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的病因及临床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牙缺失是一类由于牙胚发育障碍导致牙齿数目减少的颌面部发育异常疾病。除第三磨牙外缺牙数目少于6颗称为个别牙缺失,其中第二前磨牙缺失最为常见。第二前磨牙缺失时,第二乳磨牙往往更易出现滞留、低位咬合、龋病甚至牙髓炎、根尖周炎等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恰当治疗,可对患者的牙齿排列、咬合功能、颌面部发育及后续修复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第二前磨牙缺失的病因、诊断特征,并以是否完全确诊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为界,分别讨论无恒牙胚的第二乳磨牙保留或拔除的临床考量,以期为第二前磨牙牙胚缺失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根管间断荡洗在牙髓血运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根管间断荡洗在牙髓血运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颗牙髓、根尖周病变年轻恒牙,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超声根管间断荡洗,对照组采用次氯酸钠根管冲洗。通过观察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及根尖片检查,评价根尖周病变的变化及牙根发育状况,探讨牙髓血运重建的临床效果。通过分析初诊治疗至矿化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覆盖起始时间,探讨炎症控制时间。结果:实验组16颗患牙与对照组16颗患牙临床症状均消失,根尖周病变消除,牙根继续发育。实验组中13颗患牙牙根形成,成功率81.25%,3颗患牙根尖孔缩小,进步率18.75%;对照组中10颗患牙牙根形成,成功率62.50%,6颗患牙根尖孔缩小,进步率3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控制炎症时间为(28.44±5.98)d,对照组控制炎症时间为(34.13±7.1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根管间断荡洗应用于牙髓血运重建,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缩短了炎症控制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少年期与成年期患者唾液菌群差异的探索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近年来菌群成为研究热点,而口腔菌群的一些背景状况,如年龄的差异化表现尚有待澄清。本研究拟对少年期与成年期的唾液菌群差异开展前瞻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52例门诊患者,在平衡了性别、民族、地区、症状、压力、口腔伴随疾病等因素后,组成少年组26例,年龄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距)为14(1)岁,男性比例26.9%;成年组26例,年龄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距)为35(7)岁,男性比例15.4%。两组研究对象均除外深龋、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重度牙周炎、严重牙列拥挤、明显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口腔黏膜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情况、关节调查Fonseca记忆指数(Fonseca anamnestic index, FAI)、压力状态水平、睡眠质量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清晨非刺激条件下采集口腔唾液,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两个年龄组的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少年组和成年组的唾液菌群 α多样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 β多样性呈现明显区别(Bray-Curtis距离 F值=3.044, P=0.001;Jaccard距离 F值=1.670, P=0.001),菌群构成上的丰度差异比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属水平的显著富集菌群,在少年组是普雷沃菌属、放线菌属、奇异菌属、乏养菌属、乳杆菌属,在成年组是嗜血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隐蔽菌_(SR1)_[G-1]、密螺旋体属、小单胞菌属、土地杆菌属、坦纳菌属、毛螺菌科_[G-8]、厌氧球形菌属、毛螺菌科_[G-3]。功能预测在两组间亦有区别,少年组涉及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磷酸肌醇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光合作用通路,成年组涉及生物素代谢、丁酸代谢、硫辛酸代谢、甲烷代谢、蛋白质外排、RNA降解以及霍乱肠毒素致病循环。 结论:少年组的特异菌群含有常驻菌、益生菌,成年组与感染相关致病菌的种类增加。今后在进行口腔菌群分析时须区分少年与成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护航官兵口腔疾病诊治需求及应对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护航行动期间官兵口腔疾病的诊治需求,了解海上口腔疾病处置特点,并分析应对措施,为后续护航口腔医疗保障人员提供参考、为提高海上口腔卫生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记录并分类统计护航期间舰员的不同口腔疾病及处置措施。结果:护航期间就诊率最高的口腔疾病为牙结石阳性、龋病、溃疡、智齿冠周炎、楔状缺损、残根残冠;最多的海上口腔诊疗处置手段为牙体充填术、超声洁治术;引起海上口腔急诊的疾病主要是智齿冠周炎、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护航期间官兵口腔诊疗需求大,以龋病、牙周疾病、智齿冠周炎为主,需加强任务期与非任务期口腔卫生保障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发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的发病影响因素,为该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口腔颌面部及头颈部恶性肿瘤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完成放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下颌骨ORN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757例患者,男性443例,女性314例,年龄(51.8±13.7)岁,下颌骨ORN发生率为12.0%(91/757)。