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形矫治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不同附件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用Ansys计算相同载荷设计下侧切牙、牙列和隐形矫治器的三维变化及牙周膜等效应力(von Mises)分布.结果:侧切牙位移冠状向变化量A1>A4>A3>A2,矢状向变化量A3>A4>A1>A2,垂直向伸长量A4>A3>A1>A2;各组牙列整体位移呈现弓形趋势;隐形矫治器不同部位形变存在差异.A1与A2组牙周膜von Mises分布大致相似,A3组仅在根1/3舌侧区域出现应力集中,A4组牙颈部应力远大于A1组与A2组.结论:矩形附件与弯弧形附件在冠状向控制上具有优势,矩形附件在垂直向的控制效果最佳,附件受力面积与实际位移效率并不存在绝对关联,其受力面的形状会大幅度干扰具体力学表达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收缩后收缩和收缩早期伸长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收缩后收缩(PSS)和收缩早期伸长(ESL)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状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10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且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83例,于术后7 d内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根据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MPSI)将患者分为整体灌注正常组与整体灌注不良组;将左室心肌分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供血区域,并根据有无灌注不良将各区域心肌分为区域灌注正常组与区域灌注不良组。使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TomTec软件分析,获取常规超声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及PSS和ESL参数:收缩后指数(PSI)、收缩后收缩持续时间(PSSduration)、收缩早期指数(ESI)和收缩早期伸长持续时间(ESLduration)。比较术后整体灌注不良组与整体灌注正常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区域灌注不良组与区域灌注正常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PSS和ESL参数及GLS对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①整体灌注不良组与整体灌注正常组间LVEF、LVESV、GLS、PSI 、ESI和PSSdurati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 LAD和LCx供血区域中,区域灌注不良组PSI、ESI和ESLduration的绝对值高于区域灌注正常组(均 P<0.05);RCA供血区域中,区域灌注不良组仅有PSI绝对值高于区域灌注正常组( P<0.05)。③对于不同心肌区域的GLS,仅有LAD-GLS绝对值在区域灌注不良组低于区域灌注正常组( P<0.05)。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诊断不同区域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LAD-PSI、LAD-GLS、LCx-PSI、LCx-ESLduration和RCA-PSI均有较高价值,其中LAD-PSI的曲线下面积(AUC=0.809)最大。 结论:PSS和ESL参数有助于早期诊断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状况,并提供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灌注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与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在小儿阴茎成形术中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与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在小儿隐匿阴茎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阴茎成形术的151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69例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为Z形皮瓣组;82例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为转移皮瓣组。Z形皮瓣组患儿年龄(5.23±0.58)岁;其中阴囊紧小33例,术前阴茎长度(3.06±0.25)cm;阴囊松弛36例,术前阴茎长度(2.99±0.28)cm。转移皮瓣组患儿年龄(5.20±0.63)岁;其中阴囊紧小39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30)cm;阴囊松弛43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24)cm。两组患儿年龄、术前阴茎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后阴茎伸长长度及并发症(如阴茎体回缩、包皮水肿、包皮口狭窄、阴茎伤口裂开等)情况。 结果:151例随访6~12个月,阴茎外形满意,无阴茎头坏死,无尿道瘘。Z形皮瓣组中,33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较术前伸长(2.47 ±0.22) cm, 36例阴囊松弛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61±0.27) cm。转移皮瓣组中,39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90±0.16)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紧小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转移皮瓣组中43例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2.79 ±0.18)cm,与Z形皮瓣组中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Z形皮瓣组33例阴囊紧小患儿中,阴茎回缩2例,包皮口狭窄1例,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2例;36例阴囊松弛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转移皮瓣组39例阴囊紧小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Z形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2.56%(1/39)与21.21%(7/33), P=0.033];转移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中阴茎回缩3例,包皮口狭窄3例,阴茎腹侧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20.93%(9/43)与2.78%(1/36), P =0.038]。 