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体周炎探诊深度与影像学骨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炎患者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PD)与影像学骨水平(rBL)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种植体周炎患者24例,涉及患病种植体30枚,另从2007 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有电子检查记录的种植体中,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选取30枚健康种植体作为对照。在保留种植修复体的前提下,使用Williams牙周探针以轻力(约0.2 N)测量PPD(种植体袋底到黏膜边缘的距离),记录各种植体颊侧、舌侧、近中及远中共4个位点的PPD。应用根尖片测量健康种植体近远中影像学骨水平(rBL,种植体颈部参考点与骨缺损最根方位点之间的距离),应用根尖片和锥形束CT分别测量种植体周炎种植体近远中及颊舌侧rBL及骨缺损宽度(DW),并记录骨缺损类型。应用χ 2检验、Spearman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PD与rBL的相关性及临床探诊诊断与影像学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30枚健康种植体的近中、远中共60个位点和30枚种植体周炎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共120个位点,共计180个位点的PPD与rBL显著正相关( r=0.64, P<0.001)。χ 2检验显示种植体周炎种植体中,rBL≥1 mm与PD≥6 mm显著相关[优势比( OR)=8.15,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种植体颌位和检查位置后,rBL与PPD仍然存在统计学关联,以rBL<1 mm为参照,rBL≥1 mm且<2 mm组、rBL≥2 mm且<3 mm组及rBL≥3 mm组与PPD间的 OR值分别为6.23( P=0.014)、2.77( P=0.183)和10.87( P=0.001)。 结论:种植体周炎种植体的PPD与 rBL呈显著正相关,在保留修复体的前提下,PPD可作为辅助判断种植体周骨水平的临床检查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短种植体在牙列缺损、缺失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由于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外伤等造成上颌和(或)下颌牙列部分牙齿缺失称之为牙列缺损,全部牙齿缺失称之为牙列缺失.牙列缺损、缺失会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种植修复是治疗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一种解决方案,然而临床上常面临垂直向骨高度不足的问题.短种植体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余留的牙槽骨,可作为复杂骨增量手术的替代方案,扩大了种植术的适应证.短种植体在牙列缺损、缺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减少了下颌后牙区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减少了上颌后牙区上颌窦损伤或感染的风险,简化种植手术的流程,减轻患者种植术后反应,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缩短了治疗周期.影响短种植体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多种,短种植体的直径、形状、螺纹设计、颈圈设计、修复基台连接方式以及平台转移设计等都会影响牙槽嵴顶骨应力分布,从而影响初级稳定性,表面涂层和表面形貌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植体骨结合,冠根比、修复方式、种植的位点以及局部的骨质骨量等亦对临床应用效果同样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良修复体致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的牙周手术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不良修复体致前牙区残根残冠患者的相关牙周手术治疗及美学再修复,阐明牙周手术治疗配合美学再修复在上前牙区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患者上前牙修复后2年余,修复体松动,患牙咬物不适伴牙龈出血,上唇系带附着过高,左上侧切牙根尖区可见低密度影.经牙周、牙体牙髓病和修复等学科会诊,行根管再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并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系带修整术恢复生物学宽度,引导骨再生术(GBR)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根尖骨质缺损.术后1个月行暂时冠修复,术后3个月行永久冠修复.结果:术区牙龈及龈乳头形态恢复理想,与邻牙的牙龈高度协调性佳,上唇系带附着正常,中切牙未见明显缝隙;上前牙区修复体形态美观,功能良好;术后跟踪随访X线片显示术区骨密度同邻近骨质相似,已无明显界限.结论:涉及前牙区薄龈型牙龈生物型的美学修复,特别是再治疗的复杂病例,适当的牙周手术治疗手段介入,不但易于获得明显的短期效果,对远期疗效的稳定也有积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α-TCP骨水泥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根尖周骨质缺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α-磷酸三钙(α-TCP)骨水泥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根尖周骨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根尖周骨质缺损患者82例(11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54颗患牙)和对照组(56颗患牙),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α-TCP骨水泥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α-TCP骨水泥复合PRF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4个月、10个月时X线片检查优良率,对比手术前后根尖周围组织暗影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 <0.05);术后4个月、10个月时,观察组根尖X线检查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根尖周围组织暗影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α-TCP骨水泥复合PRF治疗根尖周骨质缺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侧下颌尖牙双根单根管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右侧下前牙区颊侧牙龈反复肿胀并伴溢脓2年余,早期出现肿胀后,患者口服抗菌药物(药品名称不详)好转明显.