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素钠辅助成像技术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功能神经导航下联合荧光素钠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2019年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50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ty,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序列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WI)、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序列扫描,并在术前将其与博医来功能神经系统导航工作站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功能导航联合小剂量荧光素钠(2 mg/kg)进行手术。术中神经导航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主要纤维传导束锥体束及大血管的空间关系,以及术中Pentero900蔡司显微镜黄荧光模式下显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进行肿瘤的切除。结果:胶质瘤38例,肺癌脑转移瘤10例,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1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术前神经导航定位肿瘤与锥体束的准确率达95%。术后3 d复查头部MRI,与术前病变比较,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本组病灶全切除38例 (76%),次全切除12例(24%)。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9%、12个月生存率为53.1%、18个月生存率为24.5%,生存时间为(15.0±3.2)个月。结论: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染色可以实时定位和标记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遵义市1岁以下维生素A缺乏留守儿童尿液氢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在维生素A缺乏(VAD)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1月至6月在遵义地区收集40例确诊VAD<1岁留守儿童为VAD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儿童尿液,测定 1H-NMR波谱。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VAD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视黄醇水平[(1.35±0.18) μmol/L]与VAD组[(0.56±0.10)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93, P<0.001)。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AD组儿童尿液中甲基丙二酸、2-酮异戊酸酯、N-乙酰基糖蛋白、二甲基甘氨酸、三甲铵乙内酯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异戊基丙基甘氨酸、2-羟基异丁酸酯、肌酸、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马尿酸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0.602,均 P<0.05)。 结论:VA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尿液代谢产物存在差异,差异代谢产物与肠道微生态平衡、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及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尿液 1H-NMR代谢组学分析在VAD早期筛查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多裂肌影响的MRI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MRI技术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对腰椎多裂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单节段(L 3,4、L 4,5、L 5S 1)单侧症状椎间盘突出症接受MIS-TLIF手术者23例,均于手术前1周内和手术后3、6个月行腰椎MR检查,在轴位T2加权像测量术前及术后椎间盘不同层面对应轴切面的多裂肌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 area,AxCSA)、长短径线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lines,RLS)、多裂肌脂肪浸润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muscle fat infiltration cross section area,FLSA)与AxCSA比值记为FLSA/AxCSA。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椎患侧和健侧、病变与非病变节段多裂肌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MIS-TLIF术式对多裂肌形态学的影响。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月分别进行患侧肌肉截面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测量,对比 1H谱肌细胞内脂质(intramyocellular lipid,IMCL)与细胞外脂质(extramyocellular lipid,EMCL)积分值比值,评估脂肪浸润的程度。 结果: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病变节段AxCSA健侧较患侧大( t=6.611, P< 0.05)、非病变节段多裂肌AxCSA健侧比患侧大( t=-6.682, P< 0.05),术前健侧肌容积具有优势。术后3个月病变节段AxCSA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97, P >0.05),非病变节段AxCSA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1, P >0.05),术后短期随访双侧肌容积有均等优势。患侧病变节段FLSA/AxCSA术前为9.5%±3.8%,术后3个月为8.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63, P< 0.05);患侧病变节段RLS术前为3.3%±0.24%,术后3个月为2.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2, P< 0.05)。MRS测定EMCL/IMCL术前中位数为2.010,术后6月中位数为1.475,术后6个月EMCL降低( Z=0.48, P< 0.05)。 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双侧多裂肌的形态有别,MIS-TLIF手术对手术侧多裂肌影响小,明显降低胞外脂质蓄积促进脂质向胞内转移,同时增进胞内脂肪代谢,其保留肌肉止点和有限固定也可重塑代偿性肌肉萎缩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症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氢核磁共振( 1HNMR)技术对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和1岁以下锌缺乏症留守儿童尿液进行分析,以期为锌缺乏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至8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遵义地区1岁以下健康留守儿童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7.78±3.62)个月,身高(65.01±2.67) cm,体质量(7.15±1.59) kg]和锌缺乏症留守儿童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7.89±3.57)个月,身高(64.25±2.95) cm,体质量(7.02±1.68) kg]分为健康对照组和锌缺乏组,并进行取样处理测定 1HNMR波谱,比较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血清锌含量,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比较2组代谢产物,筛选出锌缺乏患儿差异性代谢产物。 