结论:无论对于阴囊紧小还是阴囊松弛患儿,转移皮瓣组延长阴茎的效果均优于Z形皮瓣组,但转移皮瓣组阴囊紧小患儿和Z形皮瓣组阴囊松弛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对于阴囊紧小患儿可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皮瓣手术,对于阴囊松弛的患儿可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皮瓣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后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26例HP根除后胃癌和45例HP未根除胃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根除HP后胃癌患者男20例,女6例;中位年龄65岁(范围53~77岁);胃上部12例,胃中部4例,胃下部10例。肿瘤中位最大径12 mm(范围4~29 mm)。巴黎分型0~Ⅱa型4例,0~Ⅱb型4例,0~Ⅱc型18例。白光内镜观察癌灶呈微红色至微黄色,12例癌灶边界清楚;14例癌灶边界欠清楚,并有胃炎样改变,但通过窄带成像放大观察,仍可发现不规则微血管结构和微表面结构异常,以及相对可见的棘状边界。形态学上,高分化管状腺癌20例,高~中分化管状腺癌4例,高分化管状腺癌伴乳头状腺癌2例。与HP未根除胃癌相比,HP根除后胃癌的主体病变癌细胞核质比<50%、癌表面正常上皮覆盖、癌表面轻度不典型性上皮覆盖、癌组织内非癌腺体伸长现象和癌性腺体上皮下进展的比例高( P<0.05)。细胞表型为胃型6例,肠型4例,胃肠混合型16例。 结论:HP根除后早期胃癌临床上更为隐匿,多为分化型管状腺癌。癌细胞异型度降低和癌组织表面覆盖正常上皮或轻度不典型性上皮是HP根除后胃癌的重要形态学特征。理解和识别这些形态学特征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螺旋扩弓器前方牵引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对替牙列骨性Ⅲ类错 上颌骨、上牙列的影响,以期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取1例2024年1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替牙列骨性Ⅲ类错 患者(男性,10岁)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扩弓器前牵组(A组)和无托槽前牵组(B组),均设置双侧前磨躯扩弓0.25 mm,前方牵引力值分别为2.94 N(工况1)和4.90 N(工况2)。分析两种工况下两组模型上颌骨、上牙列的初始位移趋势。 结果:两种工况下两组上颌骨均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唇向位移趋势;无托槽前牵组上颌骨唇向位移更明显,为同种工况下扩弓器前牵组的2~3倍。两种工况下两组上颌牙列均表现为近中、颊向移动和前牙伸长、后牙压低趋势。工况1和工况2条件下,无托槽前牵组中切牙唇向位移量(-0.065、-0.089 mm)均大于扩弓器前牵组(-0.024、-0.024 mm)。两组工况下,冠状向上扩弓器前牵组后牙接近颊向整体移动(冠根位移比约为1∶1),无托槽前牵组则为颊向倾斜移动(冠根位移比约为2∶1)。随前牵力值增加,无托槽前牵组上颌骨、上牙列的位移趋势增加比扩弓器前牵组更明显。两种工况下无托槽前牵组前牙段牙周膜静水压力、牙槽骨等效应力均高于扩弓器前牵组,且主要集中于切牙唇侧颈部区域。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可对上颌骨产生向前的力量,但可伴上前牙唇倾,可作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矫形治疗措施的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会阴超声监测LHap变化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诊断中经会阴超声监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余姚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疑似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的患者246例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临床检查、牛津评分(MOS),根据评分分为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低下)和对照组(盆底肌收缩力正常);对所有患者进行三种状态下(静息时、缩肛时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超声检查并测量LHap,计算缩短百分比(PDC%)以及伸长百分比(PIV%),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DC%以及PIV%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经产妇比例以及阴道分娩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 0.001);观察组患者静息LHap[(45.23±5.74)mm]、缩肛LHap[(37.71±8.44)mm]、最大Valsalva时LHap[(51.03±7.41)mm]以及PIV%[(11.42±4.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78±4.56)mm、(29.15±4.64)mm、(44.28±4.87)mm、(6.05±2.13)%]( t=-4.62、-8.29、-7.26、-9.36,均 P < 0.001),PDC%[(17.52±5.58)%]显著低于对照组[(32.19±4.27)%]( t=20.39, P < 0.001);MOS评分与PDC%呈正相关( r=0.56, P < 0.001),与PIV%呈负相关( r=-0.49, P < 0.001);将PDC% < 35.36%作为截断值进行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敏感度为66.40%,特异度为97.38%,准确度为73.90%;将PIV% > 5.18%作为截断值进行预测的AUC为0.70,敏感度为71.45%,特异度为57.90%,准确度为68.15%;将两者联合使用进行预测时的AUC为0.73,敏感度为84.57%,特异度为55.05%,准确度为77.32%。 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诊断中经会阴超声监测HLap伸长和缩短的变化具有一定价值,能够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客观、定量的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托槽隐形矫治中未设计移动上颌磨牙实际三维方向位移变化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三维设计中未设计移动的上颌支抗磨牙实际治疗前后三维方向位移变化。方法:选取26例上颌磨牙未设计移动的非拔牙隐形矫治成人病例,根据前牙唇舌向设计将病例分为内收组和非内收组。收集矫治前后石膏模型,使用三维扫描仪获取数字化模型,通过腭皱襞表面重叠,研究上颌磨牙矫治前后横向、垂直向、矢状向的位移变化。结果:未设计移动的支抗磨牙在三维方向均发生了移动( P<0.05)。