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见超数小标记染色体2例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和辅助生殖指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目的:对2例罕见超数小标记染色体(sSMC)患者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遗传学分析,为携带者夫妇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0月31日和2021年5月10日于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进行生殖与遗传咨询的不孕不育患者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G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确定sSMC的来源,应用显微切割结合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MicroSeq)精准分析sSMC的常染色质片段大小和基因组信息。结果:患者1的G显带和FISH结果提示其核型为mos 47,XY,del(16)(p10p12),+mar[65]/46,XY,del(16)(p10p12)[6]/ 48,XY,del(16)(p10p12),+2mar[3].ish mar(Tel 16p-,Tel 16q-,CEP 16-,WCP 16+),基因组CNV-seq结果为arr[GRCh37]16p12.1p11.2(24999364_33597595)×1[0.25],MicroSeq结果显示该sSMC来源于16p12.1p11.2(24979733-34023115 bp)。患者2的G显带和反向FISH结果提示其核型为mos 47,XX,+mar[37]/46,XX[23].rev ish CEN5,基因组CNV-seq结果为seq[GRCh37] dup(5)(p12q11.2)chr5:g(45120001_56000000)dup[0.8],MicroSeq结果显示该sSMC来源于5p12-q11.2(45132364-55967870 bp)。2对夫妇分别接受了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和体外受精(IVF)助孕治疗。结论:sSMC携带者的个性化分析对其后期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存在高遗传风险的sSMC携带者夫妇可考虑选择MicroSeq-PGT助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与囊胚整倍体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目的:分析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进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患者中,其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对囊胚整倍体率及整倍体胚胎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并进行PGT-A的5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治疗前血清AMH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低AMH组(AMH<1.00 μg/L,85例)与正常AMH组(AMH≥1.00 μg/L,419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基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复发性流产病史、促排卵方案进行1∶1匹配(卡钳值=0.02),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每组各82例)的囊胚整倍体率及整倍体囊胚数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MH水平对PGT-A周期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预测作用。结果:①低AMH组胚胎整倍体率[50.0%(0,100.0%)]及整倍体胚胎数[1(0,1)个]显著低于正常AMH组[60.0%(33.3%,100.0%), P=0.025;1(1,2)个, P<0.001]。②匹配后低AMH组和正常AMH组患者的胚胎整倍体率分别为50.0%(0,100.0%)、50.0%(19.2%,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5),低AMH组患者的整倍体囊胚数[1(0,1)个]低于正常AMH组[1(1,2)个, P=0.004],低AMH组中至少存在一个整倍体囊胚的周期比例[57.3%(47/82)]显著低于正常AMH组[76.8%(63/82), P=0.008]。③共378个(75.0%)周期得到至少一个可移植整倍体胚胎。AMH与年龄联合预测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8)较单一指标年龄的AUC值更优(0.75, P=0.024)。 结论:在调整年龄、BMI、复发性流产病史、促排卵方案等因素的影响下,血清AMH水平与PGT-A囊胚整倍体率无关。年龄结合血清AMH可用于预测每促排卵周期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遗传生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胚胎植入前产前诊断技术在辅助生殖中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为遗传物质异常人群提供了优生优育的技术可能。单细胞测序作为新兴的测序技术,可以从单个细胞的层面解析细胞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组学问题,能够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从而有利于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通过胚胎植入前产前诊断,应用胚胎活检获得的单个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可有效检出胚胎染色体的整倍性,对单核苷酸多态(SNP)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也有较好的检出作用,可以应用于基因组多态性及致病变异的检测和研究。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和方法,总结了单细胞测序在遗传生殖诊断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该技术在遗传生殖领域的应用进展,探讨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染色体多态性:PGT-A新指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变异是否可以作为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指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PGT-A解冻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新鲜移植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妇染色体核型,PGT-A周期分为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及双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双方多态组),同期染色体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体正常组);IVF周期分为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同期染色体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体正常组);比较组间实验室结果和妊娠结局。 结果:PGT-A周期中,各组间活检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解冻移植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VF新鲜胚胎移植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VF助孕后早期流产患者中,女方多态组、男方多态组和染色体正常组流产组织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6.67%(4/15)、57.89%(11/19)、64.59%(36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 结论:夫妇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不影响胚胎非整倍体,同时不影响PGT-A周期和IVF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且不增加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目前无明确证据支持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可作为PGT-A新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 >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0, 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 2=0.649, 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 2=0.482, 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 2=0.410, 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 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 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 OR=1.031,95 %CI为1.010~1.054, 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 OR=0.981,95 %CI为0.971~0.991, 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 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 P均>0.05)。 