近日,出现右侧下前牙肿胀并伴牙龈溢脓,口服抗菌药物后无明显好转,遂到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口腔科诊.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系统病史,无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口腔检查:全口卫生状况一般,43牙体完整,无缺损及龋坏,无牙体变色;颊侧牙龈潮红,龈上结石(+),颊侧PD 10 mm,AL 10 mm,近远中及舌侧PD 2 mm;颊侧可探及龈下结石,叩(+),扪之溢脓,松动Ⅰ度.43根部大面积弥漫性透射影,曲面断层片见图1.43颊舌2根,颊侧根部周围骨质吸收明显,舌侧根尖部未见明显透射影,CBCT横断面及矢状面示见图2、3,3维重建见图4.治疗计划:抗感染,43择期拔除.抗感染后,拔除患牙,颊侧根龈下结石延及至根尖部,舌侧根部骨质未见明显炎性破坏.患牙根分叉较大,舌侧根弯曲,拔除时舌侧根折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sxl1在炎性微环境中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研究表明Asxl1的缺失可导致骨质发育不全、骨质缺损类疾病的发生,但目前在根尖周炎环境下该因子与骨破坏之间的关系暂无相关报道.目的:探讨炎性微环境下Asxl1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脂多糖刺激MC3T3-E1细胞建立体外炎性微环境,通过CCK-8实验筛取脂多糖最佳质量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然后用20 mg/L脂多糖刺激MC3T3-E1细胞24 h,免疫荧光检测Asxl1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 Time-PCR检测Asxl1 mRNA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验证Asxl1基因在炎性微环境中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脂多糖刺激形成炎性微环境后转染Asxl1-SiRNA 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eal Time-PCR检测Asxl1及成骨相关基因ALP和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脂多糖刺激MC3T3-E1细胞后,Asx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②脂多糖刺激MC3T3-E1细胞后,转染Asxl1-SiRNA 24 h,细胞增殖活性下降趋势明显,Asxl1基因及成骨相关基因ALP和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③结果提示,Asxl1可能通过参与炎性反应过程,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参与骨破坏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成骨效果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种植义齿是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有效修复方法.在上颌后牙区,严重的牙周炎或根尖周炎可造成较大范围的骨质破坏,患牙拔除后还可导致上颌窦的不断气化,造成剩余牙槽嵴骨量不足.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增加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的常规治疗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扩大种植修复的适应证,其术后的成骨效果关系到种植义齿的长期预后.临床中不同病例术后的实际成骨效果不同,研究表明上颌窦的解剖及病理因素、手术术式及是否植骨、种植体突入上颌窦的高度、种植体植入时机、骨移植物的选择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均可能影响术后成骨效果.本文就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内成骨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种植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颌磨牙根尖周囊肿致上颌窦底骨板破坏行显微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上颌后牙根尖周病损常导致牙槽骨破坏并累及上颌窦.本文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因根管治疗后根尖周囊肿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窦底骨质缺损,通过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提升术实现了疾病的治愈、患牙保存,为临床上大范围根尖周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缺牙间隙对美学区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不同缺牙间隙大小对上前牙区连续缺牙伴水平骨量不足、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上颌前牙连续缺失,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根据缺牙间隙分为两组,A组为2颗牙连续缺失,B组为3~6颗牙连续缺失.通过Mimics软件重建骨增量区3D模型,测量骨增量的体积及宽度;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平行投照根尖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高度.使用SPSS 26.0软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44例患者,年龄18~60(平均38.52±12.56)岁.共计122个位点,植入94枚种植体,其中A组44枚,B组50枚.A、B组每牙位骨增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小于B组每牙位骨增量宽度(P<0.05);种植体周围骨质丧失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增加(P<0.05);组别对种植体近中及远中骨边缘丧失高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学区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缺牙间隙对对骨增量体积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质稳定性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