内收组支抗磨牙颊移(0.41±0.53) mm;伸长(0.45±0.37) mm舌尖伸长大于颊尖,远中尖伸长大于近中尖;磨牙近移(0.53±0.53) mm。非内收组磨牙颊移(0.46±0.53) mm;压低(0.24±0.29) mm,磨牙颊舌尖、近远中尖位移量无统计学差异;磨牙远移(0.28±0.32) mm。 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三维设计中未设计移动的上颌支抗磨牙存在三维方向的位移。内收组磨牙发生颊向倾斜、伸长、近中倾斜移动;非内收组磨牙发生颊向、压低、远中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生物学反应考量的下牙列轻力远移的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于正畸矫治而言,牙齿在正畸力作用下的长期移动分析较以往的正畸加力瞬时位移更有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基于自动迭代计算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轻力颌间牵引的作用下下牙列远中移动时的趋势。方法:本有限元研究搭建包括了下牙列、牙周膜、直丝弓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模拟50g的颌间轻力牵引力进行下牙列移动。通过牙周膜自动迭代计算的方法模拟牵引力长期作用下下牙齿的移动。获得每步迭代计算中牙冠、牙根标志点的三维移动量。结果:本研究迭代计算200次时展示出各牙齿移动较为明显的趋势。中切牙及侧切牙均有明显的舌倾趋势,冠顶点的舌向位移分别为1.72 mm与2.26 mm。尖牙至第二磨牙均有(0.81~0.39) mm不等的远中倾斜趋势。中切牙及侧切牙均有较明显的 向伸长趋势,分别为0.49 mm、0.53 mm。第二前磨牙出现了0.19 mm的压低,其余牙均有少量伸长,纵 曲线加深。 结论:本研究初步完成了针对牙齿在正畸力作用下的长期移动的基于自动迭代计算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实现。定量地揭示了轻力颌间牵引作用下下牙列远中移动时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正畸伸长重度牙周炎患牙引导牙槽骨增量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正畸伸长重度牙周炎患牙引导牙槽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及牙周科就诊的12例牙周炎伴错 畸形患者资料(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38.8±6.6)岁(24~49岁),共16颗因重度牙周炎致无法保留的上切牙。使用正畸固定矫治器对患牙进行正畸伸长,收集正畸伸长前后锥形束CT影像资料。使用体素重叠技术对同一例患者两时点锥形束CT影像进行叠加,在矢状面上测量牙槽骨高度、厚度及牙槽骨根尖区面积,使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正畸伸长前后牙槽骨改建体积,并分析与牙槽骨改建体积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牙伸长距离为(2.37±0.82)mm。正畸伸长后,唇侧和舌侧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1.11±0.79)和(0.98±0.79)mm,近中和远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1.10±0.78)和(0.86±1.08)mm,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减少(0.30±0.31)mm,牙槽骨根尖区面积增加(6.84±5.86)mm 2,牙槽骨改建体积为(53±49)mm 3。牙槽骨改建体积与牙齿伸长距离、根尖区及近中侧牙槽骨厚度呈中度正相关( r=0.55, P=0.028; r=0.63, P=0.008; r=0.67, P=0.005)。 结论:对重度牙周炎致无法保留的上切牙进行正畸伸长治疗,可有效获得牙槽骨增量,为后续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牙周硬组织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对牙根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对牙根发育的影响及其对上皮根鞘(Hertwig root sheath,HERS)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追踪CDC42在小鼠出生后5 d(postnatal day 5,P5;P3、P7、P14含义依此类推)、P7、P14磨牙牙根的表达情况。将9只8周龄C57BL/6J雄鼠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每组3只),取P3 C57BL/6J乳鼠牙胚于气-液环境下培养1 d后植入小鼠肾被膜下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对照组在小鼠肾被膜下仅植入牙胚,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植入牙胚及吸附PBS的凝胶珠,ML141组植入牙胚及吸附CDC42抑制剂ML141的凝胶珠。通过慢病毒转染敲低HERS细胞中Cdc42表达,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检测以及划痕实验。对迁移的细胞进行高尔基体(GM130)和细胞骨架(F-actin)免疫荧光染色。通过CCK-8和EdU检测比较对照组和敲低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划痕实验比较对照组和敲低组的细胞迁移率。结果:CDC42在牙根发育中表达于HERS上皮、高度极化的成釉上皮和成牙本质细胞,以及临近的牙乳头和牙囊细胞中。肾被膜移植结果显示,ML141组牙根长度[(0.61±0.09)mm]显著短于对照组[(1.03±0.19)mm]( P=0.007)和PBS组[(0.98±0.10)mm]( P=0.021)。慢病毒转染后,敲低组Cdc42相对表达量(0.31±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08)( t=15.38, P<0.001),敲低效率接近70%。转染后3、4、5 d,敲低组细胞活性(分别为0.87±0.04、0.96±0.10、0.59±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9±0.13、1.55±0.32、1.10±0.09)( t=3.16, P=0.016; t=4.23, P=0.002; t=5.08, P<0.01),敲低组细胞增殖率[(1.65±0.64)%]显著低于对照组[(4.02±1.12)%]( t=5.21, P<0.001)。Cdc42敲低后,敲低组24和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45.1±4.2)%、(56.4±8.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8±7.4)%、(80.2±7.8)%]( t=3.78, P=0.019; t=3.62, P=0.023)。对照组中迁移细胞中高尔基体沿迁移方向定向分布,而在敲低组中高尔基体沿细胞核周围分布。 结论:CDC42在牙根发育中对牙根长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HERS细胞的迁移与增殖介导牙根伸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