结果:2组儿童年龄、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锌水平[(54.3±3.06) mmol/L]高于锌缺乏组[(39.2±3.7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5, P<0.05)。尿液 1HNMR光谱图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缺乏组儿童尿液中4-羟基苯丙酮酸、苯基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水平均明显下降( r=-0.620、-0.689、-0.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r|>0.602,均 P<0.05)。 结论:遵义地区1岁以下留守儿童锌缺乏主要表现为尿液4-羟基苯丙酮酸、苯乙酰甘氨酸、马尿酸盐代谢产物水平下降,提示肠道菌群代谢紊乱,其差异性代谢产物在锌缺乏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代谢组学分析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核磁共振波谱是代谢组学的主要分析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和非侵入性等优点,通过监测机体代谢物的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机制,能够在疾病诊疗中发挥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尚未普及。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肿瘤中的应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围绕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肿瘤代谢组学,着重介绍基于该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在肿瘤早期筛查、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肿瘤代谢组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临床检验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S)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可用于测定混合物中成分的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因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特别是其“指纹图谱”性、无损性及无偏向性地检测代谢物成分等优点,NMRS已成为代谢组学中最常用的分析检测技术之一。该文立足于临床检验应用研究,简要阐述NMRS的技术原理,从血脂分析、肿瘤检测、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预测、传染病诊断、营养与健康管理等生物医学应用领域,详细介绍NMRS应用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临床转化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成熟,促进了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及脂蛋白亚型相关参数等新项目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调脂治疗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该文分析与总结了近年上述血脂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化的血脂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遗传代谢病患者尿液代谢产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遗传代谢病患者尿液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变化,探讨NMR技术在遗传代谢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至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20例遗传代谢病患者尿液样本,其中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MMA)9例。利用NMR脉冲宽度定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半定量法测定遗传代谢病患者尿中代谢物的成分,分析2种方法中异常代谢物的水平。结果:NMR技术可检测MMA、异戊酸血症、戊二酸血症、丙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Canavan病、酪氨酸血症、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患者尿中特征性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平均为参考值区间上限值的8倍,最高可达545倍。相较于GC/MS,NMR技术可检测数量更多的待测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等。在9例治疗前MMA患者中,NMR法甲基丙二酸和3-羟基丙酸水平[1 800(180~12 000)和50(0~270)mmol/mol Cr]均明显高于参考值(0~31、0~35);GC/MS法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水平[136.56(43.79~518.67)和4.87(1.52~7.52)]均明显高于参考值(0~4、0~0.7)。结论:NMR和GC/MS技术对有机酸血症的诊断均具有特异性,GC/MS技术检测的主要物质是有机酸,NMR技术可突破这种限制,检测尿液中多种代谢物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高,危害大。肾脏功能的减退会同时伴随着肾脏结构的变化,血肌酐对肾功能的评估相对滞后,肾活检可评估局部肾脏结构,但因为有创不具有可重复性,迫切需要寻找可准确重复无创评估CKD进展的影像学工具。近年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作为一种新型实质脏器影像评估方法而受到关注。本文尝试综述SWE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分类标准,并阐述肾脏独特的物理特性对SWE评估肾脏的潜在影响和应对策略,展望该技术在CKD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鼠簕来源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的聚酮类化合物分离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研究老鼠簕来源的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中聚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抗炎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等综合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从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得到7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为:[(8-methyl-9-oxabicyclo[4.2.1]nona-2,4-dien-7-yl)-(5-oxo-2H-furan-2-yl)methyl]acetate(1)、2,3-Dihydromycoepoxydiene(2)、Dothiorelone A(3)、Dothiorelone B(4)、Cytosporone B(5)、5,6-dihydroxy-2,3,6-trimethylcyclohex-2-enone(6)、3-(4-Methylphenoxy)propanoic acid(7).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5均未表现出抗氧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化合物1~5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4和6首次从老鼠簕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为进一步探索相关活性物质的抗炎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