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健康教育配合腹式呼吸训练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配合腹式呼吸训练在电子支气管镜(电支镜)检查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行电支镜检查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在上述基础给予研究组视频健康教育配合腹式呼吸训练,评估其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及对镜检查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记录插管效果及镜检时间不适情况、肌肉紧张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视频健康教育及腹式呼吸训练后,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且对电支镜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检查过程中肌肉紧张程度及不适症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插管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镜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电支镜检查患者实施视频健康教育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电支镜检查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主观配合度,减轻镜检相关不适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聚焦解决模式对体检患者甲状腺彩超检查配合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聚焦解决模式对体检患者甲状腺彩超检查配合度的影响。方法: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开始对体检患者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55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聚焦组,施以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的55例受检者为对照,将其归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受检者接受甲状腺彩超检查,观察两组甲状腺疾病检出情况,对比两组甲状腺彩超检查配合度,于甲状腺彩超检查后比较两组再次体检意愿以及体检满意度(体检者满意度随机调查表)。结果:聚焦组甲状腺彩超检查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状腺彩超检查后,聚焦组再次体检意愿、体检者满意度随机调查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提高体检患者甲状腺彩超检查配合度和体检满意度,同时有助于增加体检者再次体检意愿,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EARNS模式下图文式教育对门诊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和配合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LEARNS模式下图文式教育对门诊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门诊收治的拟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接受常规干预的对照组(75例)与接受LEARNS模式下图文式教育干预的观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T检查相关时间、CT图像质量、负性情绪及配合度。结果:观察组CT检查准备时间(4.23±1.07)min、CT检查时间(93.54±13.81)s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67±1.68)min、(117.65±22.54)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检查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配合度为9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T图像质量比较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CT图像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采用LEARNS模式下图文式教育干预可显著缩短CT检查相关时间,进而提高检查效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配合度,提高CT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对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配合度、图像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医-护-患一体化管理对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配合度、图像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为分界线,将2019年1~12月于该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98例老年患者实施常规管理为管理前,将2020年1~12月接受磁共振检查的99例老年患者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及管理后患者检查配合度、图像质量、干预前、临检查前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前组检查配合度为94.95%,管理后组为86.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后组检查所需时间、伪影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一次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管理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后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管理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护-患一体化管理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配合度、图像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麻下儿童角膜外伤检查治疗前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在全麻下儿童角膜外伤检查治疗前应用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行全麻下角膜外伤检查治疗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DS组)和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DS组的镇静、情绪、与父母分离时和对面罩接受情况的评分均显著优于S组( P<0.05)。患儿滴鼻前,滴鼻后30 min,七氟醚诱导麻醉后和苏醒时,两组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S组的苏醒期躁动者2例(6.67%)明显少于S组的11例(36.67%)( χ2=7.954, P=0.005),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65, P=0.211)。 结论:角膜外伤患儿全麻下检查治疗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以提升患儿的全麻配合度,并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中耳胆脂瘤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颞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定位初发中耳胆脂瘤的准确性以及对胆脂瘤术后随访复查的价值。方法:选取初发胆脂瘤患者134例、疑似复发性胆脂瘤患者22例,均行HRCT、常规核磁平扫及DWI检查。以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为基础,将DWI与HRCT图像结合,评估初发胆脂瘤病灶位置及侵袭范围与术中病变的符合度。将HRCT、DWI对复发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二者诊断效能。结果:DWI联合HRCT定位初发胆脂瘤位置的准确率为90.3%。