补了技术空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事故医学救援演练去污模块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核能是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核设施一旦发生意外,可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超过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导致组织反应和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增加辐射诱导损伤与疾病的风险[1 ],典型的例证就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和日本福岛核事故[3].电离辐射本身无色无味,直接作用于遗传物质 DNA,损伤具有迟发性的特点,故而辐射损伤往往难防难治,因此核事故后实施专业的医学救援非常重要.本教研室是国内核应急准备与响应国家能力体系的首批成员单位,每年通过系统的理论授课和综合演练,为部队培养了大量核事故医学救援专业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标准化作业程序核事故医学救援队基地化训练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核事故医学救援训练一直是我军各级卫勤机构卫勤训练的重点内容[1],近年来,由于我国部分区域内军事斗争形势复杂多变,我军也加大了核事故医学救援训练的力度,开拓了基地化训练等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救援能力 [2].但是,随着训练的深入开展,也发现目前的救援能力距离实战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核事故医学救援队的训练与建设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3],以期形成一整套基于标准化作业程序的核应急基地化训练方法,推动核事故医学救援队建设进一步向科学化、精细化、实战化的目标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省级核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为了预防核事故,提升全国各省核事故应急能力,指导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方法 通过对核事故发展阶段的分析、对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研究,遵循《国家核应急预案》的要求,基于组织、预警、保障、反应、救援、恢复、评估7个维度的分析结果,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临界值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省级核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某省的核事故应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该模型具有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某省核事故应急能力获得79.33分,处于“合格”等级.“核事故预警系统的运行状态”较薄弱,为74.38分,处于“临界”等级.结论 该省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核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体系、应急预警系统、环境监测、核医学科研、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工作.该模型在核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该省核事故应急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某新运行核电站所在地居民核辐射风险认知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某新运行的核电站不同距离范围内居民对核辐射风险认知水平,探讨影响对核电认知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该核电站所在地区50 km范围内外共2017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核电站所在地区核辐射风险认知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52份,在辐射知识认知情况方面,认为在医院做影像检查时受到电离辐射照射、认为不同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同,50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核电站认知情况方面,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居民健康有影响、担心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和损害身体健康的比率,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 km范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核辐射应急认知情况方面,认为发生核事故时应当服用稳定性碘的正确回答率、对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认可率的比较,50 km范围内的调查结果均高于50 km范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核辐射影响认知情况方面,认为核电站对所在地区环境影响较大、希望了解核电站的相关信息,50 km范围内均高于50km范围外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核电站周围居民的核辐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核辐射知识的正确认知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