通过单因素分析将33项相关因素筛选至28项,进一步通过Lasso回归分析确定,放疗剂量( OR=1.135, P=0.034,95% CI:1.089~1.232)、肿瘤T分期( OR=2.586, P=0.001,95% CI:1.482~4.512)、下颌骨手术术式( OR=9.101, P<0.001,95% CI:2.796~29.630)、牙周炎( OR=6.089, P<0.001,95% CI:2.708~13.693)、糖尿病( OR=4.467, P=0.002,95% CI:1.705~11.704)、放疗后拔牙( OR=3.228, P=0.001,95% CI:1.640~6.350)、龋齿( OR=2.911, P=0.009,95% CI:1.300~6.516)、根尖周炎( OR=2.726, P=0.016,95% CI:1.209~6.145)、吸烟史( OR=4.438, P=0.002,95% CI:1.702~11.571)、单/双侧放疗( OR=2.225, P=0.028,95% CI:1.090~4.545)共10项因素与下颌骨ORN的发病密切相关。 结论:研究筛选出下颌骨ORN临床发病相关的10项主要影响因素,对于下颌骨ORN的病因学研究及临床预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为临床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7双生牙的锥形束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诊断37双生牙1例,并对其鉴别诊断、发生机制及CBCT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口腔医院2019年3月就诊的1例患者根据口腔临床检查、CBCT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对多生牙尖、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等几种牙齿形态异常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CBCT检查见下颌牙列牙齿数目正常,37 牙根周围存在大面积低密度透射区;三维重建后见疑似多生牙与37牙根相融合;矢状面显示疑似多生牙位于37颊侧;轴向位置显示髓室底可见有三个明显的根管口;两者的牙本质是连通的;该疑似多生牙内有独立的牙髓腔,有清晰的根管,且在根中段与37远中根管融合成一个根管,矢状面显示呈“Y”型。CBCT显示37牙是一个融合根。结合口腔临床检查,确诊为左下颌第二磨牙双生牙。结论:CBCT是口腔疾病辅助检查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诊断牙齿形态异常上有显著的优势,可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髓根尖周病的诊断技术进展概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是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类疾病的诊断技术涵盖了牙髓活力状态检测、牙髓血运状况测定以及根管解剖形态分析和判断。数字化技术和影像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将这些技术正确应用于牙体牙髓临床诊疗中,将有助于提高口腔临床医师对相关疾病的正确诊断率。本文就近年牙髓诊断辅助技术的进展作一总结、回顾,并提出应用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砥砺共行70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梳理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自1953年创刊至2023年7月发表的所有牙体牙髓病学相关文章,共1 247篇,占《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刊发文章(9 961篇)的12.5%,承载着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前行的历程。本文记录了开创牙体牙髓病学专业的5位前辈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9位主任委员带领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事业进步的足迹。具有自身的特色的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近30年来发展迅猛,无论从临床诊治技术还是前沿科学研究,均有直追国际先进水平的表现。70年来,我国在龋病、牙髓治疗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牙齿咬合疾病、牙发育性疾病方面多有独到的建树;在牙髓生物学和牙髓根尖周病、牙体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中也紧随国际热点。学者们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虽然只是其学术生涯中的部分工作,但通过本文的回顾,仍可触及我国牙体牙髓病学专业领域的卓越成绩及传承发展的清晰脉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瓷嵌体修复技术修复飞行人员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疗养期间进行牙体缺损修复的飞行人员,按诊疗顺序交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数字化3D打印瓷嵌体修复技术治疗龋病55例,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完善根管治疗后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树脂充填修复技术治疗龋病53例,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完善根管治疗后23例。两种修复方式1年和2年后评估结果显示,试验组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修复体磨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牙牙髓病诊疗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乳牙牙髓病是危害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针对我国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术式选择不一的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此标准。本指南中乳牙牙髓治疗包括间接牙髓治疗术、牙髓切断术和根管治疗术(牙髓摘除术)。由于对乳牙直接盖髓术的适应证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故此项内容未纳入本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