HRCT、DWI诊断复发性中耳胆脂瘤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7.8%、75.0%、83.3%、18.8%和100%、75.0%、94.7%、1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Kappa值分别为0.024和0.843,卡方配对检验证实组间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联合DWI的高敏感度及HRCT的高分辨率,能够提高初发胆脂瘤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DWI对复发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二次手术探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11778A位点突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视野特点和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并分析G11778A位点突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眼视野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8年5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经线粒体DNA检测确诊的G11778A位点突变LHON患者22例44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以视盘为中心1.73 mm外200 μm×200 μm环形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采用Octopus 101型视野计于患者病程2、4、8、12、18、24、30个月时间点前后1个月内分别完成至少7次以上视野检查。因初诊时患者BCVA和配合度的不同,其中27只眼采用G2程序进行视野检查(G2程序组),以视野平均缺损(MD)为主要结局指标;17只眼采用LVC程序进行视野检查(LVC程序组),以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为主要结局指标。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 χ2=1.896 )、年龄( t=0.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9、0.708);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94 , P=0.000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是否>14岁,再将两组患者分为年龄≤14岁组、>14岁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G2程序≤14岁组患眼随病程延长视野MD值逐渐降低;与病程2个月比较,病程18个月后视野M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13、4.590、5.033, P=0.002、0.001、0.000)。G2程序>14岁组患眼不同病程视野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VC程序≤14岁组、>14岁组患眼不同病程视野MD、M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眼早期视野缺损主要表现为中心暗点,晚期则为弥漫性视野缺损。早期、晚期视野缺损类型眼数比较,G2程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414, P=0.015);LVC程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541, P=0.474)。G2程序组患眼病程8个月内视野MD值基本维持稳定;与病程2个月视野MD值比较,病程18个月后视野明显改善,MD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0、3.217、3.566, P=0.046、0.003、0.001)。LVC程序组患眼随访期间视野MS无明显改善( P>0.05)。G2程序组患眼,与病程2个月BCVA比较,病程12个月后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39、3.678、4.264、5.078, P =0.008、0.002、0.001、0.000)。G2程序组患眼不同病程BCVA均优于LVC程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G2程序组( t=8.400、9.330、10.989、11.967、12.211、12.803)、LVC程序组( t=10.668、13.036、13.833、18.922、20.387、20.851)患眼随病程延长RNFL厚度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为0.000)。G2程序组患眼病程4、8、18、24、30个月RNFL厚度均高于LVC程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71、2.269、2.474、2.509、2.782, P=0.018、0.028、0.017、0.016、0.008 )。 结论:G11778A位点突变LHON患眼视野缺损早期主要表现为中心暗点,晚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缺损和中心暗点。G2程序组患眼随访期间视野明显改善,BCVA显著提高;G2程序组中年龄≤14岁者视野改善优于年龄>14岁者。LVC程序组患眼随访期间视野MS无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0例眩晕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眩晕的病因构成、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20例眩晕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常见眩晕的临床特点、总结诊疗经验。结果:(1)120例儿童眩晕的病因构成:儿童前庭性偏头痛(VMC)63例(52.5%)、儿童复发性眩晕(RVC)19例(15.8%),可能性前庭性偏头痛(PVMC)11例(9.2%),分泌性中耳炎(SOM)10例(8.3%),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6例(5.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4例(3.3%),前庭神经炎(VN)2例(1.7%),梅尼埃病(MD)2例(1.7%),内耳先天性发育畸形2例(1.7%)、前庭阵发症(VP)1例(0.8%)。(2)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眩晕的病因构成不同,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是SOM,之后是RVC和VMC;学龄儿童则主要是VMC,之后是RVC;相较于其他年龄段,青少年期MD、BPPV,尤其是PPPD发病率更高。(3)眩晕患儿的整体预后较好。结论:眩晕患儿病因以VMC、RVC、SOM为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病因不同。采集眩晕患儿病史的技巧是将抽象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事项。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配合度,选择适合的听力和前庭检查,并关注眩晕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将有助于临床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频立体化健康教育联合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CT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视频立体化健康教育联合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CT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心脏CT检查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和视频立体化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度、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c=27.31, 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检查事件发生率为2.67%(4/150),对照组为8.00%(12/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25, P<0.05);观察组的操作时间为(5.48±2.34)min,对照组为(8.45±2.4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691,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联合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提高患者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减少操作时间和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视野检查面临的困难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视野检查是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测工具,但对于儿童,由于各方面限制因素,如配合度差、理解力弱等,进行视野检查、获取可靠的视野结果仍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国际上用于儿童视野检查的方法各式各样,如基于成人设计的视野检查,包括静态视野检查法、动态视野检查法、应用新的检测策略,以及目前专门针对各种无法顺利进行视野检查的儿童设计的先进检查技术。目前针对儿童设计的视野检查方法从保持儿童固视、提高专注力、减少检查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改善,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配合及完成视野检查,及时识别视野缺损;针对正常儿童、婴儿以及有认知障碍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算法以及进行大样本数据收集以获取可靠视野结果。本文就近年来儿童视野检查的各种方法进行综述,剖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及研究中提高检查准确性、获取更可靠的视野结果提供帮助,促进研究者们针对儿童视野检查方法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期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