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小RNA的差异表达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 RNA, miRNA)差异表达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为胚胎的植入前选择提供新的依据。方法:用TaqMan微小RNA阵列(MicroRNA Array)对8个囊胚样本进行miRNA表达谱检测,筛选稳定高表达且有价值的miRNA。扩大样本量后选择囊胚,针对筛选的miRNA进行逆转录PCR检测,同时采用二代测序平台检测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icroRNA Array检测发现mir-720、mir-372、mir-886-3p和mir-512-3p表达量较高,而mir-145表达量较低,推测与早期胚胎发育相关。选择56个废弃囊胚,对上述5种mi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ir-145和mir-886-3p在染色体正常组中显著低表达。mir-145以相对表达量9作为阈值,mir-886-3p以相对表达量3作为阈值,其以上均未见胚胎染色体检测为正常者。结论:特定的miRNA表达差异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胚胎选择的生物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反复妊娠丢失的男性因素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生育问题,其病因较为复杂,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男性因素在其发生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组织了生殖男科领域的专家,从染色体异常、精液参数、精子非整倍性以及一些基因的多态性和精子的表观遗传等方面的评估和临床管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推荐针对RPL夫妇中的男性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合理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建议进行精子DNA碎片率检测,并依据病因进行适当的干预;建议可以考虑进行精子的单倍体检测等进一步探索RPL中男性因素等。本共识可为从事生殖医学、男科学的专业医务人员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iR-146a-5p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目的:观察外源性miR-146a-5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将36只成年雌鼠与雄鼠交配,分别于交配前(D0/未孕)、孕第0.5天(day 0.5,D0.5,即见栓当日)、孕第4.5天(day 4.5,D4.5)、孕第7.5天(day 7.5,D7.5)、孕第9.5天(day 9.5,D9.5)和孕第13.5天(day 13.5,D13.5)收集小鼠子宫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妊娠期小鼠子宫组织中miR-146a-5p及其靶基因TRAF6蛋白的表达水平;②对孕D7.5小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记为COL组)、LPS 250 μg/kg(记为LPS250组)、LPS合并尾静脉注射10 nmol miR-146a-5p无关序列(negative control,NC,记为LPS250+NC组)、LPS合并尾静脉注射10 nmol miR-146a-5p激动剂(miR-146a-5p agomir,记为LPS250+miR-146a-5p agomir组),孕第8.5天(day 8.5,D8.5)对小鼠宫内总胚胎数和吸收胚胎数进行计量分析,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mRNA和TRAF6蛋白表达水平;③将LPS剂量减为50 μg/kg后,将孕D7.5小鼠分为2组,每组3只:一组腹腔注射100 μL LPS(50 μg/kg),同时鼠尾静脉注射10 nmol 的无关序列,记为LPS50+NC组;另一组行腹腔注射100 μL LPS(50 μg/kg),同时鼠尾静脉注射10 nmol 的miR-146a-5p agomir,记为 LPS50+miR-146a-5p agomir组,孕第16.5天(day 16.5,D16.5)对小鼠宫内总胎数/胚胎数、吸收胚胎数、存活胎数及存活胎鼠重量和胎盘重量进行计量分析;④分离培养原代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利用LPS刺激诱导其M1极化,再瞬时转染miR-146a-5p模拟物(miR-146a-5p mimics)或其NC片段后,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中 TNFα mRNA和pSTAT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miR-146a-5p在孕D7.5、D9.5和D13.5小鼠子宫植入部位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植入部位( P=0.013、 P=0.012、 P=0.003),TRAF6蛋白在D13.5植入部位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植入部位( P=0.012)。对孕D7.5小鼠腹腔注射250 μg/kg LPS后,孕D8.5时LPS250组的胚胎吸收率为43.13%±3.31%,显著高于COL组(0%, P=0.002),而LPS250+miR-146a-5p agomir组的胚胎吸收率(13.50%±0.87%)显著低于LPS250+NC组(59.33%±4.04%, P=0.001)。当对孕D7.5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LPS(50 μg/kg)后,D16.5时LPS50+miR-146a-5p agomir组存活胎鼠重量[(0.29±0.09)g]及胎盘重量[(0.06±0.02)g]均显著高于LPS50+NC组[(0.46±0.06)g, P<0.001;(0.07±0.02)g, P=0.021],两组间吸收胚胎数及胚胎吸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转染NC的BMDM细胞相比,转染miR-146a-5p mimics的BMDM细胞中,pSTAT1蛋白和 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调( P=0.012、 P=0.039)。 结论:miR-146a-5p在小鼠胚胎植入后期及胎盘发育期母-胎界面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外源性miR-146a-5p能有效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miR-146a-5p能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M1极化活性,提示miR-146a-5p可能通过抑制小鼠母-胎界面巨噬细胞的M1极化而保障妊娠的正常建立和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胚胎种植前产生的一种信号因子。近年来hCG在辅助生殖领域的胚胎发育、种植及维持妊娠状态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应用。由于新鲜周期形成胚胎数增加、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应用及生育力保存等技术的需求,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已成为人类辅助生殖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当前hCG在FET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包括hCG在不同FET方案中的应用时机、剂量、给药方式及妊娠结局,还探讨了其在薄型子宫内膜及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女性中的应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药物来源hCG的作用效果是否有区别,本文一并予以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Rett综合征一个家系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目的:对1个Rett综合征(RTT)家系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方法:选取2021年6月4日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产前中心就诊的1个RTT家系为研究对象。用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 MECP2基因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用直接测序检测囊胚 MECP2基因c.925C>T位点的携带状态,采用Sanger测序对结果进行验证。选择 MECP2基因及上下游2 Mb范围内168个有效SNP位点构建家系单体型,用于对携带该变异的胚胎进行筛选,选取未检测到变异的胚胎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情况。 结果:PGT检测显示7个囊胚中有5个未携带变异,2个携带致病性变异。结合非整倍体检测的结果,提示在5个未携带变异的囊胚中有2个为整倍体。经遗传咨询后,该夫妇选择移植最优囊胚后临床妊娠,羊水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且未携带致病性变异,足月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女婴。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可实现高效的PGT检测,减少RTT在